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買賣這 10 檔,年化報酬是「台灣50」的 3 倍?100 萬元實測績效!4 個月來竟然...

每月買賣這 10 檔,年化報酬是「台灣50」的 3 倍?100 萬元實測績效!4 個月來竟然...

(12 個一拳超人)

 

用一籃子股票的交易模式

創造被動投資的收入

大部分人所認知的被動投資是 ETF

但除了 ETF,更有種東西稱「策略指數」

它是由不同的選股策略所編製的指數

操作上不比它複雜,風險也不變

甚至可以創造比台灣 50 多出一倍甚至數倍的績效

如果想看更詳細的介紹可到

CMoney 被動投資策略實驗室簡介

 

如果想更了解被動投資

也可以看我之前寫過的文章

擺脫定存股,「戰勝台灣50」的 10 檔股票,一年穩賺 XX%!

 

(贊助商連結)

 

 

「月收盤價 > 60 個月新高」策略

回測過去 12 年,總報酬達 1,266%

先介紹,這次所選擇的

「月收盤價 > 60 個月新高」策略

此策略回測過去 12 年 (2006/01/02~2017/12/29)

期間總報酬達 1266%

換算年化報酬為 24.3%

每月買賣這 10 檔,年化報酬是「台灣50」的 3 倍?100 萬元實測績效!4 個月來竟然...

 

執行方式是先用

月收盤價(月 K 線收盤價) > 60 個月的最高價(不包含當月)

將符合此條件的標的全部撈出來

由此可以知道,這個策略是標準的追求強勢股策略

如前一陣子的國巨(2327)華新科(2492)環球晶(6488)

這種不斷再創天價的股票(雖然最近被瘋狂拋售...)

 

高價股 vs 低價股

報酬相差一倍以上

濾網選出股票後

再從中挑出價格最高的 10 檔股票作進場

為什麼要取高價股?

因為按照同樣的邏輯

月收盤價>60 個月最高價

取低價的 10 檔股票作策略,12 年的總報酬僅 557%

比高價股整整少了約 700%的報酬

每月買賣這 10 檔,年化報酬是「台灣50」的 3 倍?100 萬元實測績效!4 個月來竟然...

 

※很多策略都是取低價股報酬較高

此策略是少數的高價股報酬高策略

 

K 小組以 300 萬實測 3 組「被動策略」

回測結果難免遭到質疑

所以 K 小組實際以 300 萬元執行了 3 個策略

(分別各以 100 萬元作測試)

其中一個策略就是使用

「月收盤價 > 60 個月新高」策略

開始執行時間為今(2018)年 4 月初

截至今天(08/13)也經過了 4 個多月左右

時間雖然不長,但還是讓我來帶各位看看

這 4 個月的執行狀況吧~

 

另外 2 個策略 ↓ 

→ 稅後純益創 5 年新高 策略

→ 月營收創新高(待補)

 

實際執行被動投資時

會遇到的一些問題...

濾網選出 10 檔股票後,將資金平均分配作買進

也就是一檔股票就配給它 10 萬元

先說明一下回測時使用的情境

1. 當月的月底收盤後選出要執行的 10 檔股票

2. 下一個交易日(月初)以「開盤價」賣出手上的 10 檔持股

3. 承上,同一交易日,以「開盤價」買進昨天選出的新一期投組

如此反覆執行,就能達到年化報酬 24.3%了!

但你以為真的這麼簡單嗎?

當初我也是這樣以為...

 

問題一:交易零股的規則導致

無法使用「開盤價」或「收盤價」買進

你要先理解,執行以「高價股」為主的策略時

會遇到一個令人最頭痛的問題

就是因為現金不足的關係,通常都要交易「零股」...

而零股,只在 14:30 搓合一次

也就是說,根本沒辦法以「開盤價」買進

每月買賣這 10 檔,年化報酬是「台灣50」的 3 倍?100 萬元實測績效!4 個月來竟然...

(零股法規,資料來源:證交所)

 

初步解決方案

以「當日最高價」掛單買進

賣股就以「當日最低價」掛單賣出

等待 14:30 的搓合結果

 

為什麼要使用當日最高、最低價?

因為有些股票流通性更低

為求準確建立「持股部位」

就要用較誘人的價格來買賣

否則,零股只在 14:30 搓合一次

失敗了,就得等隔天收盤再建立一次部位

這就很容易與回測情境脫節

 

問題二:除非資金夠大,否則...

新、舊 投組不可能「1 天」完成交接

由上述的問題演化出來的第二個問題

零股只在 14:30 搓合一次

假設,你跟我們一樣拿一百萬來執行這個策略

那麼一定會遇到,標的幾乎都要使用「零股」交易的問題

 

那這就會導致,「無法控制」到底能不能「成功建立部位」

試想一下,我將 100 萬投入在一期投組中,錢已經用完

那麼在下一次換股日到來時

我將舊投組的 10 檔賣出、新投組的 10 檔買進

要是舊的有 1、2 檔沒成交

新的卻全部成交,那我就要趕快去籌錢補交割金了...

 

初步解決方案

月底交易日的尾盤直接先賣出舊投組

(實際上,大約會有 1~3 檔沒成交)

隔天(月初交易日)

將沒賣掉的股票於尾盤繼續掛單賣

同一時間,掛出新的投組委買單

由於仍然存在沒成交的風險

所以交易時是使用已經賣出股票的金額

平均分配至新投組的 10 檔股票後再作買進

沒賣掉的股票成交之後,再重新分配比例到新投組買進

 

4 個月來,執行時最高報酬、最低報酬

此策略在執行初期,大概一個多月的時間

報酬就已經高達 14%了(本金以 100 萬元計算)

但是隨著主流股遭拋售的影響

目前 08/13 盤後,報酬已回落至 -12%

每月買賣這 10 檔,年化報酬是「台灣50」的 3 倍?100 萬元實測績效!4 個月來竟然...

 

4 月投組結果

獲利最高個股:國巨(2327)

報酬率:23.93%

虧損最大個股:信立(4303)

報酬率:-27.25%

期末投組總報酬率:-3.49% 

 

5 月投組結果

獲利最高個股:華新科(2492)

報酬率:83.49%

虧損最大個股:三貝德(8489)

報酬率:-22.31%

期末投組總報酬率:9.2%

 

6 月投組結果

獲利最高個股:禾伸堂(3026)

報酬率:14.25%

虧損最大個股:環球晶(6488)

報酬率:-13.71%

期末投組總報酬率:-0.02%

 

7 月投組結果(轉折的開始)

獲利最高個股:祥碩(5269)

報酬率:11.47%

虧損最大個股:國巨(2327)

報酬率:-34.36%

期間投組總報酬率:-6.57%

 

※以上報酬已考量除權息等因素後作計算

※期間總報酬率 = (期末資金-投入成本)/投入成本

投入成本每期不同,並非以 100 萬計算

 

總結

執行以來,虧損已達 12 萬的原因

我個人推論是因為

此策略最大的痛處是在

主流股的交替時期

4~5 月報酬能夠如此亮眼

是因為「同樣的」主流族群(矽晶圓、被動元件)

股價持續創下新高,報酬自然也會超強

但 6 月後,資金陸續由主流族群抽出

股價開始下跌,尤其是國巨(2327)環球晶(6488)這 2 檔代表...

 

但既然回測結果是如此,就得持續執行

畢竟到目前也才經過 4 個月

而在執行被動策略時,必須完全放置不管

絕對不要在意期間本金的盈虧

就像一檔股票,有漲也會有跌

當你停損在不對的位置時

往往也是停損在相對低點

 

此策略將持續執行

未來也會陸續發布有關的報告

 

歡迎到 Peter 粉專點個讚

籌碼策略、清單資訊 免費送給你

 

◎◎超過 3 萬名珍妮粉絲天天學習的投資法!

趁現在馬上報名,現場教學 ►►09/27(四)珍妮高勝率選股班 

每月買賣這 10 檔,年化報酬是「台灣50」的 3 倍?100 萬元實測績效!4 個月來竟然...

 

 

 

加入FB社團

加入LINE好友

 

每月買賣這 10 檔,年化報酬是「台灣50」的 3 倍?100 萬元實測績效!4 個月來竟然...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闕壯玟

闕壯玟

Hi 我是 Peter,喜好研究短線、波段的投資 擅長分析股票籌碼,利用技術線型找交易機會 交易涉及台股期、現貨、選擇權...等 每一次的買賣都要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相較於短期沒有根據的暴利 我更傾向於有系統性的交易 所以從選股、選時到加碼再到停損、停利,都在我的研究範圍 如果有什麼交易策略及想法,都可以透過下方管道和我交流 Peter投資去 粉絲團 ►► http://bit.ly/2GQjqUz Peter投資去 部落格 ►► http://bit.ly/2CyqNxs

Hi 我是 Peter,喜好研究短線、波段的投資 擅長分析股票籌碼,利用技術線型找交易機會 交易涉及台股期、現貨、選擇權...等 每一次的買賣都要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相較於短期沒有根據的暴利 我更傾向於有系統性的交易 所以從選股、選時到加碼再到停損、停利,都在我的研究範圍 如果有什麼交易策略及想法,都可以透過下方管道和我交流 Peter投資去 粉絲團 ►► http://bit.ly/2GQjqUz Peter投資去 部落格 ►► http://bit.ly/2CyqN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