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最近,大盤成交量愈來愈少
前幾年 1000 億是很稀鬆平常
但現在只剩 600 多億
大盤依舊沒什麼量,
我記得以前千億左右的成交量很平常,
六、七百億的成交量叫做低量;
現在則是六、七百億的成交量是常態量,
卻很少看到千億以上的成交量。
這代表很多投資人選擇離開
或觀望台灣的股票市場,
我周遭的一些朋友,
除了一般小散戶,
其中也不乏包括一些投資高手,
不少人都出清手上的持股遠離股市,
你如果問他們對市場的看法,
每個人都能說出一長串不買股票的理由。
例如,出口連續衰退、GDP不保 1、
稅制對長期投資人不友善、
全球經濟持續低成長、
紅色供應鏈的崛起…等,
聽起來都非常言之有物。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散戶不敢進場
主要原因是害怕崩盤
但我覺得大家之所以不進場,
最主要的原因是害怕崩盤。
台股 2000 年及 2008 年兩次
慘烈的經驗歷歷在目,
投資人都很怕 2016 年又會上演同樣的戲碼,
算一算剛好相隔八年,
而且每一次都是在政黨輪替之時,
但你如果認真思考,
會發現其實主因並非換了新總統,
而是當時國際市場都發生重大事情。
千禧年是網路泡沫、2008 年是美國
次貸導致全球金融風暴,
而 2016 年會突然出現什麼樣的黑天鵝?
我也不知道。只是當大家越看壞市場,
越希望股市大跌,
股票市場或許反而有機會
出現全然不同的走勢。
把心思放在找有成長潛力的股票
比預測大盤來說,相對容易
能夠影響大盤指數的變數實在太多,
想要每次都能精凖預測到指數的高低點
是神才能辦到的事,
於其煩惱何時要崩盤,
不如把心思放在找尋
具備成長潛力的個股身上
(跟預測大盤相比,相對容易許多)。
市場上贏家的致勝關鍵:
找到可以為股東帶來穩定報酬的公司
宏達電(2498)從 1300 元的高點
跌到只剩雙位數,只花不到五年。
而幾乎同樣的時空背景,
儒鴻(1476)卻從 10 元漲到最高超過 500 元!
超過 50 倍的投報率,卻也只用了 7 年。
盡可能忽略市場的短期波動,
把焦點放在能夠長期為股東帶來穩健報酬的公司,
是成為投資贏家的致勝關鍵。
(資料來源: 富邦e01)
最近我把過去十年來所有
買賣過的股票全部重新看過一遍,
除了檢討過去所犯的錯誤之外,
看能不能從中研究出一些共同點,
我發現我買進並且之後呈現
大漲走勢的股票,
絕大部份都符合以下特點:
1. 以傳產股為主,可能是我比較喜歡
操作傳產股,占比高達 8 成以上。
2. 過去五年稅後淨利呈現正成長,
並且其中沒有一年有虧損。
3. 股價跟獲利成長相比,
本益比不高,平均在 15 倍以下
4. 融資占股本比例不高,低於 5 %以下。
5. 毛利率至少 15 %以上,
且高出同業一般水準。
6. 買進後,稅後淨利年成長
達 20 %以上(甚至更高)。
7. 買進後,月營收呈現年成長,
平均達 15 %以上。
8. 買進後,ROE 呈現明顯的彈升,
一季比一季更好。
以上,提供給大家參考,
希望你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致勝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