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教育不能等,如何給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呢? 看看 5大經濟強國都是這樣教孩子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

  • 2014-10-01 09:13
  • 更新:2018-07-15 23:07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和德克薩斯州大學研究指出:

若父母沒有教育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念,孩子很容易在財務問題上有錯誤的認知。

培養兒童數理能力,4~6歲是關鍵期,

對於稍具難度的理財能力,培養的關鍵期則是5~14歲,

但是要怎麼給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念呢?

小編整理了美、日、德、英、法 5國家長對孩子不同的理財教育方式

其中有許多我們可以學習效法的地方。

 

(贊助商連結...)

 

 

美國家長: 能省不如會賺

能進能出才是呼吸,能賺會花才叫理財

在美國有一句口頭禅:“要花錢打工去!”

美國人對於兒童理財教育的要求是:開源比節流更重要。

 

摩根財團的創始人老摩根規定孩子 必須透過家事來獲得每月的零用錢,

並告訴節儉的小兒子:「用不著在用錢方面節省,應該想要如何去賺更多的錢。」

這能使孩子認識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裏,也應該有工作的欲望和社會責任感。

 

美國一名十二歲小男孩查克(Zach Bonner)為了替流浪兒童募款,

在2005年註冊了自己的非營利慈善組織「小紅車基金會」,透過網路募集資金和物資

花了近半年時間,從佛羅里達州徒步走到加州,最後終於募得四萬五千美元。

美國小孩常會將自己用不著的玩具擺在家門口出售,以獲得一點收入。

世界億萬富翁排行榜上,美國人位居前列,佔去一半多

不是沒有原因的。

 

 

日本家長: 要孩子自立更生、勤儉持家 

自力更生,不隨便向別人借錢,管理自己的零用錢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

「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

許多日本家長都鼓勵孩子利用課餘時間在外打工掙錢。

 

在日本,很多家庭每個月給孩子一定數量的零用錢,

家長會教育孩子節省使用零花錢以及儲蓄壓歲錢。

給孩子買玩具時,不論高收入的家庭還是低收入的家庭,

都會告訴孩子玩具只能買一個,如果想要另一個的話就要等到下個月。

 

 

 

德國家長: 只給一點零用錢,讓孩子學會節省

懂得節省才會學著理財

德國父母給孩子的零用錢很少,而且很多孩子必須靠勞動換取零用錢。

這種節省過日子的習慣,讓他們養成了良好的理財方式。

 

德國有一本暢銷的兒童理財書-《小狗錢錢》

透過故事中小女孩與小狗錢錢的生動的對話:

「如果你只是帶著試試看的心態,那麽你最後只會以失敗告終,你會一事無成。」

「嘗試是一種借口,你還沒有做,就已經給自己想好了退路。

不能試驗,你只有兩種選擇,做或者不做。」

讓孩子學習到許多與金錢相關的知識與人生道理。

 

 

 

英國家長:能省不省很愚蠢

理性消費,鼓勵精打細算

英國稅率和物價都很高,但人們的生活水準並不低,

政府從2004年9月起開始教導學童如何理財,善用金錢,

雖然這些課程暫時不會列入強制性的學科,

但說明兒童理財能力的培養在國外已經逐步受到重視。

 

兒童儲蓄帳戶在英國也越來越流行,

大多數銀行都為16歲以下的孩子開設了特別帳戶,

有三分之一的英國兒童將他們的零用錢和打工收入存入銀行。  

 

 

法國家長希望孩子都能成為理財高手

多給零用錢並非溺爱,是為了教孩子從小理財

法國調查機構CSA為里昂信貸銀行調查顯示,

法國孩子每人每月平均可得到23歐元的零花錢。

但法國父母之所以如此大方,是為了教孩子從小學會理財。

 

在法國,早於兒童三至四歲階段,家長們便展開家庭理財課程,教育基本的貨幣觀念。

約莫十歲左右,法國家長就開始為小孩設立獨立的銀行帳戶,積極培養孩子理財觀。

 

小編後記

每個國家偏好的教育方式其實各不相同,

美國重視的是開源;

日本、英國則注重節流。

一樣是發零用錢,

德國人只給孩子少少的零用錢,認為會省才會理財;

法國人卻覺得給孩子 一筆錢讓他去運用,才會懂得理財。

 

這些方法沒有所謂好或不好,

應根據孩子的個性去評估

找出適合的理財教育方式。

看更多理財教育的方法~

這4件事 趁早為孩子種下 『致富基因』

 

【怪老子理財新手】第01課:有理財財富差很大

【怪老子理財新手】第02課:應該幾歲開始投資

【怪老子理財新手】第03課:管理收支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

CMoney團隊致力於研發更好的投資分析工具,期望能有效協助法人與個人找出合適自己的投資好方法。

CMoney團隊致力於研發更好的投資分析工具,期望能有效協助法人與個人找出合適自己的投資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