除息旺季到這 5 檔便宜買,股息、價差都吃得到
台股上市櫃公司(不含海外來台掛牌第一上市櫃公司)去(2022)年度累計營收為 41 兆 8,960 億元,年增 4.92%,累計稅前淨利為 4 兆 9,563 億元,年減 5.32%,預估今年衰退幅度會更大。
去年度財報已於 3 月底公告,5、6 月將迎來股東會旺季,而除息日通常訂在股東會舉行後幾星期之內,有意參與個股除權息的投資人得先做好功課,慎選個股,免得賠了夫人又折兵。
台股上市公司去(2022)年度累計營收為 39 兆 2,285 億元,創歷年新高,年增 1 兆 8,853 億元或 5.05%;稅前淨利則降至 4 兆 6,230 億元,年減 2,995 億元或-6.08%,獲利金額僅次於 2021 年。
去年度營收創歷史新高,稅前淨利反而下滑,主要是因為金融保險業及光電業去年度稅前淨利大幅衰退,分別年減 42.89%、94.15%。
上櫃公司去年度累計營收達 2 兆 6,675 億元,同創歷年新高,年增 803 億元或 3.1%;稅前淨利為 3,333 億元,年增 211 億元或 6.76%,獲利金額也創歷年新高,主要是因為上櫃公司當中並沒有大幅拖累獲利的大型金融保險業者。
許多上市櫃公司在公布去年度財報前後,也會公告董事會決議通過的今年股利政策(預定配發的現金股利、股票股利)。除了少數上市櫃公司章程另有規定,大部分公司的股利政策都必須經由股東會多數決議通過才會生效;由於董事會成員通常掌握多數股權,故其決議通過的股利政策在股東會上大都照案通過。
現金股利率非越高越好,瞄準今明年成長強族群
台股以高現金股利率(現金股利 ÷ 股價,或稱「股息殖利率」)著稱,但要提醒的是,現金股利率並非「越高越好」,至少要觀察公司過去 3~5 年的獲利、股利配發情形,「穩定」是最起碼的要求,若能穩健成長就更好。
若一家公司獲利長期衰退,或是將一次性業外收益以股息配發給股東,即便現金股利率看起來很高,投資人也不用太高興。這類公司在除息前,股價有一定的支撐,但除息後很難填息,投資人領了股息,卻賠了價差,而領到的股息通常不夠賠,存股族一定要避開。
股價除息之後能填息,最重要的原因是:公司中長期獲利持續成長,即便某一段時間因大環境不佳導致獲利衰退,又很快恢復成長。因此,投資人參與個股除權息,最重要的是先確認該公司財務體質穩健,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年處於成長軌道,並在股價相對合理、便宜時買進,或以自己可接受的股利率價格買進,並適度分散布局。
隨著景氣循環從去年上半年高峰下滑,各券商投顧研究部預估,今年台股整體企業獲利衰退約 1 至 2 成,但不同產業、族群或個股表現差異大,投資人可多留意過去幾年營運平穩或受疫情影響而低迷,但今年、甚至明後年成長趨勢較明確的個股。
電動車、生技醫療類股,未來 2、3 年具備成長潛能
這些個股包括:政府(台電)「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相關受惠股;電動車及其關鍵基礎設施充電站(充電椿)概念股;受惠全球人口老化商機(例如疾病治療、預防保健、凍齡抗老化)的生技醫療類股。
台電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將投入 5,000 多億金額,是國內史上最大電網投資,國內機電(尤其是重電)、線纜產業成最大受惠對象,市場能見度可看到未來 10 年,包括中興電(1513)、華城(1519)、士電(1503)、亞力(1514)、東元(1504)、長佳(4550)、大山(1615)、大亞(1609)都將長期受惠。
中國及歐美各國積極推動電動車普及化,裕隆(2201)、中華汽車(2204)、鉅祥(2476)、固緯(2423)也順勢搭上汽車電動化大趨勢;電動車相關基礎建設以充電站最為關鍵,相關受惠股包括台達電(2308)、光寶科(2301)、康舒(6282)、良維(6290)、建碁(3046)、飛宏(2457)等。
生技醫療股方面,絕大部分新藥股因持續在燒錢、營運處於虧損,並沒有配發股利,長聖(6712)、智擎(4162)是少數例外。此外,台股原料藥、學名藥、醫美保健、醫材或醫療設備族群當中,有很多高獲利、穩健成長的個股,除權息行情值得期待。
例如:生達(1720)、中化(1701)、南光(1752)、生展(8279)、金穎(1796)、中化生(1762)、明達醫(6527)、奈米醫材(6612)、晶碩(6491)、望隼(4771)、大江(8436)、和康生(1783)、雙美(4728)、軒郁(6703)、達爾膚(6523)、曜亞(4138)。
電子業上半年處景氣低谷,台積電法說是景氣觀察指標
去年台股除權息行情讓許多投資人失望,主要是因為美國聯準會(Fed)自去年 3 月起連續大幅升息,加上半導體等電子業景氣從 2021 下半年、去年第 1 季見高點之後反轉。今年上半年整體電子業景氣仍處於低谷,下半年復甦力道尚不明朗,第 1 季股價大反彈之後遇壓,台積電(2330)4 月下旬的法說會將是最重要的觀察指標。
台積電第 1 季以新台幣計價的營收未達前次法說會財測低標,公司回應指出,若以美元計價,第 1 季營收大致達成財測低標。在台積電 4 月法說會前夕,部分券商如高盛小幅下調台積電全年營運目標,但台積電先進製程寡占優勢不變,中長期持續受惠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車用晶片等大商機。
本刊從台電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電動車、生技醫療相關類股當中,篩選股價相對便宜、基期較低的 5 檔個股:中華、固緯、鉅祥、長佳、明達醫,在下一篇分別做重點介紹。
除息二三事
1. 現金股利率=現金股利 ÷ 股價
依上述公式可知,「現金股利率」跟「股價」呈反向關係。若股息不變,股價下跌會增加現金股利率,股價上漲則降低現金股利率。
2. 除息課稅有兩種計算方式
台股投資人參與除息,領到的股息在隔年要申報所得稅,2018 年起有以下 2 種課稅方式,納稅義務人可選擇稅負較低者。
方式❶ 股利所得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稅,全年股息收入的 8.5% 可抵減稅額,抵減上限 8 萬元(適用大多數所得較低投資人)
方式❷ 股利分離課稅,單一稅率 28%,無可扣抵稅額(適用高所得稅率投資人)
3. KY 類股除息並非全部免稅
註冊於境外(指中華民國及中國以外),來台掛牌的 KY 類股,所發放的股息屬境外所得,併入個人全年海外所得總額計算所得稅,若全年海外所得總額低於 670 萬元就免稅。不過,某些 KY 公司因在美國註冊,非美國籍股東也必須向美國國稅局申報所得稅,適用稅率可高達2 0%。
4.「單次」股利給付達 2 萬元以上課健保補充保費
健保補充保費屬於就源扣繳,現行規定股利「單次」給付達 2 萬元(含)以上,需課徵健保補充保費 2.11%,但每次最多以 1,000 萬元的股利來計算。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