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經濟蓬勃發展 物流概念股結合 AI 商機無限
新冠疫情改變人類生活習慣,電子商務快速崛起,物流產業新商業模式日臻成熟,推動相關產業鏈,創造可觀價值,部分上市櫃個股值得投資人注意。
物流業務涵蓋層面很廣,包括機器人(供揀貨)、資通訊(ICT)、倉儲、物流設備、配送、資訊管理、𢑥整運輸、包裝,甚至連交通運輸、廠房設計、人員管理、財務管理、資訊管理、行銷管理都必須完善,才能創造龐大商機。
美國是物流業先驅,中國已在全國各大城市設立 70 座物流中心,積極邁向國際化,台灣物流產業競爭激烈,亦正快速成長中。
根據經濟部統計數據顯示,台灣去(2022)年零售業網路銷售額逼近5千億元大關。網路商機龐大,帶動物流地產投資熱絡,2021 年台灣物流倉儲不動產交易金額高達 124.7 億元,年增率達 48%,近 2 年料將更加活絡,相較當前營建業的不景氣,物流不動產交易的崛起,將促使不動產需求維持一定熱度。
國內金融機構嗅到商機,壽險業者如國泰、南山、全球、三商美邦,都紛紛投入物流倉儲產業,以購後轉租或自用方式進軍物流市場,商仲業者推估租金收益率約有 4%,加上有不動產隱藏投資價值,建立長期資金運用新模式,替金融業者創造穩定的現金流。
物流配送強調穩健快速 企業積極布建智能倉庫
電商業者積極建立物流系統,如 Momo 大手筆投資 75.7 億元興建中區物流中心,採購倉儲設備,另以 13.21 億元在彰化和美取得 9,786 坪土地。統一企業集團的物流需求龐大,投資 18.76 億元,取得樹谷科技園區土地,在新竹市建立物流中心,預計明年完工啓用。
物流產業的趨勢也值得注意。現今能消化大量訂單、縮短到貨時間的「短鏈物流」已成為企業能否在電子商務中取得商機的決勝點。企業主正積極將傳統倉儲導入現代化 AI 智能倉庫管理,比如透過機器手臂偵測並自動揀貨,減少理貨錯誤發生率,提升物流效率。
同時,企業也積極布建中小型衛星倉,運用「前店後倉」策略,讓實體門市成為小型倉庫據點,力拼短鏈物流、快速到貨,完成配送的最後一哩路。目前各大物流公司及實體超商,紛紛在市區尋找店面,設立配送據點,使沉寂已久的店面租賃再度活躍,為不動產界注入新商機。
大型企業自建物流體系 有助長期營運發展
目前物流業設廠地點以桃園最熱門,因為緊鄰桃園機場國門及高速公路,離雙北也不遠。中華郵政因為業務需求,已在龜山產業專區規劃郵政物流園區,隨著北部以外物流需求增加,企業也往中南部布局,建置大型物流中心,配合高雄港區發展,形成海運區域物流。
全球電商物流在新冠疫情期間快速崛起,大型第三方物流(3PL)電商業務成長快速,其中營運著重在 B2B(企業對企業)的嘉里大榮(2608)、新竹物流、統一速達、大智通文化行銷,都在積極擴展電商物流業務,協助大型電商平台建立倉儲代管運輸,皆取得不錯的成績。
電商平台 PChome 網家(8044)、Momo 富邦媒(8454)、蝦皮購物、奇摩購物、宅配通(2642)、東森(2614)、91APP-KY(6741)、數字(5287)、誠品生活(2926)、創業家(8477)、夠麻吉(8472)等都在快速崛起。食品公司如聯華食(1231)、大成(1210)、統一(1216),亦自建物流體系,有助長期營運發展,未來業務潛力值得關注。
各大超商如統一超(2912)、全家(5903),也都在積極建立物流體系。物流公司如立益物流(1443)、勤益控(1437)、中連(5604)、德記(6902)、遠雄港(5607),同樣在發展各自獨特的商業模式,投資人可多加關注。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