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財經官員反指標是有原因的
在市場久了,習慣去觀察消息面以及股價的連動性
有時是公司派的消息
有時是外資分析師或是法人的觀點
有時則是財經官員針對「經濟數據」的對外談話。
前二者的消息對股價的反應
時好時壞沒有一定
但是財經官員的發言
往往都有類似「反指標」的效果
(這一點跟對岸的情況不太一樣)
是我們的財經官員不準嗎?
還是市場習慣跟財經官員作對呢?
還是經濟數據出了問題呢?
今天為各位解答這些問題
順便再告訴大家幾個免費而且超好用的經濟數據網站!
先舉個例子
以近期的「景氣對策燈號」新聞作為例子吧!
新聞內容是這樣寫的:
「國發會在本月 3 日發表了元月景氣對策信號,
景氣燈號連亮了第 7 顆綠燈,
綜合判斷分數升至近 29 分創下新高,
距離黃紅燈的低標 32 分,只有一步之遙」
結果...發佈報告當天加權指數下跌 43 點
之後進一步修正至 9562 點。
一個月的時間落差
有沒有覺得很奇怪
國發會釋放出利多
可是行情卻馬上面臨短線的下跌
到底原因在哪裡呢?
眼尖的投資朋友大概已經發現
國發會在三月公告的景氣對策燈號及分數
是「元月份」的資料分析結果。
然而現在已經過了兩個月
市場對於「過期」的利多
自然不會有太大的反應
反而在真正的利多實現之後
容易有利多實現的賣壓。
以這個例子來說
如果在二月份以及三月份的景氣燈號真的出現黃紅燈
就要小心行情的見高拉回。
落後指標只能事後驗證
類似的「落後指標」還有哪些呢?
比較常被新聞報導的是央行公告的「M1b及M2年增率」
雖然這項經濟數據是衡量股市資金動能的指標
不過央行總是在當月底公告上一個月的經濟數據
因此當我們看到年增率的數字好轉時
可能行情已經發動了。
另外,「證券劃撥存款餘額」
以及「GDP成長率」都算是較為落後的指標。
而這些落後指標的用法
大致上都是拿來事後驗證的。
8 項領先指標
那麼哪一些指標是具有領先意義的呢?
由於台灣是一個外銷導向的國家
因此經建會公告的「外銷訂單指數」會是一項領先指標
甚他如:「製造業存貨量指數」、「實質貨幣總計數」、
「核發建照面積」、「半導體設備訂單出貨比」等
算是國內經濟的領先指標。
至於國外的經濟指標
法人常看的有「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消費者信心指數(CCI)、ISM製造業指數
為較常被報導的重要經濟指標。
分數比燈號重要
投資人該如何去應用這些公告的經濟指標呢?
是要跟這些經濟指標對作嗎?
我想不是的。
如果大的趨勢方向沒有改變
落後的經濟指標反而給了我們出手的時機。
以景氣對策燈號來說,我們該注意的是「分數」
當燈號呈現連續好幾個月代表衰退的藍燈時
此時如果綜合判斷分數已經谷底翻揚
就是暗示我們景氣已逐漸落底;
相反地
如果景氣對策燈號呈現連續好幾個月代表過熱的紅燈
此時綜合判斷分數卻開始走低
我們反而要有獲利下車的打算了。
超好用的景氣指標查詢網站
各項經濟指標要去哪裡找
我彙整在下面的表格給大家做參考。
其中最讓我眼睛一亮的
是國發會的「景氣指標查詢系統」
不僅把複雜的指標數字圖形化
讓人能夠清楚明瞭
各項經濟指標的趨勢
對於各項經濟指標也有詳細的說明
各位投資朋友不妨連上去看看囉~
表、各項經濟指標查詢
發佈機構 |
指標 |
網址 |
中央銀行 |
M2年增率 |
|
隔夜拆款利率 |
||
重貼現率 |
||
主計處 |
經濟成長率 |
|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 |
||
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 |
||
失業率 |
||
國發會 (景氣指標查詢系統) |
景氣對策燈號 |
|
領先指標 |
||
同時指標 |
||
落後指標 |
||
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
||
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
資料整理:陳唯泰
圖、國發會景氣指標查詢系統
圖片來源:國發會
提醒:本文僅為個人操作記錄與心得分享,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
若有提及案例僅為教學範例,請自行判斷謹慎評估風險。
延伸閱讀:
Fed 再升息1碼,啟動升息循環!還有 29 檔金融股價仍低於淨值...(內附股票清單)
證交所教你玩 ETF,「四不一要」操作心法大公開!但別高興太早,能做到的大概沒幾人...
股神巴菲特就用這 1 招,打趴挑戰他的基金經理人!我當年怎麼沒有想到啦~(哭哭)
阿嬤的一句話,讓我不敢再追高股票!從這 3 個生活觀察,輕鬆研判行情有沒「過熱」...
歡迎幫我的 FB 粉絲專頁按個『讚』,以後都會收到最新分享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