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 iPhone 要價 24000,但大家都不知道!原來台灣蘋果供應鏈賺得這麼辛酸...驚呆了!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

  • 2015-07-15 13:33
  • 更新:2018-07-18 09:26

一支 iPhone 要價 24000,但大家都不知道!原來台灣蘋果供應鏈賺得這麼辛酸...驚呆了!

(圖/shutterstock)

 

iPhone 6 從去開賣至今

很多朋友都有一支 

看起來感覺就很大支很炫

雖然每年 iPhone 升級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

但是這次升級特別有感

因為螢幕終於比較大了...

但是除了機身跟容量大一點之外

在電量跟 CPU 的速度上

似乎就沒甚麼改變的樣子。

 

iPhone 出貨量年增趨緩,台廠獲利成長有限

雖然蘋果手機年年都會推陳出新

但是終究就有個上限

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雖然年年上升

可是年增率卻也已經大不如前

意思就是說,台灣供應鏈的獲利成長有限

而面對中國紅色供應鏈的威脅

台廠又要如何應對。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台灣的蘋果供應鏈吧...

 

(贊助商連結...)

 

 

 

每支 iPhone 6 成本僅 $196 美金

所以意思就是說

一支定價 $650 美金的iPhone

蘋果就賺走將近 70% 的利潤

一支蘋果手機成本換成台幣大概才 6000 台幣

那我們就來看看整支手機成本最重的

是哪個零組件最貴呢?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手機螢幕(Display)

好!那台廠有間公司吃下這塊大餅哩

蝦米...竟然不是台灣廠商

i6 手機螢幕訂單竟然是由 LG 、三星、JDI 等公司包辦

這裡面沒有一間台灣廠商

好那看看 DRAM 誰拿到蘋果的訂單

台灣不是很多很厲害的 DRAM 廠嗎

甚麼...又沒有人,拜託誰舉個手吧

哦!我看到那 2 個舉手的了,怎麼都韓國人...

好吧,我沒看錯,蘋果的 DRAM 訂單就是三星跟海力士分食了

那台灣廠商中,拿到哪些關鍵零組件呢?

(資料來源)

 

每賣 1 支 iPhone ,台積電(2330) 賺 $20 美金

接下來我們就不提台灣沒有做的

那趕快來看看台灣廠商做了哪些零組件

這次的 A8 處理器 (Processor) 是由台積電獲得

由於台積電良率較高,所以打敗其他對手

獨家吃下 A8 所有訂單

 

4G 帶動砷化鎵需求大爆發!

i6 終於也有 4G 的功能了

4G 最大的好處,相信小編不必多說

大家都知道,就是手機上網速度更快了

那甚麼讓上網速度變快又穩定呢

就是功率放大器(PA)

而 PA 主要是由美商 Skyworks、Avago 生產

美商聽起來好像跟我們沒甚麼關係

但是很多人可能都知道

PA 晶片的原料: 砷化鎵

台灣就有 3 間公司專門生產砷化鎵的晶圓

分別是: 全新(2455) 穩懋 (3105)  宏捷科 (8086)

至於需求到底有多爆發

看看其中 1 檔的股價就知道

要多爆發就多爆發!

( 資料來源:籌碼 K 線 )

 

蘋果手機 4 顆鏡頭中,大立光(3008) 就佔了 3 顆

這幾年,智慧型手機當道

人手一機 已不足以形容 這盛況...

很多人都已經有好幾支手機了!

我還記得,當年手機剛開始可以拍照的時候

手機有 200 萬畫素就已經很屌了

現在,1300 萬的照相手機一大堆

但是要知道一件事

那就是!不是每個公司都能生產這麼高階的鏡頭

大立光堪稱台灣電子股的傳奇!

而大立光這家公司 厲害的地方就是

透過「加強研發 與 控制成本」

使得自身競爭力不斷增加

 

iPhone 電池,台廠只剩 新普(6121)

雖然電池也佔蘋果手機成本 $3.6 美金

而蘋果產品主要供應商一直是台系廠商

包括 6121新普3211順達 

但是 iPhone 系列在市場急速竄起

且由於台廠布局晚一步

所以在進入 iPhone 6 世代之後

台廠已落居大陸業者之後

目前僅剩下新普與大陸德賽、欣旺達相抗衡

且大陸電池模組廠對於 iPhone 系列供貨量已超過台廠。

 

(贊助商連結...)

 

 

蘋果 4 成印刷電路板用台灣廠商的!

印刷電路板 (PCB) 又分軟板跟硬板

台灣相關的蘋果派就是:

2313華通4958F-臻鼎3037欣興6269台郡 、6153嘉聯益 等

蘋果新款旗艦機外觀乍看與上一代差異不大

但內部電路板與軟板的設計細節是史上最大幅度的升級

i6 plus 軟板使用數上看 16 片

i6 使用數也逾13片,不只超越一般手機、筆電

也打破過往蘋果機種平均值

而台系 PCB 供應商在蘋果新機的硬板滲透率上看45%

軟板則約 4 成,雙雙為歷史高檔

 

金屬機殼業務佔 98.87%,可成(2474) 受惠最大

金屬機殼也佔蘋果手機成本很大一部分

機殼的單價約 $40 美元

但是蘋果機殼訂單也相當分散

台灣機殼廠有: 2474可成 、2354鴻準、 5264F-鎧勝

其中 F-鎧勝主要業務在於平板跟筆電的機殼

而且蘋果手機對 F-鎧勝 營收貢獻並不大

那我們再來看看 2474可成 、2354鴻準 的產品組合

鴻準的機殼產線只佔營收的 25%

主業還是在遊戲機 (wii, xbox…等) 的組裝

而可成產品組合:金屬機殻比重佔 98.87%

由以上可以發現,可成專注在金屬機殼的生產

所以可成也將最直接受惠金屬機殼的成長趨勢

雖然金屬機殼的趨勢會慢慢擴大成長

但 2015 年金屬機殼廠也大舉擴張產能,使產能過剩 28%

(資料來源)

 

組裝 1 支手機只賺 $4.5 美金,一堆廠商搶破頭

整支手機要價 $650 美金

可是組裝原來只分到這麼點零頭

而主要負責組裝的是 鴻海(2317)與 和碩(4938)

兩家公司共動員至少 10 萬名員工投入iPhone 6 製造

但是你以為只有這 2 間廠商嗎

那你就想錯了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許多台廠也在其中

不過大陸廠商只有 比亞迪 入圍

雖然蘋果近年一心想分散訂單

但是台灣廠商仍拿走大部分組裝訂單

(資料來源)

 

那接下就來看看這些台灣蘋果供應鏈的基本面

看看他們近期的業績是不是也因此蒸蒸日上

 

16 檔蘋果概念股的基本面

股票名稱 7/15 收盤價 近 12 月累計合併營收(億) 近12月營收合併成長(%) 2014 毛利率(%) ROE (%) 近 4 季EPS(元) 本益比 2014 股價淨值比
8086宏捷科 109.5 39.924 216.34 21.64 18.65 4.61 23.9 6.09
3008大立光 3400 533.03 59.88 53.52 50.72 155.45 21.9 9.02
2474可成 375 690.67 46.09 47.22 21.07 25.36 14.8 2.91
3105穩懋 39.3 116.87 36.25 35.41 12.74 3.18 12.3 1.75
2330台積電 138.5 8590.4 34.31 49.52 27.84 11.37 12.2 3.2
2354鴻準 109.5 1082.7 32.85 18.19 12.4 8.74 12.5 1.79
2455全新 49.95 23.456 30.55 34.77 13.32 2.14 23.3 3.38
6269台郡 126.5 166.86 22.05 22.13 17.37 8.87 14.9 2.99
6153嘉聯益 26 172.07 19.84 16.35 5.07 0.78 32.9 1.05
4958F-臻鼎 106 814.71 15.63 18.86 23.33 9.67 11.3 2.27
2313華通 19.9 370.75 15.14 14.24 11.07 1.77 11.2 1.24
4938和碩 92.9 10835 13.62 5.83 11.87 7.51 13 2.02
6121新普 136 648.99 12.86 11.29 17.42 10.99 12.4 1.99
3231緯創 22.45 6269 10.99 5.25 5.27 1.6 14 0.8
2317鴻海 95.7 44370 10.63 6.93 14.8 9.5 10.3 1.53
3037欣興 16.45 627.78 6.85 9.97 0.73 -0.09   0.57
5264F-鎧勝 191 362.86 6.75 26.03 18.46 13.85 13.8 2.25

( 資料來源:選股勝利組 )  

註:股票清單依「近 12 月營收合併成長率」高至低排序,點選股票可看個股資訊

 

結語

從上面各個零組件的分析中

不易外,宏捷科因為 4G 使得砷化鎵的需求大爆發

因此宏捷科今年以來的營收也大幅成長 216.34%

再來就是台灣最具競爭力的大企業

台積電跟大立光還有可成

這 3 家公司企業競爭力都非常強

光看毛利率就知道,都接近 50%

不只如此他們還都擁有很高的成長力

相信不論是現在,還是在未來

這 3 間公司都能繼續一枝獨秀

 

中國崛起,分食台廠利潤

但是接下來我們就要好好注意其他零組件的供應商

蘋果本身出貨量也開始趨緩

而且蘋果不斷分散訂單的情況下

又面臨中國紅色供應鏈的崛起

而如果這些供應商本身產品差異化程度不大

很可能被大陸廠商搶走蘋果訂單

因而侵蝕這些台廠的獲利

 

而台灣廠商所面臨的問題

不只是來自國外

企業經營者也需要有所改進

不能將大部分獲利都投入購買庫藏股 (例如:宏X電)

或是只是一昧追求短期利潤

而是有盈餘時,要適時投入更多資金到研發、行銷

才能持續保持廠商自身競爭力,使得企業能夠長久經營!

 

延伸閱讀

中、美 兩「光」併購案,台灣 DRAM 產業恐重傷? 這 10 檔,別錯把利空當利多...

停止悲觀!散裝航運 景氣終於動起來,等好久啊 ... 下半年有把握「盈」!

低油價 + 便宜日幣,讓車市超旺!6 月銷售創同期新高,還有 1 檔殖利率達 9.48% ...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就幫我按個「讚」吧,

是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喔!

 

 

好文章 分享給朋友吧~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

CMoney團隊致力於研發更好的投資分析工具,期望能有效協助法人與個人找出合適自己的投資好方法。

CMoney團隊致力於研發更好的投資分析工具,期望能有效協助法人與個人找出合適自己的投資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