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以下讀書心得為本文作者自行編寫,不代表原書作者觀點 )
無論看起來多麼優秀的人
還是會有自卑感
你有自卑感嗎?其實不是因為你不夠好
正音沒有人是完美的
只要還有目標,當然就會有自卑感
其實聰明、長相佳又開朗的人
有時候也會被強烈的自卑感席捲
這種例子屢見不鮮
正因為會無意識地抱著一個目標
而這個目標常常會比現況還要高遠
我們心中都會想著「我要過這樣的人生」
但目標永遠不會有達成的一天
就像台灣首富也不會滿足
還想更有錢一樣
所以自卑感就油然而生
人在孩童時代也會因為跟手足與父母做比較
產生自卑感
所以自卑感其實不是一種不如他人而產生的東西
不只有自己
連身邊許多優秀的人,大家都有這種「主觀認定」
這就是種自卑感
而我們真的可以擁抱我們的自卑感嗎?
一起來看看 ...
( 贊助商連結 ... )
1. 懷有自卑感 不一定心態就不健全
著名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將
「自卑性」、「自卑感」、「自卑情結」
這三個詞做明確的區分
自卑性是指長得不好看、身體上的缺陷等等的具體事實
自卑感是指主觀認為自己的低劣
也就是說就算有自卑性
只要自己不覺得低劣就不會有自卑感
因為自卑感就是一種主觀的認定
人們常常會將自卑感跟自卑情結混為一談
但阿德勒做了更明確的區分
所謂的自卑情結
就是用自卑感來當作藉口
進而逃避人生的課題
但有人卻用自卑感激勵自己奮發
這樣的人就是有自卑感卻沒有自卑情結的人
「因為家境沒人好,所以我不夠活潑」
將所有問題推給外部環境
放棄努力,甚至逃避人生的挑戰
這就是自卑情結
所以不健全的心態其實是自卑情結,不是自卑感
2. 自卑感可以是助力也可以是阻力
人只要正面面對自己的自卑感
就能成就一翻豐功偉業
例如失聰的貝多芬
即使有身體的缺陷還是奮發向上
不如他人的環境雖然會是扣分因素
但光這個原因不能構成自己辦不到的理由
許多人利用惡劣的環境作為發條
比其他人還要努力,最後更有成就
阿德勒說這就是所謂的「補償作用」
你真正做不到的理由是你逃避努力
絕對不是受到環境的影響而導致
3. 人一旦沒受到關注
就會去做不對的事情
其實認真讀書拿到好成績
與為非作歹誤入歧途
乍看之下很像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但其實深層看來追求的是同一種目標
因為某方面來講,兩者所努力的目標都是想得到他人的關注
例如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認同努力
但如果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完美
小孩也會聰明的轉換策略
例如轉往體育或藝術方面發展
但最後如果還是行不通
就會想以為非作歹的方式來求得關注
人一旦知道自己沒有辦法求得受讚賞這種「正面關注」時
就會試圖以受斥責這種方法得到「負面關注」
小孩會想說,既然都被忽視,不如挨罵好了
4. 逞強是自卑感的另一種表現
不是每個人都會明確表明自卑感這件事
反而有許多人會刻意強調自己的優越感
例如「沒這件事!我可比他們都優秀」
這就是一種「優越自卑情結」,一種變形的自卑情結
真正有自信的人不會刻意誇耀自己的優秀
而過分強調自己的好就是自卑感的另一種表現
懷有優越自卑情結的人會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很厲害
而不會努力讓自己真的變強
所以會有下面的狀況產生
例如打扮的十分華麗
或是自以為是,看不起他人
故意批評別人
話題以自我為中心
由上面可知所謂看起來很強的人
其實內心有著強烈自卑感
5. 他很熱心 但不代表他很體貼
「自己是很重要的存在」
有些人會想一隱藏自己的自卑感
進而輕視指責他人來提升自我價值
但人們常常會使用一種更高招的方法 ...
你周遭是否已有相當熱心的人?
經常借筆問你是不是該吃飯了
這樣的熱心絕對不會只是單純的體貼
而是想要藉由這些事情
讓對方依賴自己
藉以證明自己是個不可或缺的存在
更高明的一招就是開始責備自己
例如一邊傷害自己身體一邊說「我怎麼這麼沒用」
乍看之下好像再責怪自己
但事實上其實是在指責周遭的人
「都是你們害我過得這麼痛苦」
強調這種心情,以此換得同情及愧疚
6. 克服自己的自卑感 只要 ...
「這次不成功,下次肯定也不會」
「班上的人都討厭我」
這些迷思都是不健全的心態
只要冷靜地重新思考就能減少一半的失敗率
例如班上人都討厭我這件事情
只要冷靜屬出到底有幾個人
你會發現也許不到五個人討厭你
克服的方法其實很簡單
就只要像這樣冷靜舉證
用數字去確認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這樣一來就會發現所有煩惱其實是自己多慮了
不斷重複使用這個方法
久之自然能克服自己過度的自卑感了
7. 認同自己,才能真正成功
想要克服自卑感就必須戒掉過度的迷思
也就是破除上述的基本錯誤
但光這樣還是不夠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一無是處的自己
不做個完美的人,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而人都需要擁有認同不完美的勇氣
一直想追尋完美只會讓自己痛苦
因為世界上不存在完美
( 贊助商連結 ... )
結論
接受真正的自己
才能成為真正內心堅強的人
想知道更多阿德勒的心理學分析嗎?
推薦這本《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給你
本文為 CMoney官方 編輯群整理撰寫之 讀書心得,
部分擷取自書籍內容,詳見 原書籍。
喜歡我們的 文章嗎 ?
歡迎關注我們的粉絲團唷→ CMoney理財寶粉絲團
若無法配合附上以上資訊,請勿轉載文章。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