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紹的公司是 台灣第三大產險 "新產 (2850)",會注意到它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 規模優勢
新產 (2850) 為台灣第三大產險公司,市佔率 10.5%,僅次於富邦產物保險公司(23.44%)與國泰世紀產物保險公司(13.04%)。保險公司的規模大小,會給保戶安全感,畢竟沒人想保了後公司倒掉,在大者恆大的趨勢下,新產算有一定層度的規模優勢。
⭕連續 12 年保費增加
保險需求與經濟成長、國民所得有密切關係,近年來台灣經濟穩定成長,加上教育普及,國內對保險風險轉移的觀念日漸成熟,且各式新興風險商品的增加,有助於產險市場的擴展。新產 (2850) 保費收入連續 12 年增加,更重要的是,公司近 5 年、10 年與 20 年的年化報酬率達 16%~19%,這個績效是全數金融股之冠。
⭕ 股利政策優渥
以存股的角度來說,新產近 5 年殖利率達 5.5%,且連續 13 年配發現金股利,雖股利發放率僅有 41%,但仍可稱得上是一間發的穩、發的好的績優股。
❌ 不符合初步量化準則
價格不便宜 (位於高估區間)、河流圖向上 ( 營運往上 )、安全邊際 -9% ( 價格容錯空間小)
P.S 大家在持股時,一定要想過持股理由,這會成為股價波動時,你能穩住的關鍵。
吳東賢
吳火獅次子
新光集團,是臺灣一個大型企業集團,由吳火獅與洪萬傳、林登山共同創立,旗下企業涵蓋紡織、合成纖維、瓦斯、百貨公司、建設、保全、電腦、金融保險及醫療等領域。
其名來自吳火獅在 1945 年 10 月 25 日創辦的「新光商行」,是合吳火獅家鄉新竹的「新」字、以及創業前在日治時代受提攜的恩人小川光定之「光」字而成,有感恩念本之意。現主要由吳火獅四位兒子吳東進、吳東賢、吳東亮與吳東昇還有姪子吳東興負責經營。
吳家最快接班三代 : 吳昕紘
新光集團吳家第二代,長子吳東進有三名子女,因獨子吳昕東對金控業務較無興趣,金融版圖由吳欣盈、吳欣儒兩個女兒協助打理;次子吳東賢因身體情況,其長子吳昕紘早在八年前就接掌新光產險,是新光吳家第三代接班最快者,弟弟吳昕恩則負責新紡;三子吳東亮的兩名兒子都沒有接班意願;老四吳東昇長子吳昕杰,則接下友輝光電總經理。
吳東賢因身體不佳,在 2009 年 3 月將新紡董事長一職交棒給長子吳昕紘後,當年六月底再接任新產董事長,正式完成接班,是吳家第三代完全接班的第一人;近幾年新紡由吳昕恩擔任董座。以下為新光集團的關係圖 :
個性低調,處事以退為進
具有華頓商學院 MBA 學位,曾經在美林、摩根大通證券工作多年的吳昕紘,在 2002 年回國後,先進入新光產險,擔任父親吳東賢的特別助理,繼而接觸父親掌理的新光投信、新光紡織兩大事業,並曾短暫擔任北商銀董事。
和吳家熟識的友人指出,吳昕紘個性內斂沉靜,很像父親吳東賢。跟在父親身邊見習多年,行事作風相當低調,「或許是太年輕,凡事都還是以父親意見為主,很少有自己的意見。」
從父親吳東賢手中接下新光產險董事長職務,吳昕紘不再只是「名義上」的接班人,面對媒體一向靦腆低調的吳昕紘談起祖父吳火獅時說,「爺爺一直是我學習的好榜樣。」在他印象中,平時忙於工作的吳火獅,認為書法是修身養性的絕佳興趣,不但自己有心練字,更規定每周日早上,所有平常就讀美國學校、滿口英語的孫子、孫女們,都得跟著他一起和書法名師談龍濱學寫毛筆字,「書法課是吳家第三代和吳火獅之間特有的共同記憶。」
新產董事長吳昕紘
吳欣盈和吳昕紘具有相似的背景,同樣有美國名校學歷、外資券商的資歷;然而吳欣盈在擔任吳東進特助後,便引進外商顧問公司在新壽內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相信「是對的事就該去做」的美式風格,在保守的新壽內部,引起了不少風浪。
相對之下,同樣肩負著「改革」使命,吳昕紘卻凡事「以退為進」,樂於傾聽幕僚和同仁的意見,當同事遇到困難時,他也樂於站上第一線,動用自己的人脈和經驗,協助處理問題。
新產 (2850)
台灣第三大產險
公司成立於 1963 年,為台灣前三大產險公司,主要股東為新光紡織 (16.31%)、新光人壽保險公司( 9.4%)、台灣新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5.08%)。
截至 2021 年,台灣產險市場共有 24 家產險業者,其中本國業者 17 家,外國產險業者在台分公司 7 家,業務主要集中於本土產險公司,其中市場前三大產險公司業務量占整體業務比重高達47.6%,市占規模均達 10% 以上。
車險為最大產物保險標的
依據國內產物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統計,2021 年台灣產物保險市場簽單保費收入為2067.2億元,年成長 10.3%。就各產險之市占率分布情形,其中汽車保險佔總直接簽單保費比重最大為 52.3%、其次是傷害保險 11.8%、天災險 7.2%、火災保險 7.1%、責任險 6.3%、與水險 4.1%、工程保險 3.2%,以及其他財產保險 6.8% 與信用保證保險 0.9%,最小的是航空保險 0.3%。
主要產品
公司之商品項目如下:
火災保險:
住宅火險、住宅地震保險、居家綜合保險、商業火險、商業地震險、颱風及洪水險。
運輸保險:
貨物險、船體險、漁船險、航空險、商業動產流動綜合險、貨物運送人責任險、海運承攬運送人責任險。
汽車保險:
任意車體損失險、任意竊盜損失險、任意汽車責任險、強制汽車責任險、強制機車責任險、任意機車責任險。
工程保險:
營造綜合險、安裝工程險、營建機具險、鍋爐險、機械險、電子設備險。
責任保險:
一般責任險、專業責任險、保證保險、個人綜合保險、商業綜合保險、農業保險、其他財產保險、信用保險。
傷害保險:
團體傷害險、個人傷害險、旅行平安險、旅行綜合保險。
健康保險:
個人醫療保險、團體健康保險。
營收結構
車險佔 53%
2022Q3 各產險業務結構如下:車險約佔 51%、水險約佔 4.7%、火險約佔 20.6%、工程險約佔5.5%、責任險約佔 8%、傷害與健康險約佔 10.1%。
營運產生據點
國內共有 26 家分公司
截至 2021 年 12 月,公司在國內共有 26 家分公司,全台服務據點達 60 個。
銷售地區
台灣 100%
公司銷售範圍以國內市場為主,公司在台灣產險市佔率為 10.5%,排名第三,其中車險市佔率11%,火險市佔率 13%,水險市佔 13%,工程險市佔 17%。
- 市佔第一 : 富邦保
- 市佔第二 : 國泰世紀
- 市佔第三 : 新產
- 市佔第四 : 新安東京
- 市佔第五 : 明台產險
- 市佔第六 : 和泰產物保險
- 市佔第七 : 旺旺保
- 市佔第八 : 華南保
- 市佔第九 : 台產
- 市佔第十 : 泰安產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