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林旻柔
台灣萬萬稅,
尤其明年起將調高房屋稅基
財政部近日公布6月全國賦稅收入初步統計,
今年1至6月房屋稅收突破700億元,
不但較去年同期增加38億元,
更創下史上新高紀錄,
不過,房屋交易的土地增值稅實徵淨額,
則較去年同期減少了26%。
對於房屋持有稅創新高,
但房地交易稅卻大幅減少,
其原因在於,
台北市調整構造單價與調高路段率有關。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且回溯至30年的老屋,
估計將衝擊40到50萬戶的舊屋持有戶,
粗估每年房屋稅收將增加40至50億元,
並且,台北市的增稅措施已引發蝴蝶效應,
各地方政府恐群起效法,
利用增稅來解決政府財政困境。
不合邏輯增加稅收
台灣民眾苦不勘言
目前房屋稅調整三年一期將屆,
台北市長柯文哲非但未調降不合理的稅基,
反而以消弭前朝不公平稅改為由,
提出應大幅回溯至30年舊有房屋
也適用新標準單價方為公平,
擬做為政策規劃方向,實行全民增稅之實,
事實上,就是稅收利益當前而罔顧人民的荷包。
對此,專家表示,
針對老屋調漲房屋稅是一種嚴懲,
應將「房地合一持有稅」改為「房地稅」,
廢除不合理的房屋稅與地價稅。
當前台北市政府房屋稅調整的方式,
幾乎可說是一個濫殺無辜的通殺政策,
甚至回溯至30年老屋,
不論新舊屋一律全數增稅。
如此一來,只是為市府稅收圖利,
卻在尚未改善不合理的房屋稅基前,
又用不合邏輯的思維增加稅收,
令市民們苦不堪言。
保障老百姓居住權益
抑制投資客炒作
事實上,
各地方政府應依房地市值總價、
實價課徵合理稅率,
且在擬定合理稅制之前更不應該任意加稅,
徒增民眾的痛苦。
房屋的屋齡應依折舊年限,
訂定遞減稅率,
也應依持有年限長短訂定不同的優惠稅率,
除可鼓勵民眾長期持有外,
也有助於抑制短期炒作;
對於自用、非自用及持有的戶數,
也應分別課徵適合的稅率,
對於自用住宅應採輕稅政策,
避免傷及無辜;
而對於房地總價的認定部分,
則應依實價登錄為基礎來推估,
並具有每年可調整的彈性空間。
小英政府壓力持續增溫
應傾聽老百姓心聲
對於新政府而言,
目前台灣的局勢必需先拚經濟,
幫人民把基本的民生問題顧好,
才有本錢談改革加稅。
經濟未見轉好卻拚命加稅,
除了讓人民生活痛苦指數增加外,
更令社會各界觀感不佳;
經濟若沒有成長,
民眾的薪資收入也難以增加,
在通貨膨脹的壓力下,
更可能倒退。
台北市向來以六都之首自居,
更不應該隨意加稅,
而引起其他縣市的群起效應,
身為地方首長,
任何一個決策都應謹慎評估才行!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繼續看下去...
最新「手機病」席捲全台!台灣超過 1.600 萬人呈現陽性反應,專家:當心提早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