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遇見麻煩人物時,「這樣」面對他們才不失禮!

生活中遇見麻煩人物時,「這樣」面對他們才不失禮!

(圖/shutterstock)

 

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就是人際往來

現代社會中對於「人」

已經是個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常態

遇見一些麻煩人物就更容易了

你可能遇過習慣借零頭,卻總是不還的人

你可能遇過在重要場合,說話卻不合時宜的人

你可以能遇過三句不離自己

總是說「我怎樣我怎樣」的人

甚至有些人是不聽別人說話

只顧著說自己的事

或者一直抱怨到天荒地老

卻不試圖去改變些什麼的人

來看看怎麼樣跟他們相處

自己才不會得內傷吧!

 

(贊助商連結)

 

 

面對喜歡挖苦別人的人,當他不是故意的

在工作、生活中中有沒有遇過這樣的同事或朋友

對著明明已經加班加得很辛苦的前輩說

「不要太勉強比較好哦,你已經不年輕了!」

或是對業績上升的部下說

「對你來說真的很努力了啊!」

 

其實這類型的人

被德國精神病理學家歸類為「分裂型」的人

雖然擅長事務的理解分析

卻對他人感覺粗神經

在說話時本身沒有惡意

只是覺得彼此是感覺親近的人

所以才會這樣說

 

如果在團體中遇見這樣的人,想著

「這個人就是這樣子,並不是惡意的」就可以了

因為這類型的人不管對誰都是如此

 

 

 

面對常抱怨的人,直接選擇離開避免同化

其實大家都了解,只要活著

生活總有著開心和討厭的事

「只會抱怨的話,什麼也改變不了」

但為什麼還是有人老是在抱怨?

 

人面對事情的反應有三種類型

「自罰型」:馬上責怪自己

「無罰型」:不怪罪任何人

「他罰型」:責怪自己以外的人

總是抱怨的人就具備著「他罰型」的性格

常覺得自己才是被害人

 

人的態度語氣會相互影響而變得一致

自己溫和的跟朋友說話

朋友說話通常也是溫和的回應

這在心理學中稱為:反響

因此,跟一直抱怨的人在一起

自已也會變的煩躁愛抱怨

如果不想自己的人生變得不幸

最好別跟常抱怨的人來往

不滿不是病,但還是會傳染的

 

 

 

面對強迫別人接受的人,就說「你說的對」

「這是為了你好」本來是指

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行動

是體貼的話語

但實際回想,總是浮現不悅的感覺

因為大部分的情況下

這都是說話者為了自我主張而採用的說詞

 

這類型的人大多對自己很有自信

是個能自我肯定自己想法或人生的類型

這樣其實還好,但如果更進一步,就容易變成

堅信自己的想法是最正確的

不允許有不同於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認為那些有不同想法的人是錯誤的

通常會想要將他們導回正確的方向

 

面對這類型的人,只要說「你說的對」

滿足他們的自尊心就好

 

 

 

遇見不明確說出要不要的人,就幫對方下決定

傳達想法是需要勇氣的

如果你是屬於能夠明確說出 YES 或 NO 的人

那麼先給自己一點掌聲吧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

很多事需要每個人把想法傳達出來才會有進展

但有些人無法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

不說要不要,一直「可是、但是、好不好、會不會」

其實他們是因為太在意周遭的人

因此會不斷推測周遭人的想法

其實他們內心中都是膽小的,常想著

「這樣對方會不會生氣?

該不會因為這樣就討厭我吧?」

 

對於這種像是怯弱小動物的人

就需要用很大的耐心

去理解對方心中真正的想法

 

 

 

《讀後心得》

有越來越多的書在寫怎麼做人處事

寫的詳細卻又容易令人無所適從

可能好不容易調整到有辦法跟 A 相處、更瞭解 A 了

結果原本很好的 B 卻覺得自己變了

 

其實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

在閱讀的過程中,默默發現中了好幾槍

看到書中自己有做到的點固然欣喜

但同時也發現自己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做人處事最重要的立基點,還是在於自己

當找到了自己,才有辦法跟許多不同類型的人相處

知道什麼樣的類型,調整一下就能相處愉快

也明白什麼樣的類型自己絕不可能接受,直接避開

 

相當推薦這本《麻煩人物的應對方法》給大家

知道怎麼應對生活中的麻煩人物

也要小心別讓自己成為別人生活中的麻煩人物哦!

 

 

本文 轉載自 CMoney 網站,原文 於此

喜歡我們的 文章嗎 ?

歡迎關注我們的粉絲團唷→ CMoney理財寶粉絲團

若無法配合附上以上資訊,請勿轉載文章。​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