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由基金教母蕭碧燕口述。
今(2023)年上半年美股與台股上漲一大波段, 6月中至 7月上旬出現較明顯震盪,部分投資人又開始問是不是應該先獲利出場?會問這個問題的投資人主要是因為面對 2種情況。一是才定期定額不久,即使獲利 20%,絕對金額卻只有一點點,於是很糾結該不該把獲利金額留著比較好?另一個是原本獲利3成以上,但短線回檔就吃掉了 8%〜10%,對於先前沒有獲利出場感到後悔,想趁現在趕快贖回,確保投資成果。
我的回答是,要不要停利看個人,只要你覺得心裡舒服就好。這些投資人會有該不該停利出場的問題,根據我觀察的心得,主要是以定期定額次數多寡、獲利金額大小來評估,而且認為答案只有對或錯其中一個。
例如投資人會糾結定期定額只扣 3次要不要停利、獲利金額少需不需要停利,其實每個人對金額大小的定義不同,有些人覺得金額少,但有些人就覺得還可以,所以沒有標準答案,而是看個人的決定,況且這次不停利,那就下次再停利,不需要煩惱。
投資沒有標準答案,當下對與錯不代表未來
投資人會煩惱這件事,歸根究柢就是擔心自己決定錯了。那麼我問投資人,假設你在6月中的高點停利出場,眼見股市回檔,會覺得自己做對了很高興,但 7月中股市不僅再次上漲,而且漲過先前 6月的高點,此時你是不是又認為自己做錯了,懊惱不應該先停利,才可以賺更多……
再舉另一個例子, 2021年贖回的人會認為自己是對的,但若此波創下新高, 2021年甚至 2022年贖回者不就錯了?這說明了高與低、對與錯在投資上確實不會只有一個答案,現在贖回與之後贖回其實沒有對錯。所謂對與錯,都只是對應當下的情況,不代表未來。
為什麼投資人會有這種「認定對與錯只有一個」的心態,無法接受這樣做也對,那樣做也對的情況呢?這是因為投資人不了解到底該怎麼做才對,甚至有部分投資人需要每個步驟都講得非常清楚,否則就不知道怎麼執行。
舉個例子,醃情人果是一層情人果,一層糖,如此反覆做,有些人聽到這樣就懂了,但有些人會問一層糖的厚度是多高,也就是每個細節都要很清楚,這已經跟一個人的思考、個性、行為模式等有關了,除非投資人能自覺到個人這部分的情況,並且有意識地加以調整,否則同樣的問題只會一再出現。
因此,我只能以3句話提醒投資人。第 1句:不能用次數評估,因為每個人投資金額的大小不同;第 2句:不能用金額大小評估,因為每個人對金額大小的認定不同;第 3句:對與錯或好與壞不要用數字來衡量,該用「舒心」來評估。
好基金有 2特點,能於未來創新高
最後關於該不該停利的問題,我認為關鍵不在於要不要停利,而是你投資的是不是長期趨勢向上的好基金,就是我所說的一軍基金(台股、美股、科技),因為只要是一軍的基金,具有2個特點。
首先,只要是好的、對的基金,未來都會再創新高,就像我們都相信台積電(2330)股價未來會超過680元這個現階段最高價位。其次,一軍的基金等待其創新高的時間較其他基金短。
至於投資人問我現在要不要停利出場,我建議不要,但我強調投資人必須要接受波動與暫時的回檔修正,若你覺得難過就贖回。為什麼我會建議現在不要贖回?因為基於牛長熊短的歷史經驗。
股市的熊市走了1年後,牛市現在才剛開始,投資人可以不用急著贖回,只是牛市過程不可能沒有曲折,即不會是一路往上漲,會有短期的拉回修正,投資人要接受這樣的情況,若無法接受,建議可以先贖回一次讓錢入袋,心就比較不會忐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