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對投資股票通常表現兩極化,
要不是認為投資股票是投機行為無異於賭博,
要不然便認為是投資股票一門高深學問,
必須會技術分析技巧波段操作,才有機會從股市裡賺到錢。
可是翻開大學裡的投資學課本,告訴你的卻是另一種說法:
「股市的短期表現是一種隨機行為無法預測,
不要迷信分析師,高風險、高報酬。
股市的平均報酬率 一定高於債券及定存,
當然風險(波動) 亦相較債券及定存高,
良好的資產配置 可以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
既然投資學課本告訴我們 ,
股市短期行為無法預測,長期一定會漲,
而且平均報酬率一定會高於定存,
那要怎麼看 才可以確定這個結論呢?
我們可以從指數裡得到答案。
從歷史來看 所有股票市場經過了幾十年 都是獲利
指數是統計學的一個名詞,用於 衡量一個標的的變化情形,
例如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就是在衡量東西到底漲價多少;
股價指數 就是在衡量 股票市場價值的變化狀況。
股市的指數定義 是這樣的: 指數 = (變數值/基期值)*100
基期值 代表 起始計算日的市值
變數值 代表 當今的市值
(任何一個股票指數 都是100起跳)
台灣股票市場的加權股價指數:
基期是民國55年的平均數,所以訂民國55年的指數為100!
而2006年七月三十一日的加權股價指數為6,454點,
表示從民國55年至今台灣股市市值已上漲64倍,年平均報酬率約為11%。
下表列出 了世界知名股價指 數於2006年七月三十一日的數字:
上面表格傳達了什麼訊息呢?
長期來看股市只會漲不會跌 ,因為沒有一個指數低於100!
利用被動投資法 就能跟上股市 長期獲利!
如果我們的投資標的 是依據指數的組成 來投資,(了解何謂 指數的組成)
例如:台積電佔台股8%,我們就把投資總額的8%買台積電依此類推,
那麼我們的投資表現便會與指數一致,所以說長期來看一定穩賺不賠。
問題是,一般人不可能有那麼多的資金 把所有的指數成分股都買起來,
所以商業投資機構 就推出了指數型基金,號稱表現和指數一致!
這種投資法稱為 被動投資法。
像是台灣五十ETF 就是買 台灣市值最大的前五十家公司,
由於基本面強硬,長期買下來,就可以跟上股市 長期獲利的趨勢。
(本文由 怪老子理財筆記 授權轉載)
CMoney小編後記
股票市場真正的意義在於投資,而非賭博,
怪老子用這個精確的數據 確實告訴投資人 股票市場的投資價值,
只要選擇有價值的股票 基本上就能長期穩健獲利。
這裡和投資朋友提供幾篇 延伸閱讀的文章,
希望能幫助投資人 更快的踏入理財大門。
►►什麼是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