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以下讀書心得為本文作者 廖名健 自行編寫,不代表原書作者觀點】
「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
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這句話是牛頓所提出的
他能比別人多知識多學問
是因為汲取了前人的智慧
加以萃煉成結晶
同樣的 在股市中呢
我們同樣希望能靠前人的經驗
來降低自己的失誤
甚至能達到提高自己的獲利
也就是說 不要再走冤枉路~
那誰的經驗對我們才是最好的呢
當然是由 股神巴菲特所領軍的一群世界股市名人
給我們的智慧才是最有幫助的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10 則投資大師的市場金律
名言 1、「時間」是運用資金的重要武器
─ Charles D.Ellis
強調的是:【時間在投資運用上的重要性!】
只要將時間是為夥伴,
就能夠從短期風險中脫身,
考量投資的目的與期間、投資對象等各項因素,
並選出最適合的投資方式,
當然,投資報酬率會隨著資金運用期間的長短,
而出現相當大的差距。
但若是長期投資,
獲得可觀報酬率的可能性相當高,
也讓投資產生了真正的意義,
在資金運用方面,
投資人往往會被短期的市場波動所影響,
但只要將時間視為己方的助力,
就不會被眼前的股市起伏所困,
並進一步以複利模式來運用資產,
「複利的威力遠大於原子彈。」
名言 2、不應將手中的資金全數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 Benjamin Graham
被稱為「證券分析之父」的葛拉漢,
是 股神巴菲特的老師。
強調 【不能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將資金全數集中在同一類股上,
如果壓對寶,自然獲利相當可觀,
然而一旦失敗,將承擔難以估計的損失,
所謂的投資者會分析投資對象,
並在守住本金的狀況下採用能夠提升收益的行動,
而投機者則是貿然進入市場,
因此,將資金全數放入同一籃子裡的往往不是投資者,而是投機者。
名言 3、買米一次買齊,
將分步出好米、壞米,應分成 2、3 次買進
─ 牛田全三郎
強調【分散風險】的重要性!
買進的時候未必是買在最低點,
如果一次就以全部資金進場,
之後股價一旦下跌,
不只手中的持股會出現帳面損失,
同時也意味著,
自己失去了在更低點買進的機會。
相反的,
在賣出時先賣出一半,
剩下的股票則可以等待高點伺機賣出,
如此一來,
即使之後股價遲遲不漲,
由於第一次賣出時已是高點,
從總價來看 在次賣出時也絕對不是失敗的操作。
名言 4、損失須控制在買進原價的 7~8%
─ William J.O'Neil
強調【設立停損點】的重要性!
投資然應該在持股出現 7~8%的損失時,
就趕快賣出,
只要確實遵守這個原則,
就能將所有投資組合的平均損失控制在 5~6%內。
名言 5、上漲行情誕生於悲觀中,
茁壯於情懷中,成長於樂觀中,消失在幸福中
─ 華爾街股市名言
股市準備大幅上漲時,
往往都是投資人失去期待的悲觀時期,
當投資人開始懷疑:「為何股價又開始上漲?」
股市反而繼續漲了一段時間,
接著 投資人看到熱度開始維持,
紛紛表示:「這點漲幅根本還不夠看,現在進場正式時候」,
股價就在這股樂觀的氛圍中持續上漲,
然而,隨著投資人的念頭一轉,
「能賺到一筆真是太好了」,
並開始將賺錢的股票脫手,股票市值也開始下滑...
名言 6、唯有在大潮退去後,
才知道赤身裸泳的人是誰
─ 華倫 巴菲特
這在比喻對風險毫無準備就貿然進場,
直到面臨混亂行情後 才深刻體會到股市的危險性,
遭到股市巨浪襲擊而變得身無分文的投資人,
就跟光著身子下水的人沒有兩樣,
當大浪來襲後,
股市中的勝利者和失敗者就會明確的被區隔出來,
唯有瞭解避開大浪的方法,
做足準備再進場,
在碰上大浪時,才不至於會手忙腳亂。
名言 7、泡沫經濟會反覆上演,
但其原因也會不斷變化
─ Burton G.Malkiel
歷史上的泡沫經濟,
絕大多數都出現在新技術問世,
或是新創事業的機會來臨等時間點,
價格高漲的股票往往光彩奪目,
誘使投資人進場。
然而,
在高的股價也會有下跌的一天,
就跟古代王朝轉換一樣,
一個朝代興盛 衰敗 另一個朝代起來...持續不斷。
名言 8、過去的績優表現,
只有在條件完全一致的狀況下才會重現
─ Jack D.Schwager
股市會隨著景氣變化而不斷改變,
但投資人卻經常被進期發生的狀況影響,
並相信今後,
該趨勢也會一直持續下去。
事實上,
股市或個股上漲的原因會不斷變化,
同樣的投資策略不一定都能適用。
名言 9、價格大幅成長的潛力股具有共通的特徵
─ 威廉 歐尼爾
歐尼爾提倡的「CAN-SLIM」
C:本季度 EPS 與營收
本季度 EPS 比前年同期大幅提升,同時營收也增加的企業
A:年收益增加
應選擇年度 EPS 成長率達 25% 以上的股票,選擇標的時,
同時要注意 EPS 是否顯著增加
N:新興市場、新商品、新經營團隊使股價股創新高
S:股票的需求與供給
在股票的供需關係中,若投資人的買進需求大,
而且購買自家企業股票的比例高,該股票會呈現比較好的供需平衡
L:股價走勢處於主導地位或停滯不前
應買進業界排名前二到前三的股票
I:機構投資者的持股狀況
M:股市動向
名言 10、追隨市場動向進行交易的重要性
─ Jake Bernstein
在股市中最能創造出獲利的交易方法,
是隨著市場動向來進行交易,
不只是長期動向,
股市也經常會出現短期的變動,
當市場處於下跌趨勢中,
進形融券的投資人為了等待買進的時機,
常會執著於股市動向的變化「關鍵反轉」,
然而,當出現關鍵反轉,
絕大多數的投資人能然不敢出手買進,
這是因為投資人擔心一旦判斷錯誤,
將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此外,投資人也鮮少在上漲趨勢中抓住時機進場,
這就是所謂的知易行難!
結論:
投資這門學問,知識很重要,經驗更重要
擷取前人智慧的結晶,才能少繳學費,
透過前人經驗搭配投資紀律去理財,才能財源滾滾
本文 擷取自:
作者:太田忠 出版社:大樂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在這本書中,推薦給大家!
本文為 CMoney官方 編輯群整理撰寫之 讀書心得,
部分擷取自書籍內容,詳見 原書籍。
喜歡我們的 文章嗎 ?
歡迎關注我們的粉絲團唷→ CMoney理財寶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