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章架構
- 簡單快速告訴你對晶碩(6491)的建議和結論懶人包
- 晶碩公司簡介
- 晶碩第三季表現分析
- 晶碩未來獲利主要動能
- 晶碩其餘潛力成長動能
--------------------------------
【台股研究報告】晶碩(6491)結論與建議
我們看好晶碩在隱形眼鏡產業從研發、代工製造、品牌銷售能力,矽水膠短天期產品有望在2023年底取證後在2024年開始販售,考量隱形眼鏡滲透率仍有極大潛力的高度發展性,CMoney預估2023年全年EPS為25.05元,適合中長期穩健逢低投資。
-----------------------------------
跨足研發、製造、代工、品牌的軟式隱形眼鏡大廠
晶碩光學(6491)創立於西元2009年,大股東為持股比例達30.33%的景碩科技(3189),持股比例7.82%的華毓投資、持股比例7.04%的華旭投資。
晶碩總部位於台灣桃園市,主要從事軟式隱形眼鏡之設計、研發、製造與銷售,已獲得包括台灣GMP、韓國GMP、美國FDA、ISO13485等多項品質系統標準。
2022年第三季的營運概況為代工收入約佔82%、自有品牌收入約佔18%。若以區域劃分,台灣約佔12%、日本約佔40%、中國約佔43%、歐美地區4%、東南亞地區1-2%、若以材料分類,矽水膠約佔5%,水膠仍佔大宗約95%。
雙11需求優於市場預期,前三季獲利亮眼,第四季展望較原先樂觀
晶碩第三季營收16.4億元,年增8.5%,毛利率51.1%,第三季EPS為6.02元,前三季EPS為16.05元,預期整年度EPS可以超過2個股本。
前次報告時,晶碩第二季受到中國封控影響運輸,略為影響終端需求,下半年則因隱形眼鏡傳出市場庫存水位高,雙11拉貨力道不如預期的傳聞,但隨著第三季季報開出以及目前對第四季的展望比原本看得樂觀,客戶在9、10月拉貨力道強勁,雙11銷售狀況結果看來還不錯,雖11、12月單月營收小幅度月減,但第四季還是可以期待有雙位數的營收成長表現。
(圖片來源:籌碼K線 APP版)
龜山、大溪廠持續擴產,有信心填滿擴充後產能
為了因應整體需求成長,晶碩擴產計畫從原有龜山廠區的7000萬片/月,於2022年進行去瓶頸化提升至8000萬片/月,大溪廠區產能預計於2023年開出,原先暫定約為4600萬片/月。
近期資本支出較原先減少,並非因為擴產計畫延宕或是減產,而是由於擴產的產能在兩個產區間進行份額調整,產能擴充一部分移回到龜山廠進行,因龜山廠擴產成本較低資本支出也隨之下降,產能展望到2023年底,龜山廠產能來到近一億片,
大溪廠則為2600萬片左右水準,先前公司表示產能擴充後有信心填滿的展望也依舊沒有改變。
隱形眼鏡市場成長率高,於中國、日本潛在銷售商機龐大
目前中國的隱形眼鏡滲透率僅為10%,還處於大幅拉升滲透率的發展階段,同時中國也為晶碩的主要營收貢獻地區,明年營收樂觀展望雙位數成長,代工品牌最大宗為Moody,主要代工品項為58%高含水量的離子水凝膠彩色片為主,公司也避免集中單一大客戶風險過高,因此今年前三季Moody營收比重也降至10%以下,積極開發其他客戶。
日本市場以代工切入,目前的代工品牌為T-garden,暫無自有品牌規劃,旗下彩色隱形眼鏡款式色系眾多,同樣也是專攻年輕世代女性客群,今年日本需求還不錯,第二季季增成長率非常高,因為基期上升的緣故,第三季、第四季季增幅度介於小幅成長到持平之間,日幣貶值帶來的影響是會給予客戶單次補貼政策,並不會以降價的方式避免降低ASP,明年日本市場也持續維持雙位數成長的營收預期。
台灣店面跨足高毛利率彩妝領域,同時持續看好隱形眼鏡產業成長性
晶碩利用目前隱形眼鏡的店面跨足高毛利率彩妝產品販售,現在都是自己的彩妝品牌,因為代工選擇很多,來源目前都是委外代工,雖然彩妝產品販售毛利率高,但目標仍要拉高營收,費用率才會開始明顯下降。
我們看好晶碩在隱形眼鏡產業從研發、代工製造、品牌銷售能力,矽水膠短天期產品有望在2023年底取證後在2024年開始販售,考量隱形眼鏡滲透率仍有極大潛力的高度發展性,CMoney預估2023年全年EPS為25.05元,適合中長期穩健逢低投資。
----------------------------------
參考圖表:
資料來源: CMoney 、CMoney預估
資料來源: CMoney
認真的你想看更多研究報告請看
【台股研究報告】晶碩(6491):看好日本、歐美市場高度成長性及中國市場下半年需求,隱形眼鏡代工品牌大廠營收逐年攀升! <--前次的研究報告
撰文者:邱微瑄
----------------------------------
*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徒徑。
*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