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統一
統一集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
隨處可見的統一超商、星巴克,
這家台灣食品龍頭獲利再創同期新高,
統一宣布將參與網家私募,
震撼電子商務市場,
統一最新的營運近況與展望,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本篇將與您分享:
1.統一(1216)簡介
2.營運概況
3.未來展望
4.股利政策
5.體質評估
6.結論
統一(1216)簡介
統一成立於1967年,
為台灣食品產業的龍頭,
統一集團的事業版圖橫跨台灣、中國大陸與東南亞,
旗下事業體主要有食品、飲料、零售、物流、金融、營建等,
統一主要的營收來源為食品製造業,
在飲料、乳品、速食麵、飼料等多項產品的市占率為全國第一。
旗下主要轉投資則包含統一超(2912)、統一實(9907)、統一中控等公司,
其中統一超為統一的金雞母,在台灣超商市場中穩居龍頭地位,
統一中控則負責中國市場的食品及飲品銷售,
統一集團於2023年6月斥資311億元併購量販店業者家樂福。
統一集團前三季合併營收占比:便利商店及流通57%、食品及食糧29%、包裝容器4%、其他10%。
統一集團前三季營業利益占比:便利商店及流通36%、食品及食糧43%、包裝容器8%、其他14%。
資料來源:統一
營運概況
統一前三季EPS為3.09元 ,獲利年成長5%
統一法說會公告今年前三季營運表現,
今年前三季營收為4998億元,
較去年同期成長15.24%,
營收續創同期新高,
歸屬於母公司的稅後淨利175.4億元,
則較去年同期成長4.5%,
今年前三季的EPS為3.09元。
統一前三季的本業表現頗佳,
其中營業利益年增19.4%,
表現優於營收的成長幅度,
統一表示主要貢獻為食品及食糧部門的成長,
主要受惠今年的原物料價格下降,
以及統一的產能利用率上升等因素。
分析前三季各部門別的營收表現,
所有部門的業績均較去年成長,
其中便利商店與流通業務的營收年成長23%,
主要受惠台灣7-11、菲律賓7-11的持續展店,
第三季底的台灣7-11已達成第7000店里程碑,
同時菲律賓7-11也達成第4000店的里程碑,
以及單店的平均銷售金額維持成長趨勢,
加上去年下半年併購的家樂福所帶來的的營收貢獻;
而包裝容器業務的營收較去年成長35%表現突出,
則是受惠鐵產品的訂單大幅回籠,
以及飲料充填業務的明顯成長;
至於食品及食糧業務營收也較去年同期成長4%,
成長來自統一中控在中國市場的飲品及食品保持成長趨勢。
若以前三季各部門別的營利利益分析,
今年食品及食糧業務部門的獲利表現亮眼,
食品及食糧業務的營業利益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39%,
除受惠統一中控在中國的食品及飲品業績成長,
整體食品及食糧的原物料價格降低,
統一的產能利用率明顯提高,
帶動整體營運效益提升;
便利商店與流通業務的營業利益較去年成長8%,
主要貢獻來自台灣7-11、菲律賓7-11及康是美的持續展店,
以及各店配合季節商機、行銷活動,
有效推升單店的平均銷售金額持續增加;
而包裝容器業務前三季的營業利益大增64%,
主要係統一實業的馬口鐵銷量大幅增加所致。
資料來源:統一
統一10月營收546億元,年成長10%
統一10月營收546億元,
較去年同期成長9.7%,
單月營收續創歷年同期新高,
統一累計前10月合併營收5544億元,
較去年增加14.6%,
累計營收也再創同期新高。
10月份統一集團的主要業務均持續成長,
統一中控受惠中國股市轉好的外溢效應,
中國市場的業績維持年成長趨勢,
統一超則受惠持續展店、推出家常料理,
加上菲律賓7-11、康是美、統一速達同步成長,
營收同樣維持年成長,
而統一實業在新客戶與馬口鐵訂單回升帶動下,
10月營收的年增幅度更是高達48.7%,
統一看好年底的耶誕節與跨年買氣效應,
將有助於統一後續月營收維持年成長的趨勢不變。
未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