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人民幣」不升反貶,
投資人未實現損失加倍顯現!
近期在人民幣大幅貶值下,
過去看好人民幣會「一直」升值的投資人,
帳面匯兌損失可謂持續增加;
若是加上投資商品的市場價格也直直落,
其帳面的未實現損失可謂加倍顯現。
但這未實現損失應該是投資人在決定投資這類商品前,
就該先預想到且應有因應之道的。
(贊助商連結)
我佈局美元資產,進駐 3 項商品
對於人民幣計價的資產,
個人是沒有持有,
但卻可以用持有的美金、歐元資產
與投資朋友稍做分享。
個人自 99 年起開始佈局美元資產,
期待透過債券基金的操作,
達到擴大美元資產部位及孳息來源多元化的目的;
後因配合儲蓄險業務需求,
開始佈局美元儲蓄險。
因此我選擇了 3 種美元可以進註的商品:
1)現金
2)債券基金
3)儲蓄險
之所以選擇美元,
因為美元是國際主要計價貨幣之一,
且可佈局的商品多元及廣,
不用擔心沒有金融商品可以進駐。
由 債券型基金 轉至 儲蓄險保單
「平均匯率」降至 23.4 元
本文以 部分 的美元資產為例
(親愛的,別想以此反推我的總資產…),
若從 99 年至 104 年陸續購入了 4 萬的美元,
平均匯率約為 29.7 元。
其中約逾一半資金陸續進入債券型基金,
經過配息與價差操作
(此概念與股票投資的零成本存股概念是一樣的喔,
價差&孳息收回本金,存單位數),
這部分的收益近 30%。
並在 101 年將收益以本金收回的計帳方式,
轉至美元儲蓄險保單。
在孳息及價差收益的增加下,
持有美元匯率從 29.7 元降至約 23.4 元,
雖目前持有的債券型基金投資組合淨值報酬仍為負,
但以本金收回的觀點,
其持有的淨值成本最終將為零。
因此,只要其基金組合成員不清算,
在成本為零前,
本金可持續移轉至可持續成長的儲蓄險;
當持有成本為零後,
就取得了零成本的基金單位數,
其孳息收益就可供使用,
收回的本金則可視當時匯率及市場狀況,
兌換為主要使用貨幣;或者再投資。
新臺幣兌美元 升破 10.5 元?是很難...
但這樣做,卻能達到同樣效果
至於新臺幣兌美元的匯率變化,
未來升破 25 元的機率大嗎?(個人認為不大)
甚至,
當美元儲蓄險美元資金部位在 22 年翻倍後,
預計美元持有匯率成本將降至 14 元;
若加計平均每年 5% 的債券孳息,
美元匯率降至 10.5 元,屆時,
新臺幣升破 14 元/又或者 10.5 元的機率又有多大?
(這應該可以大致解決這篇「別傻了,「儲蓄險」不是用來存錢的!
原來理財專家都用「這樣」用的...」對於匯兌損失的害怕)
另儲蓄險解約後,
資產影響有多大?
這就是我們在投資外幣資產前,
投資人就該去試著判斷的。
至於目前我的匯率收益可以實現了嗎?not yet!
因為儲蓄險還有 2 年,
繳完後才能開始享受美元匯率與孳息收益啊!
適時的等待與加碼是關鍵
所以,持有人民幣資產的投資人該憂心嗎?
若是投資的資金非閒置資金,
那的確得擔心一下;
但若是閒置資金,
且又有可長期持有、
孳息的金融商品,
適時的等待與加碼,
將是該資產成長與帶來收益的關鍵,
供各位參考。
投資外幣資產前,需考量...
因此,投資外幣資產前,
我會以
1)市場主要計價貨幣、
2)可投資金融商品多樣性及變現率為主要考量,
而非單純以資金收益率為考量。
這也是目前暫不考慮持有人民幣資產的原因,
因其仍屬雜幣,且投資的商品有限。
趨勢不明朗的人民幣,該布局嗎?
至於人民幣匯率走勢,
在真正與市場連動與接軌前,
是升是貶還很難說,
但超乎自己能力去評估的東西,
就像是收藏品一樣,
以我目前的資產規模與資金效益來說,
暫沒有布局的必要。
當然,投資一定有風險 balabala…,各位別忘了。
「以理財為本,投資為工具」
更多 恩汎 的操作心法
將有限的資金做最有效率的分配
透過獲利領息、以息養息的投資操作
達到資產快速成長的目的,同時建構屬於自己的高股息收益基金
如何做好理財投資: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做到最好
馬上報名►► 4/20|恩汎|2016年第二季佈局策略:必追蹤的題材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