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文/羅友三 會計師
大學剛畢業..
「呆薪族」綑綁了你的生活嗎 ?
台灣就業環境對年輕人很不友善...
每月 22K 薪水,
租房子、伙食費
在台北生活根本存不到錢...
更別說想要在 30 歲之前存到 100 萬了
簡直是難上加難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正確的規劃方式是架構 60 分
人性需求才能達到滿分
去年認識了一位客戶,
第一次談話的場景
至今仍讓我印象深刻。
初次見面的那一天,
甲先生拄著柺杖,
在家人的攙扶下,
慢慢走進我們公司會議室。
甲先生每年賺錢都要繳納上百萬的所得稅,
但是身體現在罹患癌症治療中。
他告訴我,想知道現在的他還能夠
為太太及小孩做些其他什麼規劃...
安全、穩定、快樂的過日子。
整體規劃當然對於筆者不是難題,
他只想到作一些節稅規劃
把省下的所得稅將來多留一些錢給家人,
但難題在於案主的時間太短,
規劃效益畢竟有限!
生命是最無法掌控的因素
別讓資產規劃在你的心中躊躇不決
如同我們一般人生病,
平時健康不注重保養,
等到病痛發生才做診斷,
被治癒的機會不是沒有,
但後遺症往往都很多!
因此不管是經手個案的客戶
或是平日講座中的聽眾,
筆者都相當建議能在健康時
及早健診、及早規劃才是;
而非等到年紀大或是
要找到完美的規劃方案才認為是可執行的,
而最完美的規劃方案往往最不符合人性。
無法作下立即執行的決定。
真正正確的規劃方式是架構 60 分,
慢慢調整規劃內容,
人性需求才能達到完美的滿分。
3 分鐘想不出來答案
想 3 年也很難有答案!
這就是財產規劃、財富管理
自民國 98 年 1 月 23 日起遺贈稅率
已從最高稅率 50% 降到單一稅率 10%,
稅賦已大幅下降的情況下,
是生前就把錢贈與給子女比較好?
還是留待死後繼承比較好?
父母親一次把 1,000 萬移轉給子女,
父母親必須開始面對一個問題,
稅根本不是重點,
重點是什麼時間點把財產移轉給子女是恰當的?
財產都移轉給子女,
自己的退休怎麼安排?
這 1,000 萬對子女來說到底是加分還是扣分?
父母親其實是很難下決定的。
平時就有健診習慣慢慢調整資產體質,
副作用或併發症才是最少的!
因為我們在作決定時,
已經被報章媒體或是某某理財大師、
投資大神教育得很自然-要作最好的決定!
但在筆者執業的 20 年中,
實際經手 5000 個個案,
上千個家庭以來,
反倒是越 100 分的財產規劃
越是在人性需求面上不及格,
總會在後來被分不公平、
被照顧時間長於自己所預期
或是家族紛爭等人性因素所扣分。
反倒是資產規劃 60 分,但顧慮人性,
而財產健診的
目的在於如何有效管理財產,
因為管理財產最大的問題不是財產本身,
而是『管理財產的智慧』,
有智慧的管理才能讓這個財產
變的很健康、很快樂,
讓自己在財產中幸福地去享受它,
且財產在自己、配偶和小孩間快樂的持有
-節錄自 原作者「幸福補給-資產規劃停看聽」一書
讓整個家庭都可以快樂的使用這個財富,
在安排的制度中,享受天倫之樂,
這才是真正的財富管理。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繼續看下去...
惡房東退散!無殼蝸牛小確幸,明年起「租屋新制」正式上路,別再傻傻吃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