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整體紡纖產業大環境仍低迷,成衣代工大廠聚陽(1477)今年(2023年)營運領先回溫,主要是借助AI這個秘密武器,以及受惠日系客戶大單。相較之下,成衣代工龍頭暨紡織股王儒鴻(1476)今年營運表現明顯遜色。
聚陽2023年9月營收達28億元,月減20.11%、年增15.38%,第3季累積營收達92.71億元,為歷史次高紀錄;累計前3季營收243.3億元,年減1.6%。隨著歐美感恩節、耶誕節消費旺季即將到來,聚陽審慎樂觀看待後市,預期第4季出貨有望年增雙位數。
印尼新廠擴產是支撐聚陽今、明年出貨量成長的基礎。聚陽印尼新廠共規劃6座,全數開出將有160條產線,其中80條產線已被日系客戶包下,目標是今年底新新產線全數開出,目前接單已到明年第一季。由於日系客戶訂單穩定成長,部分美系客戶下單動能恢復,聚陽看好明年營運成長性。
聚陽近幾年大舉引進AI管理系統,在生產端上從數位打樣、排版,到雲端傳輸、即時修訂,再配合AI進行製程優化、織品瑕疵檢測與供應鏈資訊串連等,幾乎每個生產管理環節都數位化,既有助於規劃長單,也有利於接高毛利急短單(快速反應),優點是節省人力工時、提高獲利。
聚陽董事長周理平透露,透過AI、數位化,初估至少可節省40%工時,這多出來的時間、省下的人力可以服務更多客戶。換言之,聚陽經營團隊在AI輔助下,資訊接收快,趨勢掌握早,應對更精確,原有人力可創造更高產值,做出更高品質,如此一來,利潤就增加了。
此外,聚陽成功打造「AI醫療智慧衣」,具備AI感測、量測等智慧醫療相關功能,一件價格高達數千美元,是給病人穿的「醫療器材」,其代工的美方客戶產品已獲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醫材上市許可證、聚陽台灣廠也獲美FDA查廠通過,為台灣成衣業首例,第一波釋單2,000件,年底前持續出貨。
聚陽產品結構中運動機能產品占比達5 成,使得獲利結構較數年前大幅改善,加上透過AI、數位化管理大幅提升生產排程效率,得以挑選毛利較高的急單,帶動今年獲利成長(儘管營收仍持平或小幅衰退),法人預估今、明年EPS約15.6元、18元,目標價最高上看約4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