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統益(1232)是台灣最大的食用油與豆粉製造商,位居市場龍頭的地位,
且本身並不直接受到「關稅」課徵,
因為它主要是將進口原料(黃豆等)加工後再銷售於國內市場,屬於內銷導向的企業。
公司獲利穩健之外,股利也長期成長,是存股族的口袋名單。
因此今天要與大家分享大統益(1232)的相關資訊:
公司介紹
月營收
每股盈餘
黃豆價格影響獲利
股利政策
財報分析
體質評估
估價
結論
公司介紹
大統益(1232)是台灣最大的豆粉與油脂製造商,
成立於 1982 年 5 月,
從台南起家,總部與工廠都設立於此地,
是台灣知名大豆加工廠之一,為台灣最大油脂製造商,
隸屬於統一集團,董事長爲羅智先。
大股東有統一企業(1216) 持股 38.5%、大成(1210)持股 9.63%、泰華油脂持股 16.39% 等,
股權結構穩定,使得大統益較不易受到市場短期波動的影響,
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具有較高的吸引力。
產品線涵蓋大豆沙拉油、芥花油、棕櫚油及油炸專用油,
主要供應餐飲業、食品加工廠及食用油經銷商,並外銷日本等地。
公司旗下品牌「美食家」與「生力」在商用市場廣受信賴,
子公司美食家食材通路公司進一步拓展食材供應鏈,強化市場競爭力。
營業比重:以黃豆粉及油品為主
大統益(1232)營業比重如下:
黃豆粉占了將近 37%,
沙拉油約 15%,其他商品銷售佔比約 46%,
黃豆粉和精製沙拉油,在台灣市場的佔有率均超過 30%,穩居龍頭地位,
公司產品都是跟黃豆相關,涵蓋大豆油、大豆粉、全脂豆粉,
此外還生產棕櫚油、芥花油、葵花油等多種植物油,產品線完整且具有深度。
餐飲界熟悉的「美食家」18 公升桶裝油,就是出自大統益旗下品牌。
大統益的原料結構高度依賴進口,幾乎 100% 的黃豆來自美國與巴西,原料成本占製造成本比例高達 90%,
使得公司對國際大豆期貨與匯率變動高度敏感因此,
若大豆價格上漲與新台幣貶值,無疑將直接侵蝕獲利率,是留意的關鍵風險點。
月營收
大統益(1232) 5 月合併營收為 16.67 億元,創下近 3 個月以來新低,
較前月下滑 9.08%,較去年同期衰退 9.82%,呈現月增與年增雙雙下滑的局面。
累計 2025 年前 5 個月,合併營收約 88.97 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4%,顯示營運成長動能疲弱。
黃豆粉主要供應飼料相關產業,涵蓋飼料廠、畜牧及水產養殖業者等,
若下游需求因經濟放緩或替代品競爭而減弱,可能進一步影響營收表現。
同時,精製沙拉油及油脂產品的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高,可能導致銷售量或價格承壓。
每股盈餘:營收下滑、獲利成長
2025 第一季 EPS 1.93 元、2024 年每股盈餘 8.24 元
大統益(1232) 2025年第一季合併營收為 53.97 億元,年增率為 -4.1%,
每股盈餘為 1.93 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9.6%,
呈現營收下滑、獲利成長的現象。
回顧 2024 年,全年營收 220.67 億元也較 2023 年略為下滑,
2025 年 Q1 亦延續此趨勢,顯示產品銷量或價格面臨挑戰。
然 2024 年稅後純益逆勢成長至 13.17 億元,年增 9.4%,
EPS 達 8.24 元,創歷史新高。
顯示公司在成熟市場中,仍能透過成本控管與規模經濟維持穩健表現。
大統益身為內需型產業,好處是較不受到這次的川普關稅影響,
但且公司原料大豆 100% 依賴進口,
原料成本占製造成本比重高達 90%以上,進口價格波動與匯率變化對公司獲利影響巨大。
2024 下半年至 2025 上半年,黃豆價格平穩為公司獲利提供了緩衝,
但未來需持續關注全球農產品市場動態。
黃豆價格影響獲利

★警語 : 以上只是個人研究紀錄,
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