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錢,讓我們都能提早 20 年享受自由,只要理財計畫做對這 10 件事 ...

存錢,讓我們都能提早 20 年享受自由,只要理財計畫做對這 10 件事 ...

(圖/shutterstock)

 

 

表姊碩士畢業

起薪 34k 

靠著『小資族』的韌性、捨去多餘的物欲 ... 

即使在物價極高的台北市

她也能在兩年半內存到人生第一桶金

沒有別的捷徑

真的就是這簡單的 10 件事 ...

 

( 贊助商連結... )

 

 

 

馬上學起來

你就可以成為自己的主人翁

到底是哪 10 件事

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第 1 件事:

明確的存錢目標

節儉的生活方式

積極的理財規劃

想要變有錢

這是第一步

美國理財大師 David Bach 說:

「千萬不要為數字而存錢!否則就像轉輪上的老鼠,工作、賺錢、工作 ‧‧‧ 無法得到真正的快樂。」

如果可以

輔以夢想、價值觀

才會有加倍的動力

 

千萬不要只是說要存錢要存錢

這樣很容易變成「口號」

更明確的數字、時間點 才能加速存錢的速度

 

每月應存金額 =

理財目標 ÷ 達成年限 ÷ 12個月

假定想在「3 年內存到 100 萬元」

那麼就 100 萬元 除以 3 ,

再除以 12 個月

就可以得知自己一個月應該要存下的數字了!

 

第 2 件事:

關注資產淨值

月薪高 不代表財富高

很多人總是以月薪評斷一個人的財力

事實上

我們應該關注的是資產淨值

也就是長年累積下來的財產

 

把總資產扣掉總負債才算是真正的淨資產

有人月薪很高卻負債幾十萬

有人低月薪卻已經擁有一間房子

 

 

 

第 3 件事:

只買 「必要」 的東西

逛賣場不事先列清單,不僅浪費還會發胖

在大賣場晃著

看到葡萄在特價,隨手拿了兩盒

紅蘿蔔一大袋才 50 元、牛奶買一送一

全部都丟進推車裡 ...

也不用擔心現金不夠

反正可以「刷卡」嘛

就這樣

你的荷包簡簡單單就少了一大半!

 

消費習慣和態度決定你是否有錢

小美是一個手拿 Prada 包、腳踩著最新一季高跟鞋的女生

小如是一個沒有名牌、卻也打扮得宜的女孩;

小美說著自己沒有偷懶卻怎麼樣也存不到錢

小如則分享著自己的第一桶金,準備置產;

 

兩個人努力程度都一樣,得到的卻大不相同

和消費習慣有大大的關係!

花錢真的不能任性

才會讓存摺簿裡的金額長大

 

第 4 件事:

養成記帳習慣

連富人們都認同「記帳」是致富的第一把金鑰匙

我們這些市井小民怎麼能不做!

簡單隨手的一個動作可能讓你每個月多好多錢

各種記帳APP 可以輕鬆下載

所以別再說沒時間了!

 

記帳的好處多多

調整自己的生活型態、消費型態

看著紀錄,調整花錢方式

不是記流水帳,你必須定期檢查、回顧

刪去不必要的開銷!

 

第 5 件事:

賺更多就要存更多

正確的存錢公式應該要是

收入 - 儲蓄 = 支出

因為先儲蓄才會節制消費,真正的把錢留下來!

 

收入如果增加

很多人會覺得應該要以拉高生活品質為優先

但是要放在第一位的應該是 「存款增加」

因為現在存多一點錢

為的是讓自己以後不要這麼可憐!

時時提醒自己這點

拉高儲蓄率,只是在 『延遲當下的享受』

 

 

 

 

第 6 件事:

用多個帳戶管錢

擁有很多個帳戶其實一點都不麻煩

開通網路銀行讓怕麻煩的我們都有新的方式管理

將錢自動轉入不同的帳戶

教育帳戶、需求帳戶、付出帳戶、長期儲蓄帳戶、玩樂帳戶、財富自由帳戶

每個帳戶都用途明確

減輕管理上的困擾

照著這樣做

我們都可以更自由的運用金錢

 

第 7 件事:

遠離消費型債務

拒絕當一個卡奴

不再以債養債

就可以朝富人邁進一大步

《富爸爸,窮爸爸》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富人買進資產,窮人買進負債」

好多人因為『喜歡嗎?刷卡就可以帶走』這句話   成為終身卡奴

無法控制自己的物慾   成了最大的殺手

不要為了短暫的自由感  讓財務變得拮据

買東西真的不該追求 new arrival

否則永遠談不上存錢!

 

 

 

第 8 件事:

用資產替自己賺錢

投資可以很簡單   但還是要學習

曾任 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黃柏仁 說:

「他達到財務自由的方式很簡單,

選擇機械化、紀律性的買進台灣五十。

不想冒險投資單一個股,

不如分散風險,投資最有競爭力的 50 家公司。」

 

參透投資的唯一解答:大量閱讀

閱讀讓我們能把很多大師一生的功力

在最短的時間內灌入自己的腦袋

而且如果讀透書中的內涵

就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並且提升自己的投資內力

 

切記!

千萬不要朝三暮四

一下看財報買股、一下看籌碼進出 ...

這樣 『 無定性 』 的投資

一定慘澹收場!

 

第 9 件事:

保險只買定期險

要有「一分錢、兩分利」的效用才能出手

定期險能夠小兵立大功是因為保單的設計簡單

保險公司責任不須無限上綱、承受風險較低、保費當然相對低廉

與其繳數十倍的保費買終身險

不如透過其他定期險提高壽險保障

省下保費做更多有效率的投資

 

依 「雙十原則」 規劃保障

保額:至少達到年收入的 10 倍

保費支出:以所得的 10 分之 1 為限

隨著年齡和職業收入的增加後,也要同步調整壽險保障!

 

 

 

 

第 10 件事:

薪水自提 6 % 勞退

勞退新制規定下

老闆有義務每個月幫員工提撥月薪 6% 的勞工退休金

但 其實

自己也可以按月提撥薪資的 6 %

一來強迫儲蓄、二來自願提撥的金額可從當年度的綜合所得稅總額中扣除

別小看這兩件事

很多人靠著這兩件事累績大半生的財富

 

自提有複利、稅盾效果

現在全世界都是低利率環境

沒有投資什麼商品是沒風險的

如果加上稅盾效果

自提 6 % 才是最好

累積下來賺到的 『所得稅』 會比你想像的多更多

換句話說

所得稅率更高的族群,稅盾效果會更加顯著

 

用 10 件事情的努力 換一輩子的財富自由

積少能成多

理財不能短視近利

眼光放長遠一點

能賺到的就不會只是數字後面的小數點了

有天你也能成為大家口中的  省錢致富達人

 

大力推薦 《女人變有錢》

有更多的細節都在裡面!

 

 

本文為 CMoney官方 編輯群整理撰寫之 讀書心得,

部分擷取自書籍內容,詳見 原書籍

本文 轉載自 CMoney 網站,原文 於此

喜歡我們的 文章嗎 ?

歡迎關注我們的粉絲團唷→ CMoney理財寶粉絲團

 

若無法配合附上以上資訊,請勿轉載文章。​謝謝~

 

 

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好的文章也是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