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你如何安排自己的保障?
一些人 可能會對
「如何投保比較適當?」感到困擾,
因為 保險商品 繁多,
每一個商品的 給付條件、
保單條款等 都有蠻大的差異,
對一個保險公司 新進人員來說,
搞懂自家的商品 可能都是很大的挑戰了,
更何況是 一般的大眾...
到底該怎麼選,趕緊來看看吧...
(贊助商連結...)
如果 沒有接受過
相關的 保險知識 訓練的話,
光是要看得懂 保單條款 就是一個大問題了。
保險 是整個 個人
與 家庭財務規劃中 的一環,
它的功用 是用來 做為風險轉嫁 的工具,
當萬一有疾病、意外發生時,
可以 把風險轉移 給保險公司承擔,
讓個人與家庭 的財務
不致於 受到嚴重影響。
保障之前,你清楚自己的需求嗎?
保單,絕不只是金融商品!
在做保險規劃時,
它最首要的 應該是
要滿足 保障的需求,
把個人 與 家庭的保障
所需的 保額與險種、額度
都規劃好了之後,
才來談 其他的規劃,
而且它是必須跟財務目標 做結合的。
當你清楚了解 個人
與 家庭的收入、支出狀況後,
你會知道自己
有多少預算 是可以使用的,
而當你規劃好 往後的財務目標
(退休、子女教育、購屋…等)後,
如果有部份目標
是需要利用 保險來做工具的,
你會比較能夠 合理的規劃保單。
因此 在做保單規劃前,
如果能夠先做完
完整的財務規劃 是比較理想的,
但是可惜的是 很多人在購買前
可能都 沒有經過 這樣的程序,
也許都是 碰到業務員推銷
或是 碰到理專推薦 就購買了,
沒有事先 仔細的評估,
可能就造成 以後的解約
與 無法續繳 的情況發生。
保險公司 本身在內部
也都有進行 保單需求分析 的訓練,
但是這樣的訓練
也許都是以
商品能夠順利銷售 為前提,
對於 客戶本身 的財務狀況
也許無法做全盤性的了解。
業務員 也常常把
替客戶做財務規劃
當成一個免費服務 提供給客戶,
當然這無法 等同於 完整的財務規劃。
財務規劃 絕不是只有
提供客戶 一份報告而已,
它包括了 因應客戶 不同財務上 的問題
所做的建議、提供解決方案、
協助執行、事後追蹤管理等,
它也絕不會是 免費 的服務,
而它本身的完整性、專業性
是非常 具有參考價值的,
最重要的是
它絕對不是 用來做產品銷售 的工具。
同為 100 萬的保障,費用大不同!
以 某壽險公司 的商品為例:
25 歲男性,同樣是買 100 萬壽險的保額,
如果買的是 平準終身壽險
(平準的意思是 終身都是 100 萬保額),
繳費 20 年,年繳保費 27,000 元,
而 30 年期的定期壽險 100 萬元,
年繳 4,710 元(不同公司費率可能不同)。
這 2 者保費的差異是 22,290 元,
但是 保障額度 是一樣的,
那到底該買 終身壽險 還是 定期壽險?
有些人 可能無法接受
保障 不是終身 的觀念,
認為定期壽險 繳的錢 都浪費掉了,
因為它不是終身的,
真的是這樣子嗎?
足夠保障 或 終身保障的差異
要看你 是從什麼角度 看這個問題,
你現在 有足夠的保障額度 比較重要,
還是終身保障 即使不夠也無所謂?
因為貨幣的價值 是會隨著時間的過去,
而降低 它的真實價值的,
在 3% 通貨膨脹率影響下,
現在的 100 萬
未來的價值,再 50 年後,
只有 22 萬的實際價值。
你會選擇
維持 50 年後 22 萬的保障,
還是利用 這中間保費 的差額:
22,290 來多購買 470 萬的定期壽險保障,
讓自己的保障 一開始 就是 570 萬,
還是花同樣的錢,
但是終身保障 只有 100 萬而已?
即使 不增加保額,
如果把這 保費差額 拿來做投資,
在不同報酬率下,
可以 累積的預期金額 也蠻可觀的!
保障不是有就好,而要符合需求
在財務規劃上,
理財顧問 會協助客戶
將他們的財務資源 做較佳的利用,
如果預算 不是可以 無限制增加的,
有限的資源 要分配到 眾多的財務目標上,
當然 金錢的資源
就必須好好檢視,把錢用在刀口上。
如果 可以用比較少的預算
達成客戶的 保障需求,
當然就是 比較理想 的解決方式,
因為省下來的錢
可以用來 完成客戶 的其他財務目標。
而為什麼 要做財務規劃,
主要就是 要以比較客觀 中立的角度,
先清楚 自己的財務狀況
(收入、支出、資產、負債等),
再來思考 自己想要
完成什麼的財務目標
(存第一桶金、出國進修…等),
如果以現有的資源
(已有的儲蓄、投資、
每月可以新增的投資金額…等),
可以 完成什麼樣 的財務目標,
這時候 才需要去考慮到:
用什麼樣的金融工具
可以來達成 這些財務目標、
什麼樣的工具 是比較有效率的、
怎麼規劃 可以比較省成本,
所以 你可以看到 財務規劃的原則是:
先有財務目標 要完成,
才會去尋求 利用金融工具 來達成這些目標,
而當在評估 何種工具適用時,
也是一種 全面性的思考。
適當工具 讓財務規劃更完整
各種工具都有它的特性,
要因應 目標的需求 來做選擇,
例如說,子女在 2 年後 就需要出國唸書,
那留學費用 的準備,
這時候 就不適合再做投資,
這時 就把它 放定存,
以備 2 年後使用。
但是 如果是 做退休金的準備,
而且距離退休 還有 10 年
或是 更長的時間,
那就可以考慮基金、
ETF 等更多 其他的投資工具了。
在保險在財務規劃上 的用途,
跟 其他金融投資工具的特性 是不一樣的,
沒有其他工具
可以像保險一樣 發揮財務槓桿的作用。
保險 重點功能在 風險轉嫁
例如 前面說的
30 年期的定期壽險 100 萬的保障,
25 歲男性 保費一年是 4,710 元,
如果是 保障 10 年 或 20 年的,
年期愈短 保費也相對比較便宜,
而 100 萬的意外險
保費一年也在 1200 左右,
這樣的 財務槓桿倍數 就很高,
真正可以發揮到
保險 真正的保障功能,
因此 在財務規劃上
可以利用保險 來做風險轉嫁的功能,
這是其他金融工具
所沒有的特性 就應該善加利用它。
完整的規劃 在不同階段須適時做調整
但是利用保險 做儲蓄或是投資,
在財務規劃上 它應該不是首選的工具,
因為保險 多了一項 保障 的成本,
所以你的所有保單
一定有保額的存在
(除了部份變額年金沒有保額,
可以純做投資以外),
有保額 就需要 扣除 保障的成本,
因此 你是不能 要求你的儲蓄險,
利率 可以比照定存,
而且 是可以隨時解約提領,
不會損失本金的。
因此 保險的規劃重點
應該是 善加利用 它風險轉嫁的功能,
當 任何風險 發生的時候,
你可以 從保險的給付 裡面獲得理賠,
避免你 因為疾病或意外事故
產生財務上 的重大支出,
面臨 不可預知 的風險,
以至於影響到 財務目標無法達成。
而當你 完成了財務規劃,
也把 風險保障 規劃好了,
並不表示 你從此就可以不用管它了。
當你在個人 或 家庭
發生重大事件時:
小孩出生、購屋、離婚、
失業、即將退休…等等狀況發生時,
它都會影響到 你的財務狀況:
增加支出、風險增加…等等,
這都是會對 整體財務 產生影響的,
這個時候 就需要尋求財務顧問 的協助,
重新檢視 整體的財務目標 是否有需要調整的,
在保險規劃上 可能也會有需要做因應的:
例如 子女出生,你的責任加大了,
需要 增加保額 來因應等。
豐富理財知識,前往正確幸福人生!
投資與理財 需要有適當的計畫,
未必等到 有成就 才開始討論
或 缺錢 或 賺錢 才開始關心
歡迎需要更客觀理財建議,
以及需要協助與人生規劃的朋友
前來簡單了解,透過理財規劃 迎向幸福人生!
用對的投資策略,讓資產翻倍 ►► 翻轉財富
延伸閱讀
別人的關心,是好意?還是利益?釐清這 3 件事,你的錢才不會 悄悄跑進別人口袋裡!
你根本無法掌握金錢!沒搞懂這 3 個盲點,你的錢不但存不下來,還直接送進別人手裡!
別天真了!買保險 就真的就有保障?沒思考過這 3 件事情,你未來的人生 只會毫無防備!
聰明消費 靠自己!看懂保單暗藏的 3 大危機,不怕自己的權益被吃掉、遠離「無良」銷售業務員!
歡迎幫我的 FB 粉絲專頁 按個『讚』,
就能收到最新理財文章分享歐!
關於作者:廖義榮
經歷:
- 今周刊部落格達人觀點CFP宅急便專欄作者
- 商周財富網:理財宅急便
- 東吳大學、台北科技大學投資理財規劃相關課程講師
專長:
- 個人/家庭財務規劃諮詢
- 企業員工理財教育、財務規劃諮詢
- 財務顧問(Financial Planner)執業技能實務專業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