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彼得林區 征服股海》
教我用平實的手法,獲得魔幻績效
彼得.林區 - 貼近平民選股的 天才投資家
彼得.林區 於1977-1990年間管理富達麥哲倫基金,
其資產規模以平均每年成長75%的驚人速度,成為當時全世界最大的股票基金,
另外,他的投資績效更是全球第一,平均年報酬率達到近30%。
投資大師紐伯格曾這樣形容過 彼得.林區:
「如果讓我選擇誰是最完美的人,我會選 彼得.林區,
不但擁有數一數二的人品,
他還像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在華爾街是個『神』級人物,
更讓我欽佩的是,他知道什麼時候退出,回歸家庭。」
彼得.林區 不僅對選股很有一套,
他更是一個懂得「平民心」的投資人,
選股方式貼近平民,不會有距離感,
所以他的著作非常值得我們去收藏與吸收,
他不吝嗇分享自己在富達麥哲倫基金時期的經驗,
操作手法貼近於平凡人,很容易可以融入他所闡述的點點滴滴,
沒有艱深的詞句,卻富有學問。
以下把他在麥哲倫基金(1977~1987)的經驗談,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作分享,
另外提醒讀者,書中以談述「美股」為主。
麥哲倫基金 - 三個時期的操作經驗與分享
早期:關閉麥哲倫基金
藉由極富彈性的選股,成功扭轉頹勢,順利打敗大盤
彼得.林區 接手麥哲倫基金時,美股正值下跌,
所以他直接關閉麥哲倫基金,不再接受外界的申購。
選股時的3個重點 :
1. 注意特別新聞時事
彼得.林區 會注意特別的新聞,
並且深入去關心細節,
例如文中提到:
某家電視公司獲利比去年好,他會去深入了解原因。
2. 適時拜訪其他企業,適度了解內部資訊
去拜訪企業也是他選股時的重要環節,
經由看看企業的運作,並與內部員工深聊,
探詢相關產業的景氣消息。
3. 強調「彈性」!
彼得.林區 也非常強調「彈性」,
只要是證交所上市的股票,都可能是他的投資選擇,
透過買進自己喜歡的股票,重整麥哲倫基金的投資組合,
彼得.林區 成功地打敗了大盤!
中期:開啟麥哲倫基金申購
公債殖利率 > 股票平均報酬 → 提升長期政府公債投資的比例
這時期沒有像早期這麼難度過,
此時麥哲倫基金的績效已經開始向上爬升,
手中握有一定分量的資產,而且周轉率已由起初的300%降為100%,
為了因應這時期的「三高」現象,
(政府公債殖利率高、聽通貨膨脹率高、失業率高)
遵循彈性的標的選擇方式,彼得.林區 的投資著重在政府公債上,
再次順利打敗大盤!
晚期:麥哲倫基金整體穩定
不忘持續尋找 國內外有潛力的股票
這時期彼得.林區 能控制的總資產額已經超過 1億美元,
他不忘繼續尋找新的投資機會,積極尋找有潛力的價值型股票,
並放眼海外,開始投資國外股票基金。
彼得.林區 選股三方法 - 藝術、科學、採訪
藝術:直覺和感性 ,屬於 「運氣」成分
即使做過深度研究分析,股市也不一定會照著預測走,
選股有時也靠運氣,
有的股票原本大家都不看好,
但若忽然接到大單,一夕之間便會成為熱門股。
彼得.林區 在 ”周末的杞人憂天” 一文中提到,
很多人會被專業投資人的週末會談內容影響,
就像氣象局說明天100%下雨,即使明天一早沒有下雨,還是會帶傘出門,
同樣的心態,專業投資人在週末會談可能會說:
「明日股市不看好」
「大跌機會很高」
「房市威脅金融業」
而報紙可能也會有類似標題
「焦慮時代求生指南」
「你的銀行安全吧?」
「美國還有競爭力嗎?」
這些標題與談話內容極有可能影響散戶的投資決策,
聽到股票會跌就嚇得不敢出手,
但我們要用不同角度去觀察這些信息,
跌不一定是壞事,
就算股市再差,每天都還是會有做多的股票,
就算跌了,也是為未來的漲勢做準備!
科學:仔細去了解想投資的產業
部分的投資人會花大把時間去研究日新月異的操作系統,
儘管報價系統與看盤軟體是必須的,
但建議投資人,不如外出走走,
逛逛街,實地了解企業的產品與經營,
空有軟體也不會有搞頭。
探訪:實地探查,去購物中心找尋有利可圖的機會
透過逛街去看看企業的產品,
實地試用產品,看自己覺得好不好用,
如果看中了某項產品,便可以去了解那間企業,
彼得.林區 在 ”聖艾格尼斯學校的奇蹟” 一章中有提到,
一群學生如何藉著自己喜歡的產品挑選自己心儀的股票:
1. 他們覺得哪有小孩不愛看迪士尼? 所以購買迪士尼的股票
2. 他們都很喜歡及棒球卡!所以購買Topps公司個股
3. 大家都愛速食!所以買麥當勞的股票
學生投資的是他們日常生活中可看出會有好前景的企業,
不用靠運氣,培養敏銳觀察力,就能發現商機,
投資有機會上漲的好股,就能跟著賺!
另外,藉由實地訪視企業內部了解營運,
並與內部員工聊聊天,蒐集一些情報,
都是彼得.林區 的平民式選股模式。
推薦《彼得林區 征服股海》這本書,給所有散戶投資人
這本書教導散戶很多選股的簡單方法,像是逛街找好股,
不僅專業投資人看這本書可以獲益不少,
散戶也能從中得到不少投資經驗談,
但最後要再提醒一次大家,這本書是以美股為例,
大家投資台股時,可以類推適用書中的選股邏輯,
但市場環境畢竟不同,應自行判斷是否可以全面套用。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就按個「讚」
是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喔 !
好書推薦系列 專文撰寫中...
跟著大師學投資
《坦伯頓投資法則》
《彼得林區 征服股海》
《彼得林區 選股戰略》
投資人必看經典-入門
《有錢的秘密》
《股市高手想的和你不一樣》
投資人必看經典-進階
《積極型價值投資法》
《公司的品格》
《騙術與魔術》
《經濟指標教你加減碼》
《漫步華爾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