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年輕人的1句話》宏碁創辦人 施振榮:舊舞台沒變大,就去搭新的舞台

財訊雙週刊

財訊雙週刊

  • 2014-07-08 11:56
  • 更新:2018-07-14 03:25

《給年輕人的1句話》宏碁創辦人 施振榮:舊舞台沒變大,就去搭新的舞台

(圖/shutterstock)

 

整理/馬自明

 

我年輕時沒有想要自己創業,我也沒有錢,

是因為時代要走入微處理器,但當時沒有一家公司需要,只好自己來做。

而且,那時我得到十大傑出青年,

我太太跟我開玩笑,去外面工作很沒面子,所以不得不自己創業。

 

後來,微處理器這個技術,帶動了二次工業革命,

要是當年我們不站出來,我們會變成歷史的罪人,

經過四十年之後,我們至少在微處理器是跟上的,

影響著全世界的日常生活和工業發展。

 

我創業的時候,台灣產業的瓶頸就是研發和品牌,

但我就是要做研發和品牌,可是我們沒有技術,所以我們引進美國技術;

沒有市場,我們就自己教育市場,

晚上把顧客找來上課,訓練後,我們當老師的再賣東西給他們。

我到現在談創業還是很興奮。

 

今天宏碁做這麼大,沒什麼了不起,因為時機已經成熟了;

但在那個時候完全是一片空白,沒有人懂你在做什麼,

我們是點點滴滴開拓出來的。

 

 

 

宏碁經歷過三次再造,每次的挑戰都不一樣

創業就是無中生有,任何一個階段變革,實質上都是創業,

 

第一次面對的挑戰是多元化以後,

掛在上市公司裡面的大鍋飯心態,做好的被做不好的拖累;

 

第二次是產業生態改變,逼著宏碁和緯創分割,

那一刀切下去也是石破天驚,全世界沒有人這樣子做。

 

到第三次再造,是PC產業空間萎縮,新的雲時代來臨。

這一次我們要重新轉型,因為前兩次都是我當家,

但這次回來最大的挑戰是,我離開公司快十年,公司文化已經是專業管理文化,

這對於成熟、國際化的企業很有效,但他們卻不熟悉創業的精神。

 

創業和專業文化的雙融合,變成我回任後第一個要帶進來的,

因為沒有專業,沒有辦法把事業放大;

但沒有創業精神,就沒有辦法把資源放到對的地方。

 

年輕人薪水沒有提升,就是台灣產業已經沒有創造出新的空間,

年輕人要在舊的舞台裡面找出成長的空間,是緣木求魚,

因為原來舊的舞台並未變大,空間已經愈來愈小。

 

所以我要趕快退休,去搭新的舞台,

我喜歡當一個探礦的人,探礦就是摸索,創造新的價值,

如果已經有礦,大家都拚命去挖,報酬到後來絕對不夠大家分。

年輕人要想辦法先找到一個機會,在裡面做中學,做的經驗是無價的,

至於什麼先做、什麼後做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斷地學習。

 

這一輩子能找一個舞台發揮最好,但通常辦不到,

那就不斷轉換舞台,不斷地培養自己,

直到變成一個有價值的人才。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財訊官網》

 

 

給年輕人的1句話

12位台灣影響力人物的智慧傳承

 

1. 施振榮:舊舞台沒變大,就去搭新的舞台

2. 鄭崇華:有從天上掉到地的經驗,膽子就會大

3. 馬英九:多學一樣東西,就多一樣優勢!

4. 李登輝:大量閱讀,保持開闊的包容心

5. 林懷民:永遠都在要求,一直都要更好

6. 翁啟惠:人生就像實驗室,失敗是常態

7. 彭蒙惠:懂英語,讓人思考不一樣

8. 許文龍:正面看事情,世界會更美

9. 劉金標:不要一味學別人,再學也無法超越

10.詹宏志:我們要更勇敢,做上一代沒做過的事

11.吳清友:不論做任何事,都要先成為一個好人

12.嚴長壽:放手一搏,當勇於衝撞的火車頭

 

如果這篇對你有幫助,請給我一個讚吧!

財訊雙週刊

財訊雙週刊

《財訊雙週刊》隔週四出刊,1974年創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權威的財經專業媒體雜誌。官網連結 : http://www.wealth.com.tw/ 數十年來始終秉持「引領趨勢、創造財富,掌握政經、放眼國際」的核心價值,報導領域涵蓋財經趨勢、投資資訊、企業動向、產業動態、政情研判等,是創造兩岸三地政經投資理財議題,洞燭市場的先行者。

《財訊雙週刊》隔週四出刊,1974年創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權威的財經專業媒體雜誌。官網連結 : http://www.wealth.com.tw/ 數十年來始終秉持「引領趨勢、創造財富,掌握政經、放眼國際」的核心價值,報導領域涵蓋財經趨勢、投資資訊、企業動向、產業動態、政情研判等,是創造兩岸三地政經投資理財議題,洞燭市場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