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愛因斯坦說
「首先,你必須學習遊戲的規則,
搞懂規則了之後,
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比其他人玩的更好,
如此而已。」
金融投資中
幾乎所有的的事情
都不是 100% 肯定的,
因為只要是「人」在參與的活動,
就很難像是物理、化學或是數學
那樣有標準的定理或原則。
知名財經專欄作家 Morgan Housel
在 Twitter 上就寫了幾句很經典的話
Bubble:Rising assets i dont own
Reasonable:Political beliefs i grew up around
Normal:What I've experienced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泡沫
價格一直在上漲,
但你卻沒有擁有的那些資產。
過去這幾年,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說
美國股市是泡沫,但美股依然是
持續繼續往上走,股市並不會因為
誰說是泡沫就停止自己的腳步。
一個金融資產是否真的是泡沫?
目前為止並沒有一套可靠的標準
或分析方法能夠來衡量,
有人說當美股的Shiller PE( CAPE )
上升到 30 就是泡沫,
但現在又有一些人認為不同年代的
Shiller PE( CAPE )並不能直接拿來做比較。
所以我們只能肯定美股不便宜,
但卻無法肯定美股是否是泡沫?
對於泡沫我個人認為最貼切的解釋就是,
當這個金融資產持續在上漲,
但你卻沒有擁有這個資產,
那麼你可能就認為這是泡沫。
所以美股
是不是泡沫?
你如果現在有投資美股,
你自然就認為不是泡沫;
如果你沒有投資,你可能就認為是。
同樣的道理,比特幣(Bitcoin)
及以太幣(Ethereum)是不是泡沫?
你若有投資,那麼你就認為不是泡沫;
如果你沒有投資,你就可能認為是泡沫。
所以,下次當你聽到某人說xxx資產是泡沫時,
你應該想到的不是這個資產是或不是泡沫,
而是講這個話的人自己現在
並沒有投資這個價格正在持續上漲的資產,
這可能才是比較正確的解釋。
合理
你所生長的環境
對於政治的理念。
台灣的政治大環境
很明顯的分成藍與綠,
同一件事情,藍的政府做,
綠的支持者就反對,綠的政府做,
藍的支持者就反對。反對者也好像都說的出
一番大道理來解釋為何要反對,
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其實,很多政治的事情
並沒有真正的對或錯,
符合自己成長環境的政治理念
就是合理的事情,不符合的
就是不合理的事情,如此而已。
正常
你所經歷過的行為。
在台灣,排隊等計程車
是正常的行為。在上海,
你如果乖乖的在路邊等計程車,
可能 1、2 個小時都等不到計程車,
因為永遠會有人突然衝出來
跑到你前面把車攔走,久而久之,
在上海你也會成為那個
衝到別人前面去攔計程車的人,
乖乖在路邊等計程車
反而是不正常的行為。
所以,什麼才是正常的行為,
其實都是,符合你所經歷過的行為
就是正常的行為。
日常生活中的行為
沒有100%的對或錯
只是符合你對一切的認知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