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用化學品
台積電 2024/02/24 在日本熊本廠盛大舉辦開幕典禮,不只有望重振日本沒落已久的半導體業,更讓台積電擴廠的效應帶來新的商機,除了半導體設備外,資金也漸漸流向半導體特用化學品相關的個股。
在半導體製造中,矽晶圓佔成本比重達 30~40%,為半導體製造時成本最高的原物料,其次就是氣體,製程中的薄膜沉積、黃光、蝕刻、擴散、封裝所用到的氣體皆不相同,佔成本比重達 10~15%,最後還有一個顯為人知的關鍵原材料,就是特用化學品,佔成本比重雖僅不到 10%,但扮演著推動製程能夠順利進行不可或缺的腳色,再加上技術門檻與產品毛利率相對較高,因此成為不少化工大廠的重要獲利來源之一。
什麼是特用化學品?
曾任國內最大特用化學供應商 長興化學 (1717) 的總經理蕭慈飛,為特用化學品做了簡單的定義:「只要是少量、高價、具有特殊功能性,且附加價值高的化學材料,都可以歸類為特用化學品。」
電子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為了避免電子材料因外曝產生變質、或為了改善產品特性為目的,特用化學品為製程必要的高附加價值材料,包括顯影劑、蝕刻液、剝離液、稀釋液、清洗液等,是技術門檻與產品毛利率相對較高的產業之一。
特用化學品被日廠壟斷,近 7 成市佔率
由於特用化學品只要配方稍有不同,就會影響終端產品的產出品質及良率,甚至連整條生產線的製程都必須要重新認證,對於相關業者而言,不僅耗時又費工,因此一旦確定材料來源,無論是品牌業者或是代工廠商,都不會輕易更換上游的特化材料供應商,再加上特用化學品受智慧財產權保護,無法完全模仿,才會造成特用化學品產業,愈往上游走,愈容易看到少數技術領先廠商壟斷市場的現象。
這其中,又以電子材料所使用的特用化學品,被少數日系廠商獨占最為明顯,根據工研院(IEK)研究資料指出,日本是目前全球電子材料的領導國家,全球市占率超過 7 成,使得許多電子材料所使用的特用化學品,掌握在日系廠商手中。
長期以來,台灣科技業一直專注於製程與系統的經營,以全球競爭力最強的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為例,也幾乎把所有研發費用都投注在先進製程的研發上,更上游的材料、設備卻多半來自日系大廠,至今也沒有如韓國 Samsung 一般擁有材料、設備部分自製的能力。
換言之,在材料、設備都受制於日系大廠的情況下,台灣企業的自主性顯得相對低,因此科技業也流傳著一句玩笑話:「日本人賣武器,讓台灣人去打仗!」
台廠的 2 次轉機
不過這個壟斷趨勢,因為 2 次供應鏈危機,使得台灣化學品出現契機,第一次是 311 地震,第二次是疫情。311 日本大地震,使得日本化學品供應鏈出現斷鏈危機,卻也提供台灣特用化學品的化工業者一個難得的契機。
在日本 311 強震過後,不少台廠為了分散風險,開始採購台灣的特用化學品,加快了轉變的可能性,儘管日商的技術能力依然處於領先地位,但特用化學品在國內真正的發展困境,不是台灣不會做,而是整個科技產業上游的設備、材料規格都受限於日商。
因此台灣想要發展特用化學品,首要條件就是包含台積電在內的台灣科技業者都要願意改變,提供本土化工業者特化材料認證的機會,才能協助最上游的本土化工業者切入供應鏈中。
最近一次則是 2020~2021 年的疫情,疫情期間供應鏈出現不穩,在地化供應成為趨勢,台灣相關特用化學廠商因此受惠。
台灣半導體特化點將錄
邁入 2024 年,AI 應用帶動快速運算需求,刺激先進製程市場,半導體景氣逐步復甦,各廠積極佈局。而在先進製程上,對於電子級化學品的純度要求提升,但跟過去最不同的是,台灣的特化供應鏈開始分一杯羹,台灣廠商除了價格優勢外,還能提供良好且快速的服務成為半導體產業另一個潛力新星。今天阿勳將盤點台股裡的相關指標大廠,帶大家一起挖掘潛力績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