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股票市場
是提供投資人股票買賣的場所,
讓想買或想賣的人,
可以有一個公開透明的平台來交易。
買賣的價格怎麼決定的?
難道是像菜市場殺價?
不是的。
要了解股價是怎麼決定的,您要先了解什麼是 "成交價"
所謂的 "成交價",
就是買方和賣方 "剛剛好" 願意買 與 願意賣 的價格
今天我去文具店買一支筆,
老闆願意用 50 元賣這枝筆,我也願意用 50 元買這枝筆,
於是 50 元就成交了,
50 元就是這支筆的成交價。
問題來了,
如果我想要買鴻海(2317) 的股票,難道是郭台銘賣我股票嗎?
一張股票多少錢 也是他決定的嗎?
當然不是!
其實,股價的決定 是按照所謂的 “集合競價原則”。
圖 鴻海(2317)盤中報價
上圖是鴻海(2317)的盤中股價走勢圖。
所謂盤中,就是證交所在星期一到星期五 (國定假日例外)
早上 9:00 ~ 下午 13:30 開放交易的這段時間。
以上圖為例子,
鴻海(2317)一股的成交價是 88.3元 (藍色圈圈),
也就是一張股票 8 萬 8 千 3 百元 (一張股票是 1000股 )。
這時候有兩派人馬,一方是想買股票的人,一方是想賣股票的人,
想要買股票的人,當然希望買的價格愈低愈好;
想要賣股票的人,當然希望賣的價格愈高愈好。
由於每個人願意出的價格不一樣,
所以證交所的成交原則為 價格優先、時間優先,
我們來看鴻海(2317)的例子,右下角紅色框框圈起來的部分。
買方願意出一股 88.2 元 的人目前有 172 張,
願意出一股 88.1 元 的人 目前有 115 張,
願意出一股 88.0 元 的人 目前有 359 張,
以此類推....
賣方願意出一股 88.3 元 的人目前有 257 張,
願意出一股 88.4 元的人 目前有 394 張,
願意出一股 88.5 元的人 目前有 668 張,
以此類推...
所以想像現在所有買方會排隊,
而願意出高價的人排在前面 (目前出價 88.2 的買方排第一位),
相反的,所有賣方也在排隊 ,
而願意出低價的人排在前面 (目前出價 88.3 的賣方排第一位)
這就是所謂的價格優先原則,
若是有兩個買方都是以 88.2 元 出價
那就是看誰先下單,誰就先排在前面。
這時候,買賣雙方開始對峙,
當有買方願意用 88.3元 買一張,這時股價就會成交在 88.3 元,
88.3 元 就是成交價,賣單就會從 257張 變成 256張,
然後繼續對峙...
當有賣方願意用 88.2元 賣一張,這時股價就會成交在 88.2 元,
88.2元 就變成了新的成交價,買單就會從 172 張 變成 171 張,
然後繼續對峙...
所以,假設現在很多人都想買鴻海(2317)的股票,
賣方的第一順位 88.3 元 的賣單,就會一直被成交,
直到 88.3 元 的賣單全部都成交完畢,
就會輪到 88.4 元 的賣單變成第一順位,
如果還是有很多人要繼續買,就要用 88.4 元 的價格買,
那 88.4 元 的賣單就會開始成交 88.4 元 就會成為新的成交價。
當然如果還是有很多人要繼續買,也願意用更高的價格,
買賣單就會一直被成交,成交價就會從 88.4 → 88.5 → 88.6 ....
這就是股價上漲的由來。
事實上每一個時間點,
都是有買方和賣方兩大勢力。
只要買方的力量大於賣方,
成交價就會一直往上推,
股價就上漲了。
反之當賣方的力量大於買方,
成交價就會一直往下推,
股價就下跌了。
兩方勢力互相有強有弱,股價就會時漲時跌。
所以股價的漲跌 就是買方和賣方兩股力量拉扯的結果,
也就是經濟學上的供需原則。
最後,
我們常常聽到的 總市值,就是股票的股價乘上總發行股數。
這個數字越大,表示這是一家越大,以及越重要的公司。
《 本文作者簡介 》
陳金瑩 老師,畢業於台大經濟學研究所
歷任大型法人投資機構數年
現為自由投資人
老師經常在網路上分享他的投資方法
目的是幫助別人:
〝少走冤枉路、直接登堂入室穩穩賺!〞
所以受到廣大網友的喜愛!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話
歡迎幫老師的 粉絲專頁 按個讚 ↓↓
下次有新文章時 ~ 您才會收到喔!
歡迎加 ↓ 陳金瑩 的 Line 為好友
《 順手「按」讚 ↓ 以後都能收到最新文章唷 》
本文受著作權保護,請勿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