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今天在「得到」上看到一篇蠻實用的文章,
原標題名為「前 25% 法則:如何成為高手」
這文章使我了解在職場上該如何替自己加分,
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一起思考討論!
想要成功
其實是有秘訣的?
前不久,萬維鋼在「得到」訂閱專欄解讀了一本新書,
叫做《巨人的工具:億萬富翁、
偶像和世界級表演者的戰術、習慣和日常》,
這是一本名人訪談集,
作者費理斯訪問了大概一兩百位名人,
並把他們的經驗整理成冊。
萬維鋼這次挑選了其中的一位寫作高手。
他是呆伯特系列漫畫的作者斯科特·亞當斯,
他又寫部落格又畫漫畫又寫書,
特別的高產,而且自成體系。
萬維鋼從他的經驗裡總結出了幾條成為高手的秘訣,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贊助商連結)
1. 要發展一個系統,
而不是在乎小目標的成敗
亞當斯當年一邊工作,
一邊堅持業餘畫畫和寫作。
雖然畫畫和寫作對他整體的物質回報非常少,
但他一直在堅持。
因為他做這些事不是為了完成一個目標,
而是為了發展一個系統。
「目標」是指這件事不是成功就是失敗,是具體而確定的。
而「系統」則是指這件事是連續變化的,
可以是一項技能,也可以是一種關係,是不斷發展的。
亞當斯在寫部落格文章的時候就只關注能不能讓這個系統不斷發展。
為自己設定一個系統
有效測試大眾喜好
亞當斯做了 2 件事,
第一是定期寫,不能是 3 天打魚 2 天曬網。
第二是,亞當斯把部落格當作一個研發平臺,
他在上面做各種寫作技術的測試。
例如,他會寫不同類型的話題,
會換不同的語言風格,
看哪一個更受讀者歡迎。
部落格越寫越多,亞當斯的寫作系統就成長起來了。
由於他在寫作方面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系統,
他完全知道文章應該怎樣寫。
所以,他後來在《華爾街日報》上開了一個專欄,
立馬就大受歡迎。
2. 判斷一個靈感值不值
與其聽大腦的,還不如聽身體的
為了保持高頻率的更新,
亞當斯就必須要有大量的想法和靈感。
那亞當斯的靈感都是從哪來的呢?
他會把每天早上起床後的流程固定化,
為的就是要讓大腦清空。
連吃的早餐都是完全一樣的。
這樣做,是為了先把昨天的一切問題都拋之腦後。
然後他再打開電腦、看新聞、讀文章,尋找素材和靈感。
對於判斷哪些資訊是值得作為素材的,
亞當斯有自己獨特的判斷方法。
他說,你不應該聽從大腦的判斷,而應該聽從身體的。
當你看到一條新消息時,是不是不由自主的笑了,
有沒有產生強烈的情感波動。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說明這是個好素材。
因為如果你的身體對這條資訊做出強烈反應,
那讀者大概也會關心這個東西。
3. 在 2~3 個領域裡
達到前 25% 的水準。
亞當斯說,如果你想在某個領域成為一個高手,
你大概有 2 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是,你把自己的某個技能練到全世界最好。
這個非常困難,極少人能做到。
第二個選擇是,你可以練習 2~3 項技能,
再把每一項技能都練到世界前 25% 的水準,
這就相對容易一些。
而如果你能把這 2 項甚至 3 項技能結合起來去做一件事,
就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增進不同領域的能力
機會便能出現在你的面前
比如亞當斯自己。他的畫畫技能,寫笑話技能,
以及對「辦公室政治」的瞭解,可能都不是全世界最好的,
但是都能達到前 25% 的水準。
於是他把這 3 項技能結合起來,就創作了「呆伯特漫畫」。
這個系列漫畫同時在 65 個國家,使用 25 種語言,
超過 2000 家報紙轉載,非常受歡迎。
所以亞當斯給年輕人的建議是,
不管你真正喜歡的領域是什麼,
你都要首先在這個領域裡練到前 25% 的水準,
然後你再疊第 2 個,第 3 個領域。
如果你實在不知道該加什麼領域,
亞當斯建議練演講,因為演講是可以靠努力就完全掌握的。
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個前 25% 的程式師,
你們公司有很多也是前 25% 的程式師,
但是你同時還是一個前 25% 的演講者。
那你自然就會成為其他程式師的領導。
上面跟大家分享的文章,
是《得到》摘自
訂閱專欄《精英日課》的內容,
在 APP 裡還有音訊可以用(賈倩影撰稿、於浩講述),
像我一樣利用上下班途中,戴上耳機多聽各方說法,
也是一種做功課的方式喔!
讓自己多做不同領域的嘗試
將會帶來更多的機會喔~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