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先有量才上漲」?還是「先有價才有量」?
一檔上漲中的股票,必有人氣,也就是有成交量,但是有成交量的股票,卻未必會上漲,不過能確定的是,成交量的增加會放大、加速原本正上漲或是下跌的行情。「量先價行」是股市流傳已久的一句話,短短四個字其實涵蓋了很多意義,先試想一個問題,一檔量增上漲的股票,是因為它「先有量接著上漲」,還是「先有價而聚集了人氣」?對於以上的問題,無論你的答案是什麼,有一點需要先釐清:「量先價行」的論點,不能全盤接受。
股票「有量無價」,主力恐怕不會有興趣…
有量、價格卻沒漲,或許能視為背後的籌碼正在進行換手,但若不是以事後的角度來看,否則在當下根本無法臆測發生量增狀況的理由,光想,如果股票量增但無價,市場上的籌碼會不會對它產生興趣?或許你會說,是因為業績的成長或價格以外的利多因素,所以導致有主力在囤貨,這樣的說法沒有錯,但也不全對,因為真的要囤貨的話,除了可以壓低價格,也可以壓低成交量,來達到「低調吸籌」的效果,就像下面這檔和鑫(3049)的案例:
「量先價行」要看位階使用,以下 2 種情況採用,勝率較高
所以,對於「量先價行」,我認為在 2 種情況下採用,會比較簡單,精準度也相對高:
- 低檔無量盤整已久後,出現量增、價也漲的狀況
- 股價第一波行情(或數波)發生後,量縮拉回整理至出現「窒息量」的量增價漲紅 K
以上兩種,指的都是當天的紅 K 帶量,而這個量增才是比較有參考性的特徵,此時我才會認為,「量先價行」是成立的。
1. 低檔無量盤整已久,股價帶量表態
「盤久必噴、噴久必盤」這現象大家一定不陌生,當一檔股票盤整了長久時間,表示在這段期間內,並沒有太多凌亂的籌碼介入,我認為「量先價行」最適合用在這種籌碼結構乾淨的標的,盤久之後,第一根出現的表態紅 K 就暗示了,市場已經有人注意到這檔股票,只要量可以持續增加,行情就有機會越放越大。
4 步驟使用我的「成交量策略」
要找出這類剛起漲的股票,可以用我設計的一套初階策略作為濾網,再從中慢慢挑出具備低檔無量盤整後表態的個股,策略組成很簡單,只有 2 個條件:
- 創 20 日收盤新高
- 5 日均量 > 20 日均量
如果想要使用的話,可以不用自己設定條件,只要打開籌碼 K 線的「密技交流區」,找到我的策略分享區,就可以直接使用了,步驟如下:
- Step 1. 點選上方標籤列的「籌碼選股」
- Step 2. 點選次要標籤列的「密技交流」
- Step 3. 搜尋欄輸入 Peter_Chueh 並按下搜尋
- Step 4. 點擊【以量取勝】以訂閱策略
2. 一波行情結束,縮到「窒息量」出現後
正在上漲的股票,會引起許多投資人的興趣,但是我常提醒,直接介入的風險非常高,畢竟再飆的飆股也會有拉回整理休息的時候,在股價拉回的階段,量能會持續萎縮,當縮到不能再縮的「窒息量」後,再出現量增的長紅 K,是第二個「量先價行」適用的情況。但是量能要縮到多小才算「窒息量」?這個無法直接以絕對數來定義,一直要等那根「關鍵紅 K」出現才會知道,而當再次表態後,同時也暗示可能出現下一波攻擊。
結語
量先價行能不能成立,股價位階及反應很重要,如果股票的價、量、籌碼結構都已經被炒得一團亂時,成交量所彰顯的意義也會模糊,再說,市場的有心人士可能也會利用,量先價行的論點來誘使投資人進場,吸引一些人來為後續的行情抬轎。所以,最單純的方式還是眼見為憑,直接以上面的 2 種型態找出「量價同增」的股票,以表態的那根紅 K 作為行情基礎的保障,跌破只要視為行情失敗,停損出場就好,停損幅度並不會大到砍不下手的地步,如果踩到行情,就使用之前籌碼教室停利篇的方式來作停利,以達到「限制虧損、放大獲利」的效果。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