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awn,於泰之初拍攝)
動能、反向投資策略,如何用在外匯市場?
前一篇文章和大家討論過
金融市場的動能現象及動能反轉現象
研究顯示,除了日本股市以外
幾乎所有的市場短線都存在動能現象
並且當部位持有期間拉長後
大部分的市場也存在動能反轉現象
這意味著短線投資人
可以採用動能策略(順勢操作)獲利
長線投資人可以用反向投資策略(逆勢操作)獲利
對此現象有興趣的投資人
可參考:
「強者恆強、弱者恆弱」股市存在嗎?追漲殺跌除了這個市場,都能持續穩定獲利!
本文將把先前介紹過的概念套用在外匯市場
並探討如何應用動能、反向投資策略
才能夠獲得顯著的正報酬!
以此作為投資人建構交易策略的建議
📣點擊加入新粉專【總經理財how】
交易策略建構
根據 Okunev and White (2003)、
Menkhoff et al. (2012)、Raza et al. (2014)等 3 篇研究
外匯市場與其他金融市場相同
一樣存在動能現象
在介紹動能、反向投資策略
如何在外匯市場賺取顯著的正報酬前
要先介紹交易策略如何建構
並且由於動能策略為做多(做空)
過去表現最佳(差)的貨幣;
反向投資策略為做多(做空)
過去表現最差(佳)的貨幣
雙方買賣的標的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因此為了講解方便,以下以介紹動能策略為主
回測的資料期間
本研究的樣本期間為 1985 年 2 月至 2017 年 8 月的月資料
並取每個月最後一個交易日的收盤資料
以美元為基準貨幣,其他國家貨幣為相對貨幣
共 38 個外匯市場中較主流的貨幣別
所組成的 37 組匯率資料
交易策略之形成、持有期建構
學術上主要用來檢驗動能、動能反轉現象的方式為
(以下以動能策略為例)
以過去一段時間作為形成期(formation period)
做多形成期以來,標的池中表現最佳的貨幣
做空形成期以來,標的池中表現最差的貨幣
並以未來一段時間作為持有期(holding period)
當持有期到期後,平倉手中的部位
並不斷的模擬各種不同的形成期、持有期組合
嘗試找出哪些組合下,存在動能、動能反轉現象
(圖片來源:Shawn 碩士論文)
例如當形成期為 3 個月、持有期為 3 個月
(為了方便符號以(F,K)=(3,3)表示)
代表以過去 3 個月的資料
來衡量標的池中所有貨幣的表現
並再部位建立後持有 3 個月再平倉
這個方法會在每一期進行決策時
重複以過去 3 個月的報酬率表現建立新部位
並在持有 3 個月後平倉
這代表投資人在多數的時候
手中都會同時有好幾個部位在進行
且每一期都有新的部位建立、舊的部位平倉
並在每一期平倉部位後,獲得一個報酬率
最後再對這一串的報酬率做平均進行統計檢定
這稱之為重疊期間(overlapping)的方法
(圖片來源:Shawn 碩士論文)
挑選標的池最佳、差的 1/6 貨幣
研究顯示如何選擇買入多少檔表現佳的貨幣
賣出多少檔表現差的貨幣
在結果上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本研究參考Menkhoff et al. (2012)的方法
以等權重的方式
分別買入和賣出貨幣池中
表現最好和最差的 1/6 貨幣
檢定是否能賺取顯著正報酬
這裡選擇的檢定方式
為最常使用的 T 檢定(Student's t-test)
並且由於匯率資料存在自我相關(Autocorrelation)的問題
所以在對平均報酬率進行檢定前
會先對其標準誤進行 Newey and West (1987)
所提出的 HAC 法進行修正
以確保其檢定的正確性
補充:進行統計檢定
是為了確保報酬率為正不是運氣好
而是有顯著的證據支持採行這套策略
真的能獲得正報酬
假設投資人不停凹單,持有期間不斷延長
直到報酬率轉正才平倉
雖然報酬率會顯示為正
但統計上則極有可能無法顯著
(圖片來源:Pixabay)
研究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形成期和持有期
分別為 1、3、6、12 個月
因此在 4 種形成期與 4 種持有期交互顯示下
共有 16 種組合
並且研究結果還同時顯示無交易成本
、50%交易成本、100%交易成本的狀況
要觀察外匯市場有無動能、動能反轉現象
可關注無交易成本的結果
而由於本研究所用的資料
其報價商點差較實務交易大不少
(點差愈大,交易成本愈大)
因此 50%交易成本的結果
會較 100% 交易成本的結果更接近實務交易
(圖片來源:Pixabay)
動能策略-報酬顯著為正
下表表示方式,皆為平均年化報酬率
縱軸為形成期、橫軸為持有期
並以*來代表統計上的顯著程度
*愈多統計上愈顯著
研究結果顯示,外匯市場的確存在動能現象
在無交易成本的(1,1)組合中
其平均年化報酬率達 3.78 %
為定存利率的 3 倍
且當形成期與持有期愈短時
動能策略愈能獲得顯著的正報酬
隨著形成期與持有期的上升
報酬率的值和顯著度都開始下降
而由左至右觀察表格能發現
交易成本對於實務交易造成很大的影響
在 50%交易成本時
僅有(1,3)、(1,12)、(6,6) 3 組顯著為正
顯見交易成本的影響力
(圖片來源:Shawn 碩士論文)
反向投資策略-報酬為負但不顯著
研究結果發現
當形成期與持有期都低於 12 個月時
沒有顯著的證據支持外匯市場
存在動能反轉現象
雖然當形成期和持有期逐漸增加後
策略報酬率開始變大翻正
但統計上無法支持報酬率為正的策略
其顯著的易於 0
外匯市場無法發現動能反轉現象的理由
可能有 2 種:
1.資料特性
本研究所採用的資料,與其他研究並非完全相同
所以研究結果只能大致呈現動能反轉的概念
卻無法顯著
2.形成期、持有期不夠長
有可能動能反轉現象存在於超過 12 個月以上
而本研究僅含括 12 個月以內的結果
使得報酬結果無法支持存在動能反轉現象
(圖片來源:Shawn 碩士論文)
快速結論
研究顯示,外匯市場的確存在動能現象
投資人在實務交易時
可考慮以(1,3)的組合建構策略
並且可能是因為資料特性
或形成期、持有期不夠長
導致沒有找到顯著的證據支持
外匯市場存在動能反轉現象
雖然這套以形成期、持有期建構而成的交易模式
在實務上較少有人採行
然而其科學上的檢驗方式
依然值得投資人採用
以用來檢測自己的交易模式
(圖片來源:Pixabay)
此外,或許有些投資人會疑惑
按照本文所提到的動能策略進行交易
無交易成本下的(1,1)組合
年化報酬率才僅 3.78 %,似乎不高
然而這是有原因的!
只要注意某件事,報酬率將會提升到 6.31 %喔!
下一篇文章會和投資人分享
如何將報酬率大幅提升
希望大家持續關注我的總經文章
本系列文節錄自我的碩士論文
外匯市場的動能策略及反向投資策略之實證研究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