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說
「缺電是台積電繼續在台投資的最大障礙。」
蔡英文智囊則樂觀認為廢核後可以發展再生能源,
甚至還可以發展成一個新的產業。
所言不差,問題是成本與時程的問題。
這正是法政財經學者對產業技術問題太隔閡的輕率。
台灣目前運轉中的三座核電廠,
年發電量占台電總發電量的 18 %,
未來十年用電量會再增 14 % (目前年增 1.4 %),
廢核後,電源將短缺 32 %,而目前台電備用電僅 10 %。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若再生能源:太陽能、海上風力發電及
地熱現有發展計劃如期完成也僅能供應發電量12.6%,
無法及時補足差額。
因此預期在 2025 年廢核前若未啟動核四(可供應 9 %電源),
並延後舊核電廠,台灣必缺電。
政策與實務的差距在那裡?
一、再生能源投資龐大:
民進黨計劃 2025 年前
再生能源發電量將達台電發電量的 20 %,
以替代核電。台灣目前替代能源發展政策為:
( 1 ) 百萬屋頂裝太陽能:
目標 2030 年太陽能發電量達到 8.7 GW,
相當於 3.2 座核四廠,預估投資將達 4000 億元。
( 2 ) 千架風機:2030 年海上風力(離岸風力)將達 4 GW,
相當 1.4 座核電廠,預估投資 8000 億元。
( 3 ) 地熱發電:2030 年將達 0.2 GW,
預估投資 400 億元,惟不包括探勘失敗成本。
( 4 ) 智慧電網:2030 年前工業、住宅用電設備全面智慧化。
智慧管理用電,預估投資1999億元至1兆元。
合計投資將近 2 兆元,
十年內如何籌集如此龐大的經費?
二、再生能源施工障礙:
( 一 ) 太陽能發電達8GW, 則:
( 1 )需用土地達1.8個台北市的面積
( 2 ) 設備投資貴,折舊費用高
( 3 ) 轉換效率低
( 4 ) 維修費用高
( 5 ) 太陽能另需租用土地
( 6 ) 裝設架子、鋪線路、加轉換器及穩壓設備
( 7 ) 二十年後電板丟棄造成環保問題等
( 二 ) 海上風力發電:
十年內共要建800座風電機組,困難在
( 1 ) 台灣處颱風地帶,每年僅4~9月可施工
(2)環保及捕魚權將受到漁民抗爭;
(3)台灣海峽航權面臨挑戰;
(4)發電機組重700公噸,高50米鋼板,打入海床下43米,而工作船只有德國與中國有,目前禁用中國船,未來十五年要蓋800座如何蓋?
(5)過去三年台灣連一座風力發電機組都未建成,800座何時可完成,誰來投資?
( 三 ) 地熱:探勘成功率僅10%,
且有水資源污染及造成地震之困擾
三、再生能源效率偏低:
縱使目前障礙重重的再生能源發電計劃,
順利完成,太陽能8GW,及風力發電機組4GW,
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可達台灣發電量27%。
但因為天候影響,不能像核電廠24小時運轉。
海上發電效率僅40%,太陽能更低只有13%,
因此實際發電量加總只有12.6%。
2025年台灣用電量將再增14%,
若完全廢核(目前占18%),
再生能源顯然無法補足這32%的差額。
所以日本雖受過福島核災痛苦教訓,
核電仍保有22%韓國保有29%。
2030年前再生能源比重日本23%,
韓國19.6%;台灣目前只占5.4%,
所有計劃如期完成,也只占19%。
四、台灣違反減碳承諾:
台灣雖然人口少,面積小,
但是台灣人均年排碳量卻高達10.95公噸,
卻是世界排碳大國,排名世界前二十名。
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 (UNFCCC) 組織的『巴黎協定』
要在2050年全球溫室氣體減量達到2000年用量的一半。
台灣已向 UNFCCC 遞交承諾書 (INDC)
承諾 2030 年比 2005 年減少 20 %。
若台灣現有18%核能電力廢除,
再生能源未能及時補足,
必須以化石燃料煤、油、天然氣取代,
則化石燃料發電比例反自目前 73.6 %,增至 86.3 %,
年增加 4000 噸二氧化碳排放量,與減碳目標背道而馳。
且化石燃料成本高逾核電,再生能源更高。
五、清潔能源提高電價:
德國是世界最先喊『非核家園』者,
為了能源轉型,將再生能源自 28 %,
提升到 2030 年 50 %,持續增加能源稅,
過去十年電價漲五成,目前德國的電費是台灣的四倍。
法國核能電源占 75 %,為了將再生能源比提高到 2~3 成,
通過『能源轉型法』,
在 2020 年開徵每公噸 56 歐元 ( 2000 元台幣) 之排碳稅,
十年後還要倍增。
(註:台灣目前每人每年排碳 10.9 公噸,
比照法國每人每年要加排碳稅 $21,900元 )
目前台灣再生能源僅佔 5.4 %,若要提高到 19 %,
勢須大幅提高台灣的電價。
現任台電董事長黃鎮球說合理電價在未來十年,
每年平均要漲 3 %。
作者不反對『廢核』,作為在野人士喊喊口號很容易,
但完全執政時,要衡量政策的可行性,
作好配套,以消除企業界的疑慮。
電力、環保及兩岸問題的疑慮
是當前企業界投資意願低落的主要原因。
沒有投資又如何有就業與提高薪資?
筆者不是要唱衰新政府,
而是感覺民進黨顯然輕忽了
『兩岸問題』及『廢核後電力不足』的影響。
廢核還是不廢核
感覺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決的
歡迎按讚:
CMoney理財寶 Line官方帳號:
搶先訂閱 最新理財訊息,
歡迎 加我們為好友 喔 ~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