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除權息的旺季又即將到來,
「高股息殖利率」這6個大字,
又頻繁出現在財經媒體上面。
根據統計 2018 年全體上市櫃公司,
即將要發放出 1.45 兆元的現金股利,
這是很大的一筆錢,
以全台灣 2,300 萬人來平均的話,
平均每個人可以分得 6.3 萬元。
想像一下每年拿到 6.3 萬的紅包,
平均每個月加薪 5,253 元,
那麼還有需要去搶衛生紙,
有需要花好幾個鐘頭排隊搶 499 吃到飽嗎?
高殖利率 ≠ 高報酬
除了要能『填權息』
獲利多寡取決於『價差』
台灣股市真的是一個聚寶盆,是搖錢樹。
重點是必需要買進股票,
才可以參加除權息來領取股利。
講到了股利,
股利又分成現金跟股票兩種,
究竟哪一種比較好呢?
來做一下說明,
首先看一下下表的數據:
1. 現金股利:
以玉山金為例,一張股票是 1,000 股,
每股配發 0.49 元現金,
一張股票就是配發 490 元。
中信金每股配發 1 元,
一張股票就是發放 1,000 元。
2. 股票股利:
玉山金每股配發 0.74 元,
一張股票就是 740 元,
但是換成股票必需要用一股 10 元的面額來計算,
所以 740 元可以換算成為 74 股。
因此玉山金在配發股票股利(除權)之後,
一張股票會變成 1.074 張,張數變多了。
3. 填權息:
如果在 2017/1/3 買進一張玉山金,
當時股價為 18.4 元,
參加除權息後持有到 2018/5/29,
股價為 21.3 元,超過當初買進的 18.4 元,
因此持有股票參加除權息後有「填權息」,
也就是賺進了股利。
如果 2018/5/29 股價是跌到 17 元,
低於當初買進的 18.4 元,
那就是「貼權息」,
儘管有賺到股利卻是賠上價差,
就不一定划算。
4. 價差:
從上表可以看見,
玉山金從 18.4 元漲到 21.3 元,
價差是 2.9 元;
中信金從 17.7 元漲到 22.15 元,
賺進 4.45 元價差。
儘管中信金只有配發 1 元現金股利,
低於玉山金的 1.23 元
(0.49 現金 + 0.74 股票),
但是 4.45 元的價差
又勝過玉山金的 2.9 元價差。
5. 報酬率:
究竟是賺價差比較好,還是股利比較好呢?
當然兩個都賺是最好的。
來計算一下兩家公司的報酬率,
假設在 2017/1/3 買進一張玉山金,
成本是 18,400 元,
但是在除息後可以拿回 490 元,
又得到了 74 股,
2018/5/29 的總市值就是
490 + 1,074 * 21.3 = 23,366 元,
獲利 4,966 元,
報酬率為 4,966 / 18,400 = 27%。
同理可以算出中信金的報酬率為 31 %,
略勝玉山金。
賺『價差』不需要繳稅
從上面的說明不難看出,
投資股票可以同時賺進股利跟價差,
儘管中信金的股利比較少,
但是價差卻比較多,
報酬率也比較高,
而且價差還有不需要繳稅的優勢。
由 EPS (獲利表現)
判斷個股「賺價差」的能力
那麼要如何判斷何種公司可以賺進比較多的價差呢?
一家公司最主要的目的是賺錢,
越賺錢的公司就越值錢,
所以來看一下兩家公司的獲利表現吧:
高獲利成長股比股利還賺
可以看出玉山金的獲利是持平的,
也就是配股除權之後並沒有稀釋掉盈餘,
因此股價就會「填權息」,
但是因為獲利僅僅是持平,
所以價差也賺不多。
至於中信金的獲利則是大成長,
因此填息不僅是毫無懸念,
還順便賺進大把的價差。
結論就是,與其挑選高股利的股票,
還不如優先挑選高獲利成長的股票,
賺進的價差反而會超越股利,
而且價差還不用繳所得稅跟健保補充費喔!
股利公告後
記得先看獲利是否較去年成長
2018 年的玉山金,
預計配發 0.61 元現金加上 0.61 元股票股利,
中信金則是配發 1.08 元現金股利,
可以參加除權息嗎?
在開心領股利之前,
請先觀察一下公司的獲利有無較去年成長,
玉山金前 4 月的EPS為 0.59 元,
中信金則是高達 0.8 元,
雙雙較去年成長,表現是OK的。
快速總結:
唯有買進獲利成長的股票,
才有機會填權息並賺進價差。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