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個一拳超人)
用一籃子股票的交易模式
創造被動投資的收入
大部分人所認知的被動投資是 ETF
但除了 ETF,更有種東西稱「策略指數」
它是由不同的選股策略所編製的指數
操作上不比它複雜,風險也不變
甚至可以創造比台灣 50 多出一倍甚至數倍的績效
如果想看更詳細的介紹可到
如果想更了解被動投資
也可以看我之前寫過的文章
擺脫定存股,「戰勝台灣50」的 10 檔股票,一年穩賺 XX%!
(贊助商連結)
「月收盤價 > 60 個月新高」策略
回測過去 12 年,總報酬達 1,266%
先介紹,這次所選擇的
「月收盤價 > 60 個月新高」策略
此策略回測過去 12 年 (2006/01/02~2017/12/29)
期間總報酬達 1266%
換算年化報酬為 24.3%
執行方式是先用
月收盤價(月 K 線收盤價) > 60 個月的最高價(不包含當月)
將符合此條件的標的全部撈出來
由此可以知道,這個策略是標準的追求強勢股策略
如前一陣子的國巨(2327)、華新科(2492)、環球晶(6488)
這種不斷再創天價的股票(雖然最近被瘋狂拋售...)
高價股 vs 低價股
報酬相差一倍以上
濾網選出股票後
再從中挑出價格最高的 10 檔股票作進場
為什麼要取高價股?
因為按照同樣的邏輯
月收盤價>60 個月最高價
取低價的 10 檔股票作策略,12 年的總報酬僅 557%
比高價股整整少了約 700%的報酬
※很多策略都是取低價股報酬較高
此策略是少數的高價股報酬高策略
K 小組以 300 萬實測 3 組「被動策略」
回測結果難免遭到質疑
所以 K 小組實際以 300 萬元執行了 3 個策略
(分別各以 100 萬元作測試)
其中一個策略就是使用
「月收盤價 > 60 個月新高」策略
開始執行時間為今(2018)年 4 月初
截至今天(08/13)也經過了 4 個多月左右
時間雖然不長,但還是讓我來帶各位看看
這 4 個月的執行狀況吧~
另外 2 個策略 ↓
→ 月營收創新高(待補)
實際執行被動投資時
會遇到的一些問題...
濾網選出 10 檔股票後,將資金平均分配作買進
也就是一檔股票就配給它 10 萬元
先說明一下回測時使用的情境
1. 當月的月底收盤後選出要執行的 10 檔股票
2. 下一個交易日(月初)以「開盤價」賣出手上的 10 檔持股
3. 承上,同一交易日,以「開盤價」買進昨天選出的新一期投組
如此反覆執行,就能達到年化報酬 24.3%了!
但你以為真的這麼簡單嗎?
當初我也是這樣以為...
問題一:交易零股的規則導致
無法使用「開盤價」或「收盤價」買進
你要先理解,執行以「高價股」為主的策略時
會遇到一個令人最頭痛的問題
就是因為現金不足的關係,通常都要交易「零股」...
而零股,只在 14:30 搓合一次
也就是說,根本沒辦法以「開盤價」買進
初步解決方案
以「當日最高價」掛單買進
賣股就以「當日最低價」掛單賣出
等待 14:30 的搓合結果
為什麼要使用當日最高、最低價?
因為有些股票流通性更低
為求準確建立「持股部位」
就要用較誘人的價格來買賣
否則,零股只在 14:30 搓合一次
失敗了,就得等隔天收盤再建立一次部位
這就很容易與回測情境脫節
問題二:除非資金夠大,否則...
新、舊 投組不可能「1 天」完成交接
由上述的問題演化出來的第二個問題
零股只在 14:30 搓合一次
假設,你跟我們一樣拿一百萬來執行這個策略
那麼一定會遇到,標的幾乎都要使用「零股」交易的問題
那這就會導致,「無法控制」到底能不能「成功建立部位」
試想一下,我將 100 萬投入在一期投組中,錢已經用完
那麼在下一次換股日到來時
我將舊投組的 10 檔賣出、新投組的 10 檔買進
要是舊的有 1、2 檔沒成交
新的卻全部成交,那我就要趕快去籌錢補交割金了...
初步解決方案
月底交易日的尾盤直接先賣出舊投組
(實際上,大約會有 1~3 檔沒成交)
隔天(月初交易日)
將沒賣掉的股票於尾盤繼續掛單賣
同一時間,掛出新的投組委買單
由於仍然存在沒成交的風險
所以交易時是使用已經賣出股票的金額
平均分配至新投組的 10 檔股票後再作買進
沒賣掉的股票成交之後,再重新分配比例到新投組買進
4 個月來,執行時最高報酬、最低報酬
此策略在執行初期,大概一個多月的時間
報酬就已經高達 14%了(本金以 100 萬元計算)
但是隨著主流股遭拋售的影響
目前 08/13 盤後,報酬已回落至 -12%
4 月投組結果
獲利最高個股:國巨(2327)
報酬率:23.93%
虧損最大個股:信立(4303)
報酬率:-27.25%
期末投組總報酬率:-3.49%
5 月投組結果
獲利最高個股:華新科(2492)
報酬率:83.49%
虧損最大個股:三貝德(8489)
報酬率:-22.31%
期末投組總報酬率:9.2%
6 月投組結果
獲利最高個股:禾伸堂(3026)
報酬率:14.25%
虧損最大個股:環球晶(6488)
報酬率:-13.71%
期末投組總報酬率:-0.02%
7 月投組結果(轉折的開始)
獲利最高個股:祥碩(5269)
報酬率:11.47%
虧損最大個股:國巨(2327)
報酬率:-34.36%
期間投組總報酬率:-6.57%
※以上報酬已考量除權息等因素後作計算
※期間總報酬率 = (期末資金-投入成本)/投入成本
投入成本每期不同,並非以 100 萬計算
總結
執行以來,虧損已達 12 萬的原因
我個人推論是因為
此策略最大的痛處是在
主流股的交替時期
4~5 月報酬能夠如此亮眼
是因為「同樣的」主流族群(矽晶圓、被動元件)
股價持續創下新高,報酬自然也會超強
但 6 月後,資金陸續由主流族群抽出
股價開始下跌,尤其是國巨(2327)、環球晶(6488)這 2 檔代表...
但既然回測結果是如此,就得持續執行
畢竟到目前也才經過 4 個月
而在執行被動策略時,必須完全放置不管
絕對不要在意期間本金的盈虧
就像一檔股票,有漲也會有跌
當你停損在不對的位置時
往往也是停損在相對低點
此策略將持續執行
未來也會陸續發布有關的報告
歡迎到 Peter 粉專點個讚
籌碼策略、清單資訊 免費送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