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正值財報公布、股東會旺季即將來臨之際,
探討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是一個很好的時點。
翻開台灣報章雜誌所刊載的財報彙整,
幾乎都以EPS(每股稅後純益)、本益比為主,並沒有揭露ROE數字;
然而這才是檢視企業經營績效的關鍵。
買股只看P/B就落伍了
在會計學上,
資產減去負債 為一家公司的淨值,也就是股東權益。
稅後純益除以股東權益 即為股東權益報酬率。
不過在中文語意上,「淨」這個字讓人有「最後剩餘價值」的聯想,
很多人以為資產減去負債,剩下屬於股東的就是股東權益,
但是從經營及投資觀點來看,這是倒因為果,
事實上,企業的創立是從股東權益開始,由此衍生出資產、負債,
股東權益是公司源起,而非資產減負債的剩餘價值。
好比7個人各拿出1億元創立公司,這7億元就是股東權益,
拿這7億元去建立資產負債表,
不論是7億元資產、負債為零;或是15億元資產、負債8億元,
這7億元就是股東交給經營者建立公司的基礎。
我也問過幾位學財務的人,什麼是股東權益?
他們的直覺反應就是 資產減去負債,是一種靜態的結果。
這也許是為什麼學財務的人股票不一定做得好,
因為他們過於著重靜態事實,而非動態趨勢。
要推論一家公司的長期股價趨勢,
不能只看當年本益比或EPS,那只是交易目的的參考;
ROE 才是能為股東創造獲利的重要依據,是長期投資的指標。
至於股價/淨值比(P/B),可說是最落伍的觀念,
投資一家公司難道是為了進行清算嗎?
ROE 也是股神巴菲特的投資核心法則,
他和老師 葛拉漢 同樣遵從價值型投資法則,
買進的價格要低於公司的真正價值,
成本愈低愈好,也就是安全邊際愈高愈好。
巴菲特和葛拉漢的不同之處,
在於葛拉漢著眼於靜態的淨值,也就是買價低於淨值愈多愈好,
一旦股價超越了淨值,就可以賣股票實現獲利;
不過,葛拉漢的投資績效並不突出。
巴菲特用ROE篩選標的
巴菲特注重的是股東權益報酬,公司能為股東創造多少利潤?
他接掌波克夏之後,從未分配半毛錢股利給股東,
就是因為他認為 若能把賺得的盈餘再投資,為股東創造更多報酬,
就應該保留盈餘,不發放股利。
當然,巴菲特崛起的背景 是在美國經濟表現最好的1950、60年,
50年來,美國又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再加上美國在跨國市場的強大議價能力,
使得巴菲特最鍾愛的「消費獨占型企業」,
如可口可樂、吉利、華盛頓郵報等,能維持高獲利成長,
所以波克夏能長期平均以每年23%複利高速成長;
以現今台股環境,達到這樣的成績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但是投資人仍能向巴菲特學習,用 ROE 作為判斷投資標的的依據之一。
台灣股民一向對股東權益看得太過淡薄,
上市櫃公司開股東會,參加的股東通常很少,甚至於輕易地出賣委託書,
這些現象其實是忽略自己的權益。
投資人應該更積極思考,每投資公司一塊錢,未來能帶來什麼?
而非偏重消極面,只注重公司清算後的價值。
企業經營者也應努力提高ROE,為股東帶來更大效益。
最近美國股市頻創新高,一部分原因是金融海嘯後,
企業倒閉,市場機制反映了比較高的效率。
此外,美國公司治理極度重視股東權益,提高ROE是首要努力目標。
若有信心創造高報酬,可以保留盈餘再投資,
否則應配息分給股東,或是減資、買回庫藏股,
對股東權益瘦身,以維持或提升 ROE 。
美國的股價指數可以不斷創新高,
但反觀中國,從來沒聽說企業買庫藏股,
反倒是一直供股,籌碼不斷增加,ROE怎麼會好呢?
最近財報剛剛公布,讀者可細心探究,
ROE不能只看一季,而要觀察趨勢,是否能持續維持一定水準,
例如每年10%以上,或甚至趨勢往上的公司,終將反映其真正的價值。
將 ROE 概念應用於分析個股,
首先比較影響台股舉足輕重的台積電(2330)與鴻海(2317),
去年鴻海(2317)EPS8.03元,高於台積電(2330)的6.41元;
鴻海(2317)的淨值54.6元,更是台積電(2330)27.9元的將近2倍,
但是現在台積電(2330)的股價是鴻海(2317)的1.2倍,只看EPS及P/B,可能很難接受,
但是,近3年台積電(2330)合併財報的ROE在22至30%之間,鴻海(2317)則約14至15%之間,
從長期股價走勢,再對照ROE趨勢變化,才可以看出端倪。
如果比較相同產業,以寶成(9004)與豐泰(9910)為例,
寶成(9004)去年EPS3.47元,其中部分獲利來自業外,
包括轉投資南山及子公司賣地等,折合EPS約0.8元,
如果扣掉業外,寶成(9004)本業EPS比豐泰(9910)的3.14元低。
再看合併報表的 ROE ,
寶成(9004)近3年為14.6%(12年)、10.73%(11年)、13.82%(10年),
豐泰(9910)同期則為18.6%、15.48%、16.44%,
顯示豐泰(9910)的經營績效較好,股價也反映此一趨勢。
最後仍要強調,企業營運及獲利根源來自股東權益,不只是來自股本,
EPS只能看出每股的獲利,
不能看出經營管理階層運用股東託付的所有權益以創造獲利的績效。
而這種績效的高低優劣,才是決定股價長期趨勢的關鍵。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財訊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