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用 SMART 目標原則
來訂目標?
我們平時在制定目標的時候,
經常會用到一些很經典的原則,
比如大多數人都很熟悉的 SMART 目標原則。
不過,《哈佛商業評論》2 月刊有篇文章說,
在制定目標的時候,有些很經典的方法,
其實並不像我們想得那麼管用。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好的目標制定方法
這篇文章的作者管理顧問迪克·格羅特表示,
在 2002 年的《美國心理學雜誌》上,
有兩位很著名的心理學家,
總結了前人 35 年的研究成果,
得到下面幾個結論:
1. 制定目標的時候,要指定清晰的困難目標,時間表也要儘量緊一點。
2. 目標高一些比低一些效果好,目標定高一點或難一點效果更好。
3. 不要太在意具體目標是個人制定的,還是管理者制定的。
4. 你要告訴所有人你的目標是什麼。
如果在制定目標的時候,你能做到所有這些,
效果就會提高,表現也會更好。
錯的制定目標方法
1. SMART 原則
但是迪克·格羅特說,
很多時候,我們在進行目標管理的時候,
並沒有按照上面說的去做。而且很多企業在制定目標時候,
經常使用的三種常見原則,也是和上面的原則背道而馳的。
先說一下目標管理中常見的 SMART 原則。
SMART 是五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組合,
S 是目標一定要明確,
M 是可測量,A 是可實現,R 是具有實際意義,
T 就是要有時間限制。
迪克·格羅特說,這個方法的好處是,
可以確保目標表述得很準確,
但制定一個符合 SMART 原則的目標很容易,
但制定出來的目標不一定是明智的。
更糟糕的是,SMART 原則
會鼓勵人們定更低的目標。
因為一般人制定目標的時候,
都不願意制定一個不太可能實現的目標。
這樣一來,人們就可能抓住“可實現”和“具有實際意義”這兩點,
來制定一個最容易實現的目標。
但是我們前面說了,那些越高、越困難、越有挑戰的目標,
才能讓人更努力,讓人表現得更好。文章建議,
你不要用 SMART 原則來判斷目標是不是明智,
值不值得追求,而是用這個原則檢查目標陳述是不是清楚。
2. 層疊目標
再說一下另一種常用的方法,那就是層疊目標。
層疊目標的意思是,自上而下傳達目標。
比如在一個公司裡,總裁先制定一個自己的目標。
然後是副總裁根據總裁的目標,制定自己的目標。
接著是總監們根據副總裁的目標,
制定自己的目標,再接下來是經理,
然後是主管,最後才輪到普通員工。
這種方法的缺點很明顯,那就是公司裡的人制定目標的時候,
都不會違背上級意思。而且,如果太嚴格執行這個原則,
就只能等到領導制定目標之後,下屬才能開始。
這個過程會拖得很長,每個人都覺得前面的人太慢,
拖累了進度。而且有些對個人來說很重要的目標,
由於和上級的目標沒有明顯的關係,就很容易被忽略了。
文章建議,當你給自己的工作制定目標的時候,
直接上級的目標當然是很重要的參考來源。
但不管怎麼說,上級目標也不能限制個人目標。
3. 用百分比來確定目標的重要性
最後一個我們經常用錯的,
就是用百分比來確定目標的重要性。
比如,某個目標要占 25%,另一個目標占 30%。
但文章說,這種方法可能在數學上很精確,但沒有意義。
因為業績評估不是算算術,而是重要的管理評價手段。
所以文章建議,不要去給目標制定百分比。
如果一定需要的話,就設定高、中、低三個檔次,
按照重要性給目標排個序,這樣就可以了。
總結一下,好目標的要求其實就兩個,
一個是要有難度,只要不超過一個人的能力範圍,
難度越大,效果就越好;
還有一個就是具體,
雖然 SMART 的方法容易讓人制定一個低目標,
但只要把“具體”和“難度”結合起來,
你制定的目標效果才會更好。
上面跟大家分享的文章,
是《得到》摘自《哈佛商業評論》
(這 3 種目標設置技巧管理者一定要慎用)的內容,
在 APP 裡還有音訊可以用(亞平寧撰稿、於浩講述),
像我一樣利用上下班途中,戴上耳機多聽各方說法,
也是一種做功課的方式喔!
你的人生有什麼目標呢?
利用以上方法來試著制定吧!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