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2025年第1季將迎來川普重返白宮的重大變數,股市將面臨全新挑戰。本專題探討台廠如何因地緣政治轉變重新布局?抓住趨勢、精準布局,讓投資在波動中找到機會!
撰文:龔招健
在川普(Donald Trump)確定勝選後,美股連日大漲,但台股表現相對弱勢,加權指數在24,000點以下的震盪整理期延長,而新台幣兌美元連續貶值;今(2024)年11月台指期貨外資累積空單部位一度高達5萬多口(歷史新高),搭配賣超台積電(2330)等權值股,壓低指數進行套利。
2025年全球將迎來川普這個重大變數,但台灣AI科技股強勁成長動能不會因此改變,投資首選是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其次是AI伺服器組裝代工廠鴻海(2317)。當好公司遇到地緣政治變局,股價不理性下跌時,即可分批布局。
回顧川普第1個總統任期(2017~2021),美國大幅調高中國製產品進口關稅,並以國安理由封殺華為等中國科技公司,生產基地在中國以外的台廠因此受惠。以台積電為例,儘管美國的禁令讓它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但新客戶的訂單很快就填補上來。
換句話說,川普第1個任期主要鎖定中國企業、中國產品進行打擊、圍堵,這雖然讓台廠面臨供應鏈重組的挑戰,必須擴大在台灣、越南、墨西哥等地建立生產基地,卻明顯受惠歐美客戶轉單,來自中國同業的殺價競爭壓力也銳減;期間大量台資撤出中國、回流台灣,明顯提振了台灣房地產及內需消費。
川普將全面提高關稅 美國成為全球投資重心
至於川普的第2個任期,預期他會進一步調高中國產品關稅,藉此跟中國進行貿易談判,討價還價,部分台廠還是有機會受惠轉單,但受惠程度不如川普第1個任期。此外,中美貿易戰升高也將導致中國產能過剩問題進一步惡化,加劇鋼鐵、塑化原物料殺價競爭壓力。
此外,川普回任後將全面提高非美國製造產品關稅,而台積電為首的台灣科技廠商將不得不配合擴大在美國投資設廠,未來最大的挑戰是製造成本上升、新舊產能銜接不順,造成股價短期波動升高。
川普以「美國利益優先,美國利益至上」為施政主軸,力圖半導體等製造業回歸美國,而台灣最大的外銷市場是美國,對美龐大貿易順差近年持續增加,國防安全也高度仰賴美國,台灣政府及廠商很難不配合。
川普是識貨的商人,他要借重台灣的技術、資金、人才,為美國所用。他公開喊話,要台灣大幅增加國防預算,用來購買更多美製武器,並強烈期待台積電在美國擴大投資更先進製程,即便美國政府未來不再給予建廠補助。
有不少國人擔心,川普可能將台積電變成美積電,或退而求其次,以國家力量全力扶持美國本土半導體大廠英特爾(Intel,美股代號INTC),進而降低美國對台積電的依賴,這些都是台股未來潛在隱憂,但現階段其實還不用太擔心。
台積電近乎壟斷先進製程,量產實力及良率遙遙領先兩大競爭對手三星(Samsung)、英特爾,擁有定價權,若因為美國提高關稅或赴美投資造成成本上升,大部分可轉嫁給客戶。
報載台積電原先打算2024年12月在美國舉行新廠落成典禮,但後來決定延後,等川普上任之後舉行,並邀請川普出席。如果這消息屬實(台積電官方未證實),台積電高層可藉此跟川普直接互動,拉近關係,這或許有助於台積電未來擴大投資美國時爭取較好的條件。
美國近期要求台積電「全面斷供」中國廠商7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晶片,這或許會造成短期衝擊,但只要北美大型資料中心持續擴大資本支出、AI晶片需求持續熱絡,影響很有限。
2025年川普將重返白宮,全球經濟成長及物價變化都充滿不確定因素,取決於川普主導的美國政策,以及其他國家的對策,其中相對明確的是:美國將成為各國企業投資設廠的重心,而經濟部也準備帶領台灣廠商到美國設立科技園區,希望爭取較有利的投資條件,畢竟打群架比單打獨鬥好。
美國勞工薪資成本高昂 帶動自動化及機器人商機
由於美國勞工薪資非常昂貴,而且相對欠缺熟練技術工人,因此廠商到美國投資設廠都會盡量導入生產自動化、機器人,台灣相關設備廠將有機會受惠,例如:上銀(2049)、大銀微(4576)、直得(1597)。
川普副手范斯(J.D. Vance)先前曾透露,將在美國重建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施工經驗豐富的台灣半導體建廠工程公司(包括無塵室、機電系統、管線配置等)、設備商有機會受惠,例如:漢唐(2404)、帆宣(6196)、致茂(2360)、大量(3167)。
川普贏得總統大選後,美股連日大漲反映短期樂觀情緒,投資人預期減稅等政策有利企業增加獲利。但他的政策也可能帶來負面效應,例如:提高關稅將推升進口產品價格,限縮移民及驅逐非法移民會造成勞力短缺,進而限縮美國聯準會(Fed)的降息空間;減稅可能增加美國財政赤字,加徵進口關稅也難以彌補財政缺口。
上述負面效應有多大,仍需要時間發酵,至少等川普上任後再觀察政策具體落實的情況。因此,投資人對於2025年第1季的股市做夢行情不宜期待過高,要分批逢高減碼,增加現金部位。
除了AI科技股,也要分散布局需求相對穩健、配息有吸引力的內需股,例如寶島科(5312)、櫻花(9911);以及較不受關稅政策影響的金融股,例如:中信金(2891)、凱基金(2883)。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4年12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