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綠色革命再起,慘賠仍要投資
150億元,這是去年太陽能上市櫃公司損失的金額。
儘管如此,投資者仍是前仆後繼。
2017年,光是三家企業合併,政府就投資了 50億元。
之後,金控、壽險業相繼宣布投入,
其中,國泰金業更是加碼上千億,
準備搶食這塊大餅。
全球發電結構改變,太陽能異軍突起
歐盟平均再生能源發電比例高達 18 %
2050 年再生能源將 100 %供電。
2015年,歐盟平均再生能源發電比例高達18%,
其中德國更在2017年達到85%的發電率。
根據最新研究指出,未來2050年,
將有139個國家達到100%可再生能源供電!
技術大突破,太陽能發電年增 42.5 %
2016年是太陽能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這年,美國學者研發出五結結構光伏電池,
光電轉換效率從原本最高25%,硬是提高到44.5%
不但增加效率還降低成本。
當年度,全球太陽能光電產量年增率42.5 %,
隔年,太陽能發電更是首度突破100GW大關。
根據IEA 2017年再生能源報告,
預估2017-2022年太陽能占再生能源比例將逼近40 %
未來,太陽能產業將開始發光發熱!
接著文章將更仔細介紹:
☼ 太陽能發電原理
☼ 太陽能產業鏈
☼ 台灣太陽能產業發展現況
☼ 「三合一」大合併,昱晶 (3514)、昇陽光 (3561)、新日光 (3576)
☼ 太陽能概念股
我們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CMoney 產業研究中心】新開張
若你不想錯過產業深度好文,請 點我 加入社團!
正文繼續 ...
太陽能發電原理
[ 方法一 ] 光 -> 熱 -> 動 -> 電
首先透過太陽能集熱器將吸收的熱能轉換成蒸氣,
再驅動氣輪機發電。
與普通火力發電模式相同。
最大優點在於將太陽能日照不穩定的因素降至最低,
即便在雲層急厚的狀況下,
也能透過聚光、集熱系統獲取可觀的熱能。
儘管目前效率偏低且成本為火力發電的5-10倍,
但未來將是取代火電的有利競爭者!
[ 方法二 ] 光 -> 電
簡單來說,就是將光能照射在半導體光電二極體,
也就是太陽能電池!
透過光電效應,直接將光能變成電能。
最大的優點是不會造成環境汙染,
且裝置壽命有20-30年。
現階段的太陽能板就是使用這種技術喔!
太陽能產業鏈
太陽能產業依技術主要有二:
1. 矽晶:
也是目前市場主流,占約近九成市場;
2. 薄膜:
轉換效率較低,但具有美觀且弱光環境可發電之潛力,
約佔一成以下之利基市場。
上游:矽材 -> 矽晶圓
石英礦砂為矽晶圓為原物料,
製造流程分成多晶與單晶兩種製程。
發展重點為切割方式薄型化和減少切割損耗。
目前全球矽晶圓廠商以日本、台灣、德國和韓國為主,中國則緊追在後。
中游:太陽能電池 -> 太陽能電池模組
依據原料來源不同可分為單晶與多晶兩種,
單晶電池片轉換效率較高,但採購成本亦相對高;
多晶電池片雖然轉換效率較低,
但上游擴產較易,性價比較高,為目前市場主流。
全球矽晶太陽能電池生產以中國大陸為龍頭,約佔六成以上。
下游:系統建置與應用工程
主要由太陽能面板、逆變器、配線箱、
監控系統、蓄電池等裝置所構成。
依據不同的電力使用情形,可分成三種類型,
此外,以安裝於地面與屋頂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為主要應用,
少數太陽光電元件則應用於路燈、交通號誌、救災設備等。
台灣太陽能產業
1. 電池市佔率約 17.6 %,全球第二。
根據維基百科統計,
2015年,全球太陽能電池市占率以中國居首,約 58.3 %,
台灣則位居第二,市占率約 17.6 %。
2005年由於日本轉往新技術的次世代電池發展,
導致全球產量規模大幅減少,
但也因此奠定之後的技術能力。
2. 主要佈局在中游電池和上游的矽晶圓片領域。
下游領域弱勢,僅佔全球市場 3 %。
過去國內電廠需求不高,只能成為中間電池代工的腳色,
導致產業結構以中游廠商最多,上游次之,下游最少。
但中游產業卻是利潤最少,競爭最激烈的區域。
這也是為何台灣太陽能產業年年虧損的原因。
3. 『綠能屋頂全民參與』方案
政府為提升能源自主,達成2025年非核家園願景,
106年推動『綠能屋頂全民參與』方案,
採用「民眾零出資、政府零補助」原則,
技術資金均由廠商負責,鼓勵全民當電農。
其中,所發的綠電可全額躉購給台電,藉此吸引民眾投資。
據經濟部試算,30坪的民宅屋頂,
可自產電力且1度電最高可賣6元,
平均每月收益約674元,
幾乎可抵全部電費呢!
「三合一」大合併
昱晶 (3514)、昇陽光 (3561)、新日光 (3576)
2017年底,這三家太陽能廠商宣布合併,
取名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成為台灣第一,全球第二大的太陽能公司。
為沉寂已久的太陽能市場注入活水,
備受各界期待!
整合原因 1:
前景堪憂,新日光 (3576) 最慘
以5年營收和淨利觀察趨勢發現,
3家大廠這幾年都是慘澹經營,
其中,新日光 (3576) 營收更是年年遞減,
2016年淨利更是以負64億元收場。
整合原因 2:
截長補短,發揮綜效
透過垂直整合的方式,
昱晶 (3514 ) 負責上游矽晶圓,
昇陽光 (3561) 管理中游電池廠,
新日光 (3576) 主導模組與系統的操作。
期望未來能力抗中國,傲視全球!
太陽能概念股
儘管台灣過去太陽能產業低迷,
但在全球趨勢浪潮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未來太陽能概念股仍值得期待!
而其中,三合一企業究竟能發揮多大的效益將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