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台積電(2330)擴大資本支出
上週四(1/14)台積電(2330)法說會意外宣布擴大資本支出,
2021 年資本支出將達到 250 億至 280 億美元,
原本市場預期台積電(2330)資本支出會落在 200 億元上下,
晶圓代工龍頭宣布的數字整整比預估數字高出 40% 以上,
資本支出的調高,意味著高階製程的訂單能見度遠優於預期,
台積電(2330) ADR 也在法說會當晚大漲 12% 反映該項利多,
雖然隔天台灣原股及半導體設備廠再度上演開高走低的劇本,但短線波動並不影響長期趨勢,
台積電(2330)今(2021)年高階製程依舊供不應求,
相關台積電大聯盟也跟著台股市值最大的企業吃香喝辣,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台積電(2330)帶動多項產業起飛
近 2 年隨著台積電(2330)在高階製程的地位鞏固,
市場上開始出現台積電(2330)大聯盟概念股,
產業從 IC 載板、半導體設備到廠房建造,
甚至是環保趨勢的綠能相關,都可以看到受惠台積電(2330)的影子,
這些供應鏈幾乎囊括了大多數中小型飆股,
去(2020)年新冠肺炎雖然肆虐全球,
但全球半導體產業營收金額卻來到 4,498 億美元,較 2019 年成長 7.3%,
半導體相關的電子股,2020 下半年營收動輒出現雙位數年增率,
也造就台股出現一波基本面跟上股價的多頭盛世,不僅突破肺炎疫情爆發前的 12,118 點,
更在今(2021)年初來到 15,000 點之上。
第一代台積電先進製程概念股-漢微科(3658)
在 5G、自駕車、高速運算趨勢崛起之前,
台股的台積電(2330)概念股並不像現在一樣,
載板、綠能甚至鋼鐵業者都能受惠,而是僅限於製程相關的設備供應商,
其中曾經榮登台股股后的電子光束檢測儀廠漢微科(3658)更是其中的代表,
該公司 2011 年在興櫃以不到 100 元的價格掛牌,當時市場關注焦點還在蘋果零組件概念股,
對這間設備廠沒有投以太多的目光,結果短短 5 年的時間內,
漢微科(3658)股價於 2015 年衝上 2 千元,2011 年買進的投資人報酬高達 20 倍,
雖然漢微科(3658)在 2015 年股災後,於 2016 年被艾司摩爾(ASML)以 1,410 元的價格收購下市,
但這段傳奇的飆股旅程,終於讓台股資金注意到半導體高階製程及台積電(2330)的潛力,
市場資金也從 2018 年開始,由蘋果零組件板塊轉向半導體,
之後幾年越來越多的半導體高階製程概念股被法人挖掘出來,
也終於形成了今天中小型股飆股由台積電(2330)概念股佔據半壁江山的局面。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設備小飆股家登(3680)
漢微科(3658)下市 3 年後,2019 年市場誕生了另一支受惠台積電(2330)的飆股,
光罩盒製造廠家登(3680)打進了艾司摩爾(ASML)極紫外光(EUV)機台的供應鏈,
由於 EUV 基台為台積電(2330) 7 奈米以下製程的關鍵設備,
家登(3680)直接搭上了台積電(2330) 7 奈米製程放量的成長紅利,
股價從 2019 年 5 月的 35 元飆漲到去(2020)年 7 月最高 339 元,
雖然家登(3680)在去年和解之前,一直被對手美商英特格(Entegris)的專利官司追殺,
但全球生產 EUV 光罩盒的廠商當中,也就只有家登(3680)與英特格具備規模,
家登(3680)更幾乎供應台積電(2330)全部的 EUV 光罩盒,
放眼台灣找不到第二家同業,股價也因此上演了一齣小型版的漢微科(3658)。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興櫃股王穎崴(6515)即將上市
近年由於台股熱度升溫,股票轉上市櫃的承銷申購,
中籤機率越來越低,但如果出現價差過大的申購股,市場還是會熱烈討論,
近期興櫃股王穎崴(6515)即將轉上市,承銷價格 348 元,與 1/18 興櫃收盤價 470 元相比,
價差高達 30% 以上,中籤率也因此降到只有 0.44%,
不過大多數的投資人只關心價差,卻很少有人注意穎崴(6515)這間興櫃股王到底是做甚麼的,
事實上,穎崴(6515)雖然是封測相關設備廠商,
但其主力產品半導體測試治具(Test Socket),也即將搭上台積電(2330)高階製程擴產的商機,
該產品甚至有可能讓它成為下一個小漢微科(36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