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債留台灣?放心!不用質疑它的償還能力 !(負債危機? 財務分析經典案例)~精算達人 怪老子

怪老子

怪老子

  • 2015-01-30 10:30
  • 更新:2022-05-20 11:40

鴻海債留台灣?放心!不用質疑它的償還能力 !(負債危機? 財務分析經典案例)~精算達人 怪老子

鴻海負債比高達62%

這次九合一選舉,鴻海董事長的一句「別逼我離開台灣」,

引起相當多人的不滿,就有人跳出來嗆郭董事長,

先把台灣的債務先還了離開,認為鴻海負債比高達62%,

大部分借貸來自台灣金融機構,且不見自由現金流入母公司。

好似鴻海虧欠台灣不少錢,而且一副不會還的樣子。

(資料來源)

 

真的是這樣嗎?

 

高負債、現金流量低,可能是優勢

財務報表分析沒有那麼容易,只看負債比就可以知道好壞。

高負債比不一定不好,甚至於有可能是一項優勢,必須看負債的內容而定。

自由現金流量過少或負值,也不表示經營者對股東不負責任,

相反的,經營者正努力讓未來流入更多現金至股東手上。

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不要將政治與經濟扯在一起。

選戰已經結束,也該還郭台銘先生一個公道。

 

以鴻海為例,做財務分析練習:

目前資訊取得容易,投資者必須要有足夠的財務分析能力,才有辦法分辨真偽。

這次就用鴻海的實際例子來練習一下財報分析。

 

2013年鴻海向銀行長期貸款為99億元,僅占總資產0.5%

流動負債多為應付帳款,有效增加股東權益報酬率

不錯,102年鴻海母公司財報,總資產2兆零30億元,

負債比 62%,所以總負債高達1兆2,383億,確實是非常驚人的數字。

深入分析負債之後,發現大部分都是流動負債,約當總負債的93%。

而流動負債中,光是應付帳款就有1兆480億,約當總負債的85%。

應付帳款可以視為供應商所提供的無息貸款,等於部分的營運資金由供應商免費提供,

對鴻海股東而言是有利的,可以有效的增加股東權益報酬率。

鴻海的資產結構,流動資產1兆2,572億佔了63%,以及高達2.0的資產周轉率,

代表鴻海營運所需要的資金,流動資產扮演重要的角色。

 

而流動資產如現金、應收帳款、存貨等,卻83% (=10480/12572)是由供應商無息提供。

鴻海102年的稅後資產報酬率只有4.64%,股東權益報酬率卻高達14.62%,

供應商所提供的免息資金是主要的原因,沒有這麼高的免費資金,

鴻海不可能有這麼高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高負債比不一定不好,

還得看負債的結構及品質,如果財務槓桿使用得當,

應該得到的是鼓勵而不是苛責。

 

長、短期償債能力都佳,持有現金遠大於公司債

雖然應付帳款不需要支付利息,但還是需要有穩健的償債能力才行。

鴻海的長、短期償債能力,流動比123%及速動比95%,

以及13.3倍的利息保障倍數,雖然不是頂尖,也是在合理範圍。

 

不須擔心鴻海債留台灣

如果說鴻海要撤離台灣,國人根本無須擔心會債留台灣,

因為銀行的長期借款只不過99.3億,而鴻海的現金就有629.4億,有何擔心的。

另外738.0億所發行的公司債,也不會是個問題。

發行公司債籌措資金跟銀行借貸不同,無法透過官商勾結的方式違法超貸,

更何況鴻海光是應收帳款就有5,747億,

遠比公司債金額大太多了,償還能力一點都不用質疑。

 

至於1兆1,478億的流動負債,絕大部分都是應付帳款,

鴻海若真的要離開台灣,也會支付這些貨款的。

因為企業還在獲利中,即便重心往大陸移轉,

也沒有理由砸了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金字招牌。

鴻海應付帳款的部位那麼大,就是因為鴻海的招牌大,

所以供應商願意忍受非常長的付款期限。

當然,這也顯示鴻海對供應商的票期非常長,

如果以這一點譴責鴻海,是可以站得住腳。

 

鴻海轉投資,就業機會流向中國大陸

雖然鴻海每年都有不少獲利,但是卻只有股東獲益,

對於台灣的就業並沒有太大幫助。

因為獲利大部分都轉投資到大陸,

幫大陸創造了不少就業機會,

這才是國人不爽郭台銘的真正原因。

 

鴻海沒有債留台灣問題,

只是重心不在台灣而已,

如果鴻海可以在台灣投入較多的心力,

相信會得到更多國人的支持。

 

 

 

自由現金流量 需考慮再投資的現金

獲利是否有回流台灣,雖然從自由現金流量來判斷,

但並不是自由現金流量多就一定好,也不是自由現金流量少就不好。

自由現金流量可以看成營業活動所賺得的現金,

扣除掉再投資的現金,也是股東及債權人可分配的現金。

若是因為再投資流出現金,才導致自由現金流量的短少,

對股東反而是有利的,因為企業需要再投資,

獲利才會成長,將來的獲利就會更多。

 

若因為這點就認定鴻海的獲利,大部分留在大陸沒有匯回台灣,就有失公允。

自由現金流量並不適用成長的企業,台積電近來來也有不少投資,

自由現金流量甚至於負值,反而造成獲利的成長,就是一個明證。

 

鴻海主要基地都在大陸,再投資的金額當然也會留在大陸,

投資愈多獲利就會愈多,只要繳稅正常,政府的稅收也會愈多。

 

 

結論: 做好投資環境才是留住大廠的根本

鴻海是一家企業,經營者只要對股東負責,對國家經濟並沒有絕對責任。

如果台灣沒有比大陸適合投資,就不能苛責鴻海將重心移往大陸。

政府該做的是將台灣的投資環境做好,廠商自然願意留在台灣投資。

如果鴻海真的離開台灣,除了就業機會立即減少之外,

還少了政府稅收,相信也不是我們樂見的。

 

怪老子

怪老子

40歲開始走入股市專心理財,現在擔任奇摩理財專欄作家、社區大學講師要帶領大家脫離苦海邁向財富自由之路。

40歲開始走入股市專心理財,現在擔任奇摩理財專欄作家、社區大學講師要帶領大家脫離苦海邁向財富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