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板老廠精英(2331)將推出AI PC、AI伺服器新產品,展現新經營團隊的強烈企圖心,市場看好其獲利逐年成長,今日不畏大盤重挫,股價開低走高、放量突破近期盤整區,漲幅最高逾半櫃漲停。
大同新經營團隊入主精英之後,積極轉型,董事長鍾依文在去年(2023)底的法說會展現強烈企圖心,強調今年(2024)獲利將優於去年,營運成長主力為人工智慧(AI)與電動車相關產品,目標是每年獲利都要增加,並規劃兩家子公司精強、精祥分別於2025年、2027年IPO,而精英將轉型控股公司。
精英去年單季毛利率衝上18.41%,遠高於電子五哥,創下歷史新高。鍾依文透露,精英有「8隻腳」事業開發中,並積極評估外部併購及策略聯盟機會,今年除了拚獲利,也力求配息極大化。
鍾依文曾任職鴻海超過20年,其子弟兵與業界人脈充沛,2021年上任後積極強化精英經營團隊,延攬多位資深科技人才,包括曾任職鴻海集團的鄭世平、工業富聯的張智威、志合電腦的翁育斌、和碩的黃秀珍、廣達的曹榮成等;製造端由曾任欣興及臻鼎的製造副總黃揚操盤。
精英2022年分割成立精強科技專注工業電腦(IPC)產業,去年又調整組織成立專攻印刷電路(PCB)的精祥科技。鍾依文表示,精英未來成長路線不會只有一條,也不能只有一個產品,未來還會有不同的策略跟方向,「我們現在大概有八隻腳在開發,內部會有很多小金雞出來,也會跟外部合作,先陸續有一些小鑽石,再慢慢讓體積變大。」
精英在法說會首度公布精強財務數字:2022年營收25.2億元,稅後淨利8100萬元,EPS5.41元;去年前3季度營收13億元,稅後淨利6300萬元,EPS 3.71元。精強的自助服務機已出貨雙北醫院,提供診間報到及藥檢服務,數位看板已出貨印度國際機場,智慧充電樁則預計今年在台灣上市。
精英表示,精祥的PCB過去僅15%外賣,現調整為85%外賣,僅15%產能供應精英自用,而精祥的獲利能力優於精強,毛利率也高於精英。
精英成立於1987年,為全球電腦產品專業設計、製造之領導廠商,產品線包含主機板、顯示卡、桌上型/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物聯網(IOT) 、車載 、智能物流、電動車充電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