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荷包吃緊,月底吃土
買房是神話?
現在什麼都漲,
唯獨薪資偏偏不漲
要在台北買間房子
在很多人心中,已是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許多人,寧願當個租屋族,
也不願背負房貸的壓力
因為一旦有了房貸壓力,
就得壓縮生活品質、減少休閒娛樂等開銷
據內政部營建署統計,
北市的房價之高到想要買間房,
可能要15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
但現在就要打破你對買房的迷思,
告訴你買房不是種壓力,而是種投資
以下 5 個理由將告訴你為什麼「買房比租房好」
以及如何存房投資
快來一起看看吧~~
(贊助商聯結)
呆薪族 up ! 買房 > 租房 的 5 大理由:
1. 買對房產,「存房」便是最好投資
由於銀行定存利率一降再降
資金成本變低
像是知名會計師林敏弘
就是靠著投資房地產賺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而且他在民國68年台美斷交、
60~97年的金融海嘯等危機點買房,
前後買了七次,依然獲利,最高甚至超過10倍。
2. 新政策以房養老,讓獨居老人安養天年
對於不婚族的人來說,
最重要的便是晚年的生活保障,
2013內政部推出「以房養老」的政策,
針對膝下無子並有房地產的年老者,
能將不動產活絡,以轉為現金,
只要符合65以上、
無法定繼承人、
單獨持有不動產(無貸款)、
不動產於中低收入標準以下即可申請,
例如:
65歲以上無子女的年老者,
屋價達1000萬,
則可月領 3 萬多元。
而北市政府也推出「台北市公益型以房養老方案」
相較於內政部推出的政策,北市的則條件更加寬鬆
只要符合65歲,設籍北市年老者即可
(無法定繼承者、中低收入戶等條件限制)
最高能月領4.3萬元~
3. 租房可獲得一時享樂,買房能得到「後生安穩」
很多人會覺得買房子的壓力太大,
會犧牲到休閒育樂的品質,
故選擇租屋,但以長遠的眼光看來,
一個人總不能一輩子都租房子吧?
一時的自由輕鬆所換來的享樂,
可能造成的結果是「老無所居」,
所謂先苦後甘,
儘管買房後所需要承受較多的經濟壓力,
過著開源節流的生活,
但所能得到的是一個屬於自己的「家」與「安定感」,
不必再因為租屋所衍生的問題而煩惱,
像是:
家裡水電壞掉需要通知房東來修理、
房東突然要收回房子或調漲租金等等,
有了自己的房子之後,
再也不需要擔心這些雜七雜八的問題了~
4. 租金漲價會吃虧
不如自己當房東,當個包租公、包租婆
房東又說要調漲租金了嗎?
如果你是有積蓄的人,
那不如投資房產,讓自己當房東吧!
將租金上漲的壓力轉嫁給房客。
首購房屋者,可選擇近郊的雅房,
或是捷運沿線的巷弄公寓,
通常房價相較於台北市低價許多,
通勤方便的地帶也是值得投資~
5. 小屋換大屋,房產增值的報酬率比你想像中驚人
選對地點,那麼房產的投資報酬率是很可觀的~
附近有捷運、校區、景觀第一排等的房子都是很值得投資的,
一開始下手可從雅房、小公寓等坪數較小的房子開始買起,
再出租他人,以租金分擔房貸壓力,
等房價漲到一個程度後便可賣出,
而賣出的利潤剛好可以做為購買下間房子的頭期款,
以小屋增值換大屋的方式,便能夠從中獲利。
沒經驗的你,投資房屋的 3 步驟
1. 按部就班的計畫
想要有自己的房子,
絕對不只是空有念頭而已,
你需要做好計畫,
像是如何存得頭期款、
如何為自己的積蓄做規劃,
養成記帳的習慣才能清楚自己的開銷等等,
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
唯有付諸行動,
想法才能有效率的實行。
2. 衡量自身的經濟能力
衡量自己的薪水、
積蓄以及計算平常的開銷,
再去選擇自己所能負擔的房子,
千萬別一開始就隨意買了間房,
而自己無法負荷,
安全的投資行為應是適當的,
而不是勉強自己。
3. 懂得看房屋、地段,以及貨比三家
要買房子至少要看三個月,
一間一間看和比較,
除了房子周遭的生活機能外,
房子本身的建築也很重要,
看看颱風天後屋子有沒有漏水,
或是地震後牆壁會不會龜裂等,
這些也是很重要的看房關鍵,
否則即使好地段、好位置,
房子本身結構不好,
也會影響到居住品質。
再加把勁吧!以晉升為 「有巢氏」 為目標!
雖然說現在買房真是一大壓力
但將眼光放遠來看...
既能放著增值、後半生也較有保障!
延伸閱讀
台灣的房屋市場,讓你覺得很「不正義」嗎?自己的殼自己救,就靠 ...
他 25 歲,有 30 間房收租!羅右宸 租金年收上百萬 — 現在笑得很開心!
本文為 CMoney官方 編輯群整理撰寫之 讀書心得,
部分擷取自書籍內容,詳見原書籍。
如需轉載,請在文末附上 :
喜歡我們的 文章嗎 ?
歡迎關注我們的粉絲團唷→ CMoney理財寶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