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以下讀書心得為本文作者自行編寫,不代表原書作者觀點】
台灣人愛買保險,但...
根據調查,瑞士再保公司的統計,
2011 年台灣的壽險滲透度為 17%,
是全世界最愛買保險的國家,
平均每個人有 2.1 張保單;
平均年繳保費為 2,756 美元,
折合台幣約為 8.5 萬元左右。
大約把 16% 的所得繳給保險公司。
然而,愛買保險、敢買保險的國人,
繳出高額保費後,
卻換來極為廉價的保障金額。
你真的買對保單了嗎?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一年繳幾百萬的保費,
出了事...卻得不到理賠?
舉案例來說,
一位企業主的全家保單高達 20 ~ 30 本,
一年需繳交 250 萬,
同時自認為理賠金應該也有上千萬元。
但經過檢視分析結果發現以下三大問題點,
(1) 保障/資源配置不均,
且整個保障竟然非落在大人身上;
普遍集中在小孩
(2) 倘若出現狀況
(如父母突然無能力繳納之時),
小孩又如何能負擔?
(3) 雖然買了許多醫療、
癌症、意外險等保單,
繳納保費與索賠不成比例;
也就是說,
一旦發生意外(如開刀腦部)時,
索賠竟然僅有 9000 元之多,
亦可能因非意外或癌症身故,
對於所購的保單就不適用。
面對這樣的狀況
大多數國人應該是常見,
因此可以發現到台灣保險市場固然成熟,
但是多數人對於保險的知識仍顯不足。
大多數人買保險,
常犯的 3 點主要錯誤:
1. 配置重點完全錯誤。
2. 商品選擇嚴重錯誤。
3. 對家庭無法產生重大幫助。
保單 6 大類,
你是否分配平均?
分別是:
1. 壽險
通常上班族群的第一優先會以
保護家裡主要收入者為最重要的考量
究竟要保多少呢?
評估風險是這樣計算的:
舉例(上班族)
50 萬(年收入) x 20 年(工作 20 年 後退休)
= 1000 萬 (照顧家人的責任額度)
若是中高階主管或專業技術人員
壽險的檢測與上班族不同
不以年收入算,而是以「價值」作為乘數
舉例
1000萬 (建築師每年創造的「價值」)
x 18年 (18年後退休)
= 1 億 8000萬 (生命的價值與愛的能量)
2. 意外險
意外險的定義是突發、外力、
非疾病三種因素所引起的傷害
根據行政院統計資料
導致人們殘障的原因有
63 % 是疾病引起,只有 37 % 是意外造成
而疾病引起的傷害不在理賠範圍內
買意外險時要注意理賠內容
是否有燒燙傷給付,
給付是否比照殘障等級
骨折未住院是否給付、
喪失工作能力時是否有生活補助
以及是否有附加門診及住院醫療等條款
3. 重大疾病險
健保重大傷病患者每年
以 9.4% 遞增,
16 年來成長了 4.2 倍
目前的健保環境,
重大疾病險安排 100 ~ 200 萬額度
便大致能應付重大疾病時的自費負擔
4. 防癌險
惡性腫瘤已連續 31 年來
蟬聯十大死亡之首
這麼高的比率值得我們
重視及預先防範
現行公立醫院的單人病房
每天費用約 4 ~ 5 千左右
自費的標靶用藥與醫療器材
每天預估約在 8 千至 1 萬左右
所投保的癌症險額度應該
要完全能給付這筆費用才是起碼的
5. 醫療險
住院醫療的費用這樣預估:
輕微:自負額度約 5000元(每日)
中度:自負額度約 5000元
+ 收入損失 5000元(每日)
重度:自負額度約 5000元 +
收入損失 5000元 + 看護費 2000元(每日)
另要注意保單條款
關於「治療行為」理賠的定義
動手術有沒有給付
住進安寧病房算不算「治療」
以及看護費、喪失的收入等
有沒有涵蓋在理賠範圍內
6. 失能險
全台灣失能人口近年來不斷上升
保費也越來越上調
由於醫療的進步,
許多以前無法治癒的病症
從「直接死亡」變成「不會立即死亡」
長期臥床的狀態
使得對長期看護的需求節節攀升
目前最好的失能險是依據
政府殘疾等級表一至六級全部給付
失能條件界定清楚且寬鬆
且是給付 20 年
繳了那麼多保費,
萬一根本保錯單,就太冤了啊~
想知道更多關於買保險的常見錯誤嗎?
建議你看這本書
作者: 王仁川 出版社: 宏典文化
本文為 CMoney官方 編輯群整理撰寫之 讀書心得,
部分擷取自書籍內容,詳見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