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根本無法掌握金錢!沒搞懂這 3 個盲點,你的錢不但存不下來,還直接送進別人手裡!

廖義榮(Taylor)

廖義榮(Taylor)

  • 2015-05-29 11:02
  • 更新:2018-07-17 23:03

你根本無法掌握金錢!沒搞懂這 3 個盲點,你的錢不但存不下來,還直接送進別人手裡!

(圖/shutterstock)

 

 

買保險,你也能聰明判斷

財團法人 金融消費 評議中心

每年 會針對銀行、保險、證券業

消費者的申訴案件,

做一份 申訴案件及申訴率統計表

雖然,我們不能 很武斷的 單憑這份資料,

就知道 被申訴的公司 到底是為何被申訴,

但是 從申訴比例高低 的比較,

你還是可以 看到一家公司

在產品設計、業務員素質

及 其服務品質上 看到一些端倪。

在現今的環境...

 

 

 

 

 

保險糾紛,你也能輕鬆避免!

 

 

保險商品 由於產品相對複雜,

不管是 商品內容、契約條款、理賠等等,

與 其他金融商品相比 真是相當的複雜。

尤其 現在銀行、證券、保險等等 行業

都在經營 財富管理 的業務,

由於 受到利率低迷的影響,

銀行本業 利潤下降;

因此 銀行現在 都有成立 保代公司

兼做 保單的銷售。

銀行理專 主力多以銷售

儲蓄色彩濃厚的 養老險、增額壽險為主,

在理專銷售過程中 這類商品

常被拿來和 定存 做比較。

而這時 理專如果解釋的 不夠清楚,

甚至 會讓保戶 誤以為是定存,

等到急需用錢 辦理提前解約時,

才發現 無法像定存一樣

百分之百 拿回所繳的本金,

因而衍生 銷售糾紛。

而在 其他通路 類似的糾紛 也一再的發生。

發生 面對金融從業人員 不當的銷售

消費者 應該如何自保,避免這樣的糾紛?

以下 3 點提供你 可以做購買與否 參考的依據:

 

盲點對話一:儲蓄險利率 非 定存利率

 

 

從業人員:

「這儲蓄險利率 2.5% 比 定存利率 高很多喔!」

你可以這樣回問:

「你說的利率 2.5% 是寫在那裡?

 你們的廣告文宣上面有寫嗎?」

從業人員的回答可能是:

「保單預定利率 2.5% 就相當於定存利率」

實情:

 

 

宣告利率、預定利率

都是保單上 常見的專有名詞,

但是這 2 個利率

都不是保單 所可以產生的 實質投報率。

所謂的預定利率,

是保險公司 將保戶所繳的

部分保費 拿去做投資,

預期未來 會得到報酬率,

而保險公司預先

將未來的投資報酬率 回饋給保戶,

在計算保費時 就直接扣抵保費,

因此 預定利率越高,

保戶 所要繳交的保費 越低。

為什麼說 只有部分保費 拿去做投資?

因為保戶所繳的保費中,

有部分 要拿來支付 保險公司的

行政費用、給業務員的佣金、內勤人員的薪水等等。

還有保單 還是有保障的成份在,

因此 另外有一部分 要拿來作為危險保費,

把這些費用 扣除後 剩下的保費

才是保險公司 拿去投資的錢,

實際報酬率 就是從投資的金額計算。

這跟你把錢 放定存 是不一樣的,

錢存銀行 並沒有 業務員佣金、

保額的保障、提存責任準備金 等等;

所以 如果你用預定利率 推算回去,

常會發現 與 實際報酬率之間 有很大出入,

因為保險公司 所提供的報酬

是以投資部分來計算。

因此 保單預定利率,

無法直接 等同於 定存利率

或是 保單的投資報酬率。

 

盲點對話二:保單 與 定存不同

 

 

從業人員:

「您買這保單 就像錢 放銀行做定存一樣」

你可以這樣回問:

「你說的存 6 年領回 跟定存一樣,

 那萬一我中間 臨時急需要用錢,

 我可以隨時 把我的本金 100% 拿回來囉?」

從業人員:

「要儲蓄 當然是要有紀律的存,

 不要隨便動用比較好」

實情:

 

提前解約 會扣解約手續費,

儲蓄險保單 最好不要輕易解約,

因為 在扣除 解約手續費後,

有可能會 拿不回 過去的總繳保費,

解約手續費 則會隨著

保單年期 逐年降低。

解約 所能拿回的金額,

在商品宣傳單上 都有註明,

消費者 在購買前,

要仔細考量 清楚自己的需求,

如果短期內 會有現金的需求的話,

建議 就要慎重考量 是否要購買儲蓄險。

部份從業人員 為了業績,怕嚇跑客戶,

在解約金上面 也不會主動告知,

因此 你在投保前 需要更加 謹慎評估。

 

盲點對話三:搞懂保單貸款利息

 

 

從業人員:

「不用怕繳不起保費,

 萬一臨時有急需 可以做保單貸款」

你可以這樣回答:

「保單貸款利息多少?」

從業人員:

「保單貸款利息不高啊!」

實情:

 

 

保單貸款的利息

動輒年息 5、6% 以上,

如果你要借保單貸款

來繳保費 是相當划不來的,

因為 你的保單的利率 可能不到 2%

(點此連結看各家借款利率:各壽險公司保單借款利率一覽表)。

根據 2012 年台灣地區 保險報告

( 2012 Taiwan Insurance Sector Report ) 指出:

台灣地區保單第 13 個月的

保單繼續率 ( 指既有的保戶 持續繳費的比率 )

為 80%,第 25 個月為70%,

往後平均 約每年有 4.5% 的保戶 沒有再續繳。

按照這樣的數據 推算,

終身險保單 能持夠有到滿期,

而且維持有效的比率 只有 25%。

這麼低的比率 可能的因素有很多:

從業人員 不當的推銷、因為人情投保、

沒有買到合適的保單…等等因素 都有可能,

但是在實務上 我們碰到不少客戶

是因為 保費支出過高、造成家庭重大負擔、

財務上無法負荷 而中斷投保的情形不少。

金融業中銀行、保險、證券等等行業,

常常會有 交叉行銷 的狀況,

例如,銀行理專 向你推銷保單;

保險從業人員 向你介紹

他們金控集團銀行 的房屋貸款等等。

消費者 要保護自身權益的方式,

除了 加強自己 對金融常識的了解外,

最好的方法 應該是讓

各自不同領域的 金融商品 回歸它基本的功能,

不要把彼此的功能搞混了:

買了 儲蓄型保險,

期待它 像銀行的定存一樣,

買了一堆 儲蓄險,

結果自己的 壽險保障額度 卻非常低。

因為 聽說 高收益債券 可以月配息,

一年可以配到 6% 以上,

於是把 銀行定期存款

全部轉去購買 高收益債券,

希望它可以 每月領取 不錯的利息,

卻忽略了 它淨值下跌、造成本金的損失,

凡此種種 其實都是 造成金融消費糾紛 的原因之一,

如果 在購買這些金融商品 之前,

已經做完完整的財務規劃、

知道如何利用 各種不同金融工具

來完成你的財務目標,

當面臨 是否購買金融商品 的時候,

你會根據 是否可以 符合自己的需求 來做選擇,

而不是完全根據 金融從業人員的話術

或 行銷資料來做判斷,發生買錯商品

與 產生消費糾紛的機率 無形中會降低很多。

 

 

豐富理財知識,前往正確幸福人生!

 

 

投資與理財 需要有適當的計畫,

未必等到 有成就 才開始討論

或 缺錢 或 賺錢 才開始關心。

用對的投資策略,讓資產翻倍 ►► 翻轉財富

 

延伸閱讀

2015 年報稅,你該注意這 4 大變動,幫你節稅省荷包!

孩子,媽媽能給你的不多,這一生就給你這 3 個禮物,希望你視如珍寶...

原來 只要追求這 3 個目標,再加上這 3 件事情,人生就真正快樂、圓滿了 你還要奢求什麼呢?

你以為賺 7.2 萬,事實上 卻是慘賠 12 萬!沒搞懂這些事情,辛苦存的老本 只會被吃光!

別人的關心,是好意?還是利益?釐清這 3 件事,你的錢才不會 悄悄跑進別人口袋裡!

 

歡迎幫我的 FB 粉絲專頁 按個『讚』,

就能收到最新理財文章分享歐!

 


 

關於作者:廖義榮

經歷:

  • 今周刊部落格達人觀點CFP宅急便專欄作者
  • 商周財富網:理財宅急便
  • 東吳大學、台北科技大學投資理財規劃相關課程講師

專長:

  • 個人/家庭財務規劃諮詢
  • 企業員工理財教育、財務規劃諮詢
  • 財務顧問(Financial Planner)執業技能實務專業培訓

關於作者 以及 更多理財諮詢服務

廖義榮(Taylor)

廖義榮(Taylor)

廖義榮Taylor,曾是拎著007手提箱各國跑生意的資訊業外銷老手, 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證照,現在是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 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及在企業推廣EAP員工協助方案:員工理財教育與諮詢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

廖義榮Taylor,曾是拎著007手提箱各國跑生意的資訊業外銷老手, 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證照,現在是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 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及在企業推廣EAP員工協助方案:員工理財教育與諮詢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