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發燒!央行再次出手
房市熱的發燒,中央銀行再次出管控房市。
今年第二季、也是最新一季的理監事會後,央行宣布第六次房市信用管控措施,針對六都加新竹縣市八個地區,第二戶房屋貸款成數,由原先的七成降至六成。同時調升銀行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從量管控銀行資金。
此舉被視為雙管齊下,針對銀行從可能流入房市的資金總量方面的進一步控管。
不過央行此次已經是第六次的發布房市管控措施,過去五次央行出手後,房價照漲不誤,顯見央行的管控措施或是調高利率並未達到一定成效。
為什麼政府屢屢寄出管控房市,都不能有效控管房價的上漲呢?
央行粗估,0.25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的調升,可以從銀行體系收縮資金1200億元;金融界認為,調高存準率是更實質,而且強而有力的緊縮措施,對銀行貸放資金造成抑制效果。
不過,央行這次並未再次調高利率,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分別停留在年息2%、2.375%及4.25%。為什麼央行採取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同時限縮部分地區房貸成數的方法取代升息呢?
我認為,央行明白目前2%的房貸利率已經對民間消費造成一定的壓力。
以目前房貸授信餘額達到10兆元以上的情況來看,央行只要調升1%的利率,代表一年新增房貸利息支出就達到一千億。而這一千億將從民眾的口袋流向銀行的金庫,當然會排擠內需消費,以及可能的投資行為。言下之意,央行知道利率不能再升。
全球開始走入降息循環
綜觀全球,歐洲央行已經開始降息,美國聯準會預計今年第三季、第四季也要展開降息循環,在全球停止升息,展開降息的大宏觀環境下,央行勢必無法長期逆全球利率方向的走勢,更何況台灣並不具備太多的利率彈性空間,也就是央行手握的貨幣政策工具,利率調升或調降的空間都極為有限。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央行當然只能選擇放棄升息,而採取從量的管控方式。
所謂升息,就是從價的管控物價,或是經濟的措施;從量即使即是管控銀行的資金,從存準金率的調升或調降,來管控銀行可借貸的資金總量。而存款準備金率的調升,意味著銀行可貸的金額進一步將會受限。
問題是,這一次的調升存款準備金率,是央行2020年12月宣布第一波打炒房措施以來,第三次配合打炒房信用管制, 所祭出的調升存款準備金率的行動。
前兩次分別是2022年的六月,以及九月,央行理監事會後宣布各調升存款準備金率一碼。
這三次的調整前的存準率是5%,目前調整到最新的5.75%,也就是總計調升了0.75%。
同時2020年底,央行第一次採取房市信用管制措施以來,到這一次的理監事會議已經是第六次的進一步管控的行動,但房價仍然火熱。而且火熱的程度,比去年及前年有過之而無不及。
可見央行無論從價或從量的管控,對房市而言,都是無動於衷。
那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央行心知肚明,台灣房市跟股市熱到發燒的主要原因,就是資金氾濫錢太多的原因。
從央行發布的廣義的貨幣供給M2來說,年增率動輒5%到6%,目前的M2已經高達61兆元,也就是說通過基礎貨幣經由銀行乘數效應所產生的貨幣總量,每一年還要再新增3兆元,這新增的3兆元會流向何方呢?
答案當然不是房市就是股市,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台灣連年超額儲蓄動輒都超過3兆元。
基本上,無論股價或是房價,都是錢堆出來的,也就是資金過度的氾濫後,產生資產價格膨脹的效應,這一點想必央行也無能為力,所以當下也只能採取可用的政策工具,在可行的範圍多多少少做一點。否則央行不是會被外界批評放任房價飆漲而無所做為嗎?
🥇 阮慕驊【選股一路發】APP
挑好股、避風險、學觀念
每月再送 6 篇產業報告、2 部影音教學!
訂閱連結:https://cmy.tw/00Bx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