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你買的 是你真正需要的東西嗎?
當理財顧問 在幫客戶 做財務規劃時,
理所當然的 要幫他們檢視 現有的保單,
目的 不是在做商品比較,
而看 是否買的足夠、是否符合他的需求,
或者 在可支出的家庭預算內,
保費支出 是否合理等。
但時常看到的狀況是:
客戶投保的 跟他所需要的保額、
保障範圍、保費預算等,
常有不小的落差,
顯示他並沒有
做適當的保險規劃。
其中的原因是....
據 金融消費 評議中心 統計,
今年上半年 保險申訴案件 中,
壽險業 申訴案件約 1304 件,
佔總申訴案件約 50%,
是申訴案件 最多的金融產業。
從壽險業申訴案件 來看,
爭議類型
以「業務招攬爭議」佔 29% 居冠。
可見也許在投保前,
從業人員 沒有跟消費者
做有效的溝通、了解客戶的需求,
才會產生 這麼多的申訴案件。
以下整理常見的投保迷思,提供給各位做參考:
1. 別管雙十原則,需求跟預算 才重要
媒體上 常常看到
買保險 應該花的預算
有所謂的「雙十原則」
(也就是保額為 年收入的 10 倍,
保費則是 年收入的 10 分之 1),
你可以把它 當成是檢視
你在購買保險的預算上 是否合理的參考,
但是不要把它當成
需要購買多少保額 的唯一參考指標。
至於應該怎麼決定 需要多少壽險保額,
也可參考《3 種計算投保保額方式》
你需要的保額 應該是根據
你有多少 責任負擔 而定,
年收入 不是唯一需要考慮的因素。
如果只考慮年收入,
那一個剛步入社會、
月薪 3 萬的年輕人 所需保額 360 萬,
跟一個 35 歲月薪 5 萬的人
所需保額 600 萬比起來,
這 2 者額度差異不大。
但後者的狀況是:
已婚有 2 個小孩、
還有 800 萬的房貸餘額,
如果真的發生風險時,
即使拿到 600 萬理賠,
光還房屋貸款 都不夠,
更不用談說 能夠提供家人
往後的生活保障
與 子女教育基金 的提供了。
你真正的 需要的保障 只有你清楚,
而一個合格的壽險從業人員
或 理專 要銷售你保單時,
你應該問:
「請問你給我的建議書
上面寫的壽險保額是如何算出來的,
為什麼我需要買這樣的額度?」
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壽險從業人員 或 理專,
都應該協助你 整理出
你的個人 或 家庭的責任額度
(提供家人的生活保障、現有的負債、
貸款、子女教育基金準備…… 等),
以及你現有的準備
(已有的壽險額度、現金定存、投資等等)。
從中再去算出 你應該要買的壽險額度,
算出來後,
再依照你的可用預算
(從你的家庭收入、支出數據中
算出的合理分配數據),
來選擇合適的商品投保。
錯誤的保單 暗藏危機
不少案例是
消費者投保時 沒有仔細考慮,
在業務的推銷下
匆促購買一些保單,
結果付了一堆保費,
保障卻相當少,
因為保費 多數用在
購買還本儲蓄險;
有些人則是 保費支出
超過其負擔能力,
繳了一陣子保費後,
保險無法續繳 因而中斷,
之前所繳的保費
也拿不回來,非常可惜。
保險要能夠 持續提供你保障 的唯一前提,
是要這張保單 是還在有效的狀態,
如果是 一張失效的保單,
是 任何保障 都沒有的,
所以在規劃保單時,
什麼是 合理的保費支出預算 是非常重要的。
2. 定期壽險 是萬能仙丹?
定期壽險 確實有「保費低廉」的優點,
用低廉的保費 就能取得高額保障,
不過它 並非萬能仙丹,
在財務規劃上 你還是應該注意 3 點:
a. 定期壽險保費 是無法回收的費用支出
定期壽險
因為只保障一個固定的年期:
10年、20年等,年期一到,
保單現金價值 也歸零了,
完全 不會累積 任何的價值存在,
因此每年的保費支出
其實就是 一項的固定支出 而已,
不會有任何的回收,
要投保前 就應該要有這樣的準備。
b. 買定期壽險 慎選適合的年期投保
定期壽險有分不同的 10 年 / 20 年 / 30 年等年期,
有的公司 可以投保 至 60 或 65 歲,
你可以挑選 適合的年期投保,
例如說,你買了房子,
房屋貸款是 20 年期、貸款額度 800 萬,
為了去轉嫁這一部份的風險,
希望萬一有風險時,
它理賠的額度
可以讓家人 用這金額還清房貸,
不用再為房貸擔心,
這時你可以買一份
800 萬保額的定期壽險,
你可以 800 萬一次買齊,
也可以把 10 / 15 / 20 年期的,
依比例 組合起來購買 以節省預算,
因為你的房貸 未還金額
是會隨著時間過去 慢慢降低的,
它並不是 從頭到尾 都維持一樣的額度,
保險的額度 當然也要因應做調整。
c. 身體有狀況時 可能無法再新購保單
保險公司 所以願意 讓保戶投保,
一定是 投保當時
保戶身體 是健康的,
如果身體 有了狀況時,
保險公司 可能
就不會接受 這個人的投保,
因此投保年期 就必須注意一下,
儘量選擇 年期較長 的年期投保,
因為你無法保證說
你已經擁有的 定期壽險保單 到期後,
到時身體 依然是健康的狀態,
萬一到時 需要體檢的話,
保險公司 要求的體檢項目 是否可以通過,
而得以 再購買一份新的保單。
3. 被妖魔化的保單 就一無是處嗎?
投資型保單的收費架構 常被人所垢病,
例如,把保費分為 計劃保費 及 增額保費,
計劃保費 部份前 5 年
會被 扣取 比例相當高的費用,
1~5年依序為:60%、45%、15%、15%、15%,
總共是 扣除 150% 的費用。
以計劃保費 年繳 24,000 元為例,
前 5 年 除了管理費 及 保險成本外,
它還會扣除 36,000 元,
剩下的金額 才會進入做投資,
之前就曾在電視上
看到名嘴 對此大加撻伐。
不過,投資型保單 並非一無是處,
它所提供的壽險保障
也是可以善加利用 的一個功能。
它的壽險保障 是一種定期壽險保險,
成本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提高。
我們以一個 25 歲男性、
壽險保額 100 萬為例,
比較 投保投資型保單
與 30 年期 定期壽險保單,
2 者在保險成本上 的差異。
投資型保單
(甲型、保額固定為 100 萬),
每年繳費 24,000 元,繳費 20 年,
除保險成本外 每月管理費 100 元,
定期壽險是繳費 30 年。
最後的數字 你可以看到
經過 30 年,
投資型保單 的總成本是 141,964 元,
而定期壽險是 133,200 元,
2 者的差異 其實並不大。
但是別忘了,
定期壽險的特性
是一種消費型保險,
在 30 年期滿後,
消費者 完全拿不到
任何還本、也沒有 任何現金價值,
但是投資型保單
卻有可能 因為投資標的的報酬,
而累積了 相當保單帳戶價值。
這裡為了方便做比較,
我們拿掉 投資報酬率 的部份,
假設以投報率為 0 的狀況 做比較;
因為繳費 只有 20 年,
第 21 年起 其保險成本
就會直接 從保單帳戶價值內 扣除。
如果以這樣的 保險成本 來做比較的話,
其實可以 利用投資型保單
來投保 其中的壽險保障,
你有可能 因為它的投資報酬率
而 額外累積 一筆金額,
不至於 像定期壽險般,
付出的保費 完全無法回收。
它也有限制在,
例如,最低的保費金額
一般是月繳在 2,000 元以上,
無法像定期壽險一樣,
一年保費 可能才數千元。
另外一項是
投資型保單的壽險 是 定期壽險性質,
因此當年齡較大時(例如60歲以上),
其保險成本 會變得相當高,
投保上 可能就要衡量 是否划算。
但是年輕時投保
倒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擇,
當然 每家壽險公司的商品 不盡相同,
如果要投保前
最好還是諮詢 財務顧問
為你提供建議 比較妥當。
豐富理財知識,前往正確幸福人生!
投資與理財 需要有適當的計畫,
未必等到 有成就 才開始討論
或 缺錢 或 賺錢 才開始關心
歡迎需要更客觀理財建議,
以及需要協助與人生規劃的朋友
前來簡單了解,透過理財規劃 迎向幸福人生!
用對的投資策略,讓資產翻倍 ►► 翻轉財富
延伸閱讀
你以為賺 7.2 萬,事實上 卻是慘賠 12 萬!沒搞懂這些事情,辛苦存的老本 只會被吃光!
別人的關心,是好意?還是利益?釐清這 3 件事,你的錢才不會 悄悄跑進別人口袋裡!
你根本無法掌握金錢!沒搞懂這 3 個盲點,你的錢不但存不下來,還直接送進別人手裡!
別天真了!買保險 就真的就有保障?沒思考過這 3 件事情,你未來的人生 只會毫無防備!
歡迎幫我的 FB 粉絲專頁 按個『讚』,
就能收到最新理財文章分享歐!
關於作者:廖義榮
經歷:
- 今周刊部落格達人觀點CFP宅急便專欄作者
- 商周財富網:理財宅急便
- 東吳大學、台北科技大學投資理財規劃相關課程講師
專長:
- 個人/家庭財務規劃諮詢
- 企業員工理財教育、財務規劃諮詢
- 財務顧問(Financial Planner)執業技能實務專業培訓
關於作者 以及 更多理財諮詢服務
本文為 CMoney官方專欄作者-廖義榮Taylor 原創文章,編寫皆經 授權。
如需轉載,請在文末附上 :
喜歡我們的 文章嗎 ?
歡迎關注我們的粉絲團唷→ CMoney理財寶粉絲團
若無法配合附上以上資訊,請勿轉載文章。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