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你是否跟其他人一樣
買了一大堆的保險?
怕過世後沒有錢
於是提前購買死亡險
怕工作時發生意外
於是投保意外險
為了養成定時存錢的習慣
於是買了儲蓄險
台灣人非常熱愛買保險
就怕發生個什麼萬一
而未來無法繼續生活
為了應付國人的保險需求
台灣保險業者也開發出各種保險產品
從傳統的死亡險、傷殘險
到近幾年的儲蓄型保險、投資型保險等等
也讓台灣變成世界保險大國
然而
這個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持續接觸的東西
許多人對於保險卻是一無所知
只知道保險就是照時間付錢
等出意外了可以拿到不少錢
僅此而已
但保險真的那麼簡單嗎?
國內的保險業者又是哪來那麼多錢
來應付台灣龐大的保險消費者呢?
今天就來為大家一一揭曉!
本文分成 5 大部分進行介紹:
✔ 台灣人超愛保險,平均一個人會買近 2.5 份保險!
✔ 國內前 2 大金控,獲利的主力其實是人壽部門!
✔ 壽險業投資國外的比例,將超乎你的想像!
✔ 八大壽險業,未實現損益蒸發 4900 億元!
✔ 換匯避險成本過高,美元「升值也賠,貶值也賠」!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CMoney 產業研究中心】新開張
若你不想錯過產業深度好文,請 點我 加入社團!
以下正文繼續…
台灣人超愛保險
平均一個人會買近 2.5 份保險!
常常聽到有人說
台灣人超級愛買保險
但這是否是真的呢
我們用數據來講話
壽險佔了保險業的絕大部分
因此這邊只看壽險業
光是看壽險產業的整體營收
就可以看出台灣人有多愛買保險
在 2017 年的總營收突破 4 兆新台幣!
光保費收入就超過 3 兆新台幣!
而 2018 年預計也能持續突破這個金額
這是多可怕的金額啊!
不過只看總金額並不精準
因此我們再搭配一些比率數據一起參考
保險密度
指的是每人平均保費支出
而保險滲透率
指的是保費佔一國 GDP 的比例
從這兩指標可以看出
台灣人在保險上的花費正逐年提升
尤其是到了 2017 年
保險滲透率來到了 20.4%!
這也表示光保險費用的支出
就佔了全國 GDP 的 20%!
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字
也顯示出台灣人對於保險有多麼熱衷
而看密度的話也能發現
台灣人平均每年花 15 萬在購買保險!
而且數字在不斷攀升中
當然
要說台灣人「特別」熱愛保險
那勢必要跟世界各地來做比較
由於保險中的壽險佔了絕大部分
因此我們只比較壽險部分
結果不出所料
台灣在世界各國中名列第 3 名
僅次於香港以及丹麥
贏過了許多先進的歐美已開發國家
要知道
這幾個國家的人民所得都高於台灣
但每人平均保費卻遠不如台灣
從滲透率就能更明顯的看出
台灣在保險的費用支出上
遠遠高出歐美各國
雖然有學者提出
壽險滲透率之所以那麼高
部份的原因在於台灣成長緩慢的 GDP
導致計算滲透率時分母過小
才會造成滲透率偏高的結果
雖然這的確是原因之一
但其實台灣歷年的保費也確實逐年上升
近 8 年除了 2011 年之外
每年成長率都是大於 0
在 2017 年的成長率更高達 9.1%!
足以顯示台灣人確實是全世界中
最熱愛買保險的一群人
這時候就會有人問了
平均一個台灣人
會買多少份保險呢?
這時候就要來計算投保率了
投保率 = 保險數量 / 人口數
我們將常見的勞健保不列入計算
只看人身及年金保險的投保率
我們可以得到驚人的事實!
一如預期
歷年的投保率持續上升
到了 2017 年
投保率已經來到了 246%!
表示每一個台灣人
平均擁有將近 2.5 份保險!
看到這裡的朋友就可以想想
自己是抬高了還是拉低了這個平均
國內前 2 大金控
獲利的主力其實是人壽部門!
由此可以知道
壽險業者的獲利十分龐大
而國內大型壽險業者背後
大多都是金融控股公司在營運
這種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底下
大多都會包含人壽、銀行、證券等子公司
說到金控中最賺錢的部門
許多人會以為是商業銀行
但出乎意料地
其實人壽才是金控中的金雞母
我們以國內人壽業前 3 大公司
分別是國泰、富邦、新光人壽來說
他們都各別是母金控公司中
獲利能力最強的部門
排名國內前 2 大的國泰、富邦金控
其獲利的主力其實是人壽部門!
如果將範圍擴大到國內所有人壽業者
一樣可以看到人壽業的重要程度
從圖中可以看到
近 8 年來
保險資產占金融機構的總資產比例
正在逐年的穩定提升
可見隨著國人買越來越多的保險
人壽業在金融市場所扮演的腳色
將會越來越重要
壽險業投資國外的比例,將超乎你的想像!
既然有這麼多錢
那壽險業者都把將花到哪裡去了呢?
壽險業者在賣了保險給消費者後
自然要用這筆錢
好好的尋找投資標的來賺錢
才能在保單到期或保險條件達成後
支付購買保險的人鉅額的費用
而壽險業者賺錢
有兩個最大的重點
穩定獲利 及 高於保單報酬率
這兩點在理解上都不困難
壽險業需要穩定的現金流
來支付不同時間點到期的保險契約
因此穩定的獲利對於壽險業者來說
是相當重要的一點
也因此
在投資標的的選擇上
就會比較傾向於債券、基金等商品
而高於保單報酬率乍聽之下很簡單
但其實是決定壽險業投資方向的一大因素
舉例來說
壽險業賣了一張利率為 2% 的保單
那他就必須拿這筆錢
投資高於 2% 報酬率的標的
才能從中賺取利潤
結合上面穩定獲利的要求
我們可以大致推斷出壽險業者
會挑選「較高報酬率的長期債券」作為投資標的
台灣金融商品匱乏,只好投資海外商品
然而
困難的地方就在這邊了
目前台灣的金融市場上
符合這種類型的金融產品並不多
壽險業常需要投資 20 ~ 30 年期的商品
而台灣的金融商品多為 10 年期以下
即便有長期限商品
也因為交易量不多導致流動性不足
例如:台灣 30 年公債
又可能僅滿足高報酬率的條件
而缺乏長時間穩定的特點
例如:台灣股票
也因此
壽險業者在近年
將大量的資金投資於海外市場
因為海外的金融市場中
擁有符合壽險者者
對於「較高的報酬率」
及「長時間穩定」的要求
從圖中可以看到
在壽險業在海外投資的比例
年年都在創新高
除了因符合投資需求的原因外
近年來
國人對於海外貨幣的需求也日漸提高
因此外幣保單的購買量也逐年增加
也是造成海外投資比例提高的原因之一
阻止資金外流!
政府設下海外投資上限 65%
另外我們可以知道
台灣的資金正快速地外流
也因此
政府對壽險業的海外投資比例有所限制
規定其比例不能超過可運用資金的 65%!
目的就在於要資金回流
投資在本國的金融市場及事業體上
不過我對法規的作用持保守的態度
畢竟壽險業者有營利的壓力
因此若要真正的讓資金回流
就比需得提高市場的投資報酬率
讓資金自然的回流
舉例來說
從下圖中能看到
壽險業投資在公共投資的比例上
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顯示出以營利的目的來說
公共投資不是個適合的投資標的
因此如何讓壽險業資金回流
並能對金融市場以外的市場進行投資
就必須要提高公共投資的數量及報酬率
當然
以台灣低利率的狀況來說並非易事
不過這就需要政府、業界及學者的努力
才能有效的改善這情況
八大壽險業,未實現損益蒸發 4900 億元!
在看海外投資的多寡時
除了跟本國過去的數據比較
我們還可以拿目前各國的數據做比較
可以看到
強如美國壽險業者
也僅有 12% 的海外投資
而日韓業者也積極投資海外市場
但比例也僅 21.6% 及 8.3%
中國則是在今年才開始往海外投資
因此比例僅有 2%
而台灣則是遠超這些亞洲國家
2017 年海外投資比例來到了 65.1%!
對比同樣處於低利率的日本
再次顯得台灣壽險業過度的海外投資
除此之外
將資金都投往海外
就必須要相當注意國際利率及匯率
利率直接影響著債券及股市變動
而在海外投資拿到的外幣
到最後還是要換成新台幣給投資人
兩者都會影響最後的投資報酬率
因此都必須密切關注
以台灣壽險業海外投資最多的美國為例
從 2018 下半年至今
已經進入了升息的循環
代表著利率的提升
而在利率提升的同時
美國公債的價格也在持續下降
而美國公債是台灣壽險業者重點投資的部位
而價格的下降也代表著
台灣壽險業者手上的債券貶值了
然而這些債券還沒到期
因此不會算入「損益表」中
但會計入「未實現損益」當中
因此就會產生淨利為正
但「未實現損益」卻是負值
若美國持續進入升息循環
公債的價格只會保持在低點
「未實現損益」說不定就會真的實現了
這是目前台灣壽險業面臨的隱憂
換匯避險成本過高
美元「升值也賠,貶值也賠」
另一方面
美國在進入升息階段時
台灣還是保持著低利率不變
因此「美台利差」就逐漸提高了
「美台利差」指的是美國的十年期公債利率
與台灣的十年期公債利率的差值
從圖中可以看到
美台利差在今年來不斷提升
使得壽險業者的避險成本不斷提升
只看傳統換匯避險的成本
從 2017 年的 1.69%
到 2018 年的 2.60%
足足多了 1% 之多!
也代表著海外投資的報酬率要再少掉 1%
對壽險業者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
匯率的部分
由於升息的影響下
投資人對美元的需求提高
使得今年美元 / 新台幣匯率提升
只看匯率提升這部分
對壽險業者是有利的
表示他們在美國賺到的美元
能夠換到更多的新台幣
然而在上述提到的避險成本
卻吃掉了匯兌賺到的錢
根據統計到 2018 年 9 月的數據
由於新台幣相對貶值
壽險業在匯兌上累積獲利達 2188 億元
但扣掉避險成本及準備金後
反倒在匯兌上付出了 1657 億元的成本
反而造成美元「升值也賠,貶值也賠」的詭異情況
這也是壽險業過度海外投資的隱憂之一
4 大重點整理:
1.台灣壽險業滲透率世界第一,平均每人有 2.5 份保險!
2.壽險是許多金控的金雞母,獲利佔比超過 50%!
3.壽險業有超過 60% 資金流向海外,比例逐年成長!
4.利率及匯率的提升,將吃掉壽險業鉅額獲利!
免責聲明:
此為產業分析文,並非投資進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