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職場不敗籌碼!主播徐裴翊,「這樣」投資自己 ... 讓薪水 3 級跳

理財周刊

理財周刊

  • 2016-03-29 10:20
  • 更新:2018-07-19 00:16

找到職場不敗籌碼!主播徐裴翊,「這樣」投資自己 ... 讓薪水 3 級跳

(圖/shutterstock)

 

 

 

文/ 理財周刊 2014年8月22

 

徐裴翊從不放棄任何學習機會

努力充實自己的潛在價值

今年六月她辭去主播工作

飛往國外,趁著年輕去實現夢想

她認為,「從做不到的事情,

變成做得到,這個過程讓我覺得很過癮!」

所以她離開主播台 勇敢創業築夢

 

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她的故事吧...

 

(贊助連結)

 

 

靠著氣質清新、加上專業形象

讓她贏得眾多粉絲喜愛

常觀看體育台的觀眾

對徐裴翊一定不陌生

有著「野生主播」稱號的她

從小就對運動極有興趣

出社會輾轉做了節目製作、

美語老師及企製等工作後

最後一頭栽進她最愛的體育圈

當了六年的緯來體育台主播兼記者

靠著氣質清新、出眾的外型

加上專業形象

在競爭激烈的電視新聞圈闖出一片天

也讓她贏得眾多粉絲喜愛

在知名BBS站PTT棒球板上

更有著超高人氣

 

 

 

 

不服輸 勤做功課克服工作壓力

運動、媒體兩個選項

從小就讓她心生嚮往與憧憬。
很幸運的,大學聯考時

順利考上世新大學廣電系

畢業後也進入當初實習的

環球電視台當節目製作人員

不過,才待了兩個月

電視台卻因經營不善而關閉

讓徐裴翊一度思考未來的人生方向

還曾進入補習班擔任過美語教師。
但熱愛媒體的初衷

 

她決定再回到廣電圈

到TVBS-G做企製,從領23K開始做起

工作內容是企畫、編排、播出一手包辦

後來,看到緯來體育台在招募記者

對運動一直抱持極大興趣的徐裴翊就

這麼一頭栽進去。「一開始,

在男性居多的體育台工作有些不自在。」

徐裴翊說到,不過這還不是最難克服的

 

 

 

儘管工作辛勞,她始終保持高度熱忱

雖然熱愛運動,但畢竟要報導的

都是專業的體育新聞,甚至是國際比賽盛事

所以第一年很辛苦,因為體育台

必須從採訪、翻譯、剪接一氣呵成

項目除了一般人熟悉的籃球、足球、棒球外

還包括如曲棍球等多類的專業內容

龐大的壓力,常壓得她喘不過氣。


因為不服輸,不想被人瞧不起

所以即使每天下班已經凌晨十二點

但隔天還是起個大早

先讀外電稿、勤做功課

儘管工作辛勞,徐裴翊卻始終

保持高度熱忱,她說:「

一件一開始感覺做不到的事,

到後來你把它征服,變成做得到,

這個過程讓我覺得很過癮。」

這也是她留在這個圈子六年的最高信念

 

 

 


外語能力勝出 找到職場不敗籌碼

「我認為只要保有工作能力,

就不用擔心經濟問題,

三十五歲以前累積自己的工作價值,

會比傷神去了解投資標的划算。」

曾在職場十字路口徘徊的

徐裴翊有所感觸的說。

歷經第一份工作的公司倒閉

也曾轉換到補教業思索未來發展

徐裴翊曾經徬徨著面對

不同的工作轉變,後來她領悟到

「在職場必須先發掘自己的籌碼,

而且是隨著年紀增加

能變得更有價值的優勢。」

 

 

 

強化自己的專業,也是另類的投資方法

因長期持續堅持在體育領域扎根

徐裴翊獲得棒球協會理事長推薦

代表台北市政府去做申辦城市簡報

而且全程用英文
徐裴翊不諱言其實接下這個任務

對她而言是有難度的

但個性不服輸的她為了這次英文簡報

開始勤加學習英文

更每月花五千元請家教

一對一密集教學,雖然得到的報酬

跟付出的學費不成正比

但徐裴翊認為,「我覺得投資報酬率

未來一定會值回票價,過程的學習經驗值

對我未來的生涯規劃是無價的。」


由於喜歡語言、進修英文的關係

徐裴翊即使轉換到不同跑道

不論大學時期或是職場多年

一路靠著工作上的專業及外語能力

獲得老闆的肯定,薪水三級跳

她認為,強化自己的專業

也是另類的投資方法

「即使市場暴跌我也不怕,

因為我是靠本業在賺錢,

不是靠投資來生活。」

 

 

保守理財觀 先存錢再找投資標的

徐裴翊明白自己保守的投資屬性

不能受投資波動影響、干擾本業
至於理財觀,徐裴翊就跟其他多數

小康家庭的孩子一樣,在物質上

對照同齡小孩或許挺優渥

因白手起家的父母對於全家經濟

是採取有計畫性的消費模式

也讓她能無憂無慮地度過童年。
徐裴翊提到,父母親寧可自己節省,

會讓子女過得滿足快樂

家人一路給予她精神支持及最後的依靠

對徐裴翊而言那種經濟安全感

是無形的,她笑說:

「並不是我會一直跟父母拿錢,

是我可以自己養活自己的意思喔!」
其實論家境,徐裴翊並不輸給其他同學

 

理財觀受到父母影響趨於保守

但她卻始終堅持簡單、節儉的生活

相對理財觀也受到父母影響趨於保守

因從小看母親靠著運用投資房地產獲利不少

而母親也常對她說:「女人一定要自己買一間房子。」
徐裴翊說,從小跟在母親身邊的她知道

「投入房地產獲利空間大,但資金要充沛。」

懂得理財投資當然很好

但在還不懂得如何投資時

最好的理財方式就是先從存錢開始

等存到第一桶金後

 


母親靠房地產 奠下安穩退休生活

「有錢的時候要先存起來,

剩下的錢才能花用。」

徐裴翊的母親也身體力行

出社會工作賺錢後就買了一間小套房

母親認為「有土斯有財」

印象中母親身上看不到任何珠寶及名牌物件

因為能賺就賺、能存就存

徐裴翊印象中從小到大有幾次搬家

都是因為母親看準房市趨勢

利用波段操作進行買屋換屋獲利

賺取更大的價差,也讓住家越換越好
徐裴翊提到,母親都不是計畫性的投資模式

買房只是保住資產,換屋獲利都是機緣

 

房子賣掉獲利高達四倍

讓兩老不用擔心晚年退休生活

例如當初因緣際會在內湖

以二百萬元買下一間房子

後來因工作需要搬到信義區

沒想到內湖的房子賣掉獲利高達四倍以上

幾次操作下來,隨著父母退休搬回南投老家

信義區房子賣掉的資金,

讓兩老不用擔心晚年退休生活

也因此,讓徐裴翊對於投資理財

及存錢有著深刻體驗

 

 

投資基金賺穩健報酬 當作存錢

直到工作五年後

有感於定存利率太低

加上看到母親及朋友們

每每不論是檢視股票、

基金及保險的投資績效

總是眉開眼笑

由於母親曾經在股市上失利

建議她應該要做點穩健低風險的

基金投資,評估過後

「基金雖然有投資風險,

但是長期來看,這個風險可以接受。」徐裴翊表示。
「我的個性喜歡安定,無

法接受過於刺激的股票投資。」

 

為了強迫自己儲蓄,徐裴翊二○一○年開始

在每月發薪日隔天從銀行帳戶扣款

三千或五千元,採用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基金

徐裴翊不諱言她都是透過母親

去了解過往基金績效做為選擇標的參考

最初從每月三千元開始

但印象中因出國需要資金

贖回時扣除手續費剛好打平

 

 

 

 

2個帳戶穩健理財 簡單生活也是種幸福

下定決心整理自己的財務狀況

她以帳戶管理法規劃資金運用

生活開銷直接刷卡扣款

一方面可以控管資金

看到帳戶存款減少比較有痛感。
在規劃戶頭金錢的使用方式

把銀行帳戶分類成兩個

讓它們各司其職:


1.「投資不動帳戶」:

每月薪資有三分之一轉到指定戶頭

做為投資基金扣款專用

也是強迫自己儲蓄

通常人性會覺得戶頭裡有多餘的錢

就會不知節制的提領花用

為了避免這種情形

這個帳戶的錢是不動用的


2.「生活開銷帳戶」:

盡量不使用信用卡

剩下三分之二的薪水就放在這個戶頭

直接扣款繳交不定期生活開銷費用

 

 

本文由 理財周刊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理財周刊

理財周刊

理財周刊是一本專業的投資理財雜誌, 提供多元的熱門財經議題、產業趨勢報導, 協助讀者精準挑選適合的投資標的

理財周刊是一本專業的投資理財雜誌, 提供多元的熱門財經議題、產業趨勢報導, 協助讀者精準挑選適合的投資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