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9月到了「除權息旺季」
大家就會特別關注配股配息資訊
像股神巴菲特是一位典型的價值型投資者
而價值投資就一定跟每年公司所發的股利有很大的關係
對投資人而言,就是參加除權息領股利了
那到底何謂「除權」、「除息」?
對近期的股價又有何影響?
(廣告來源)
股份公司經營一段時間後(一般為一年)
如果營運正常,產生了利潤
就要向股東分配股息和紅利
其交付方式一般有三種:
1.給股東現金(又稱現金股利)
2.給股東股票(此方式是為了把資金留住,擴大經營)
3.給股東公司產品
除權 & 除息 大哉問!
除權
上市櫃公司依一定比例分配股票給股東
也就是發放「股票股利」 ( 配股 ),而向下調整股價
除息
是上市櫃公司發放「現金股利」 ( 配息 ) 給股東
而向下調整股價,並將發放的股息從股價中扣除
例如:
鴻海(2317)公司現在股價為 70 元,現金股利 1.5元
單看除息的參考價為 68.5 元
( 70 - 1.5 = 68.5)
又股價在除息後上漲到除息前的價錢,稱作「填息」
參加除息的最後門票
只要在「除權日」或「除息日」的「前 1 個交易日」買進持有
就表示參加「除權息」
例如:
我有 10 張中華電(2412)股票,每股發放現金股利 4 元
其股票的除息日為 7/29,股息發放日為 8/25
則:
1.只要在 7/28 (含當日)之前買進即可參加除息
2.就算在 7/29 除息當天立刻賣出也不影響權益
3.如果在 7/29 就賣出股票,8/25 還是可以領到「股息」
近期關注:已發布除息日&殖利率 5% 以上
馬上打開►► 選股勝利組
根據各家廠商基本面數據
來看看哪些標的較值得留意
注意:要在以下除息日期前一個交易日買進才可獲得現金股利
(點圖可放大)
(圖片來源:選股勝利組)
註:股票依照「2017 除息日期」由先至後排序,點選股票可看到公司資訊

拿股利還可減稅 !
因為台灣實施兩稅合一制度
由於股份公司已經繳過稅了
而身為公司股東的我們,拿到的股利可以用來抵稅
但要注意可扣抵稅額要大於自己所得稅額才有節稅效果
你的所得稅率 < 稅率扣抵比率 可退稅
你的所得稅率 > 稅額扣抵比率 要補稅
在股利扣繳憑單的右方
有一欄「稅額扣抵比率」/ 2
這個數字乘上你領到的「股利金額」
就是報完稅以後
可以進一步「退稅」的金額
例如:
假設你參與可成(2414)股票的除息
領到 3000 的股息
而這檔股票的可扣抵稅率是 10%
這表示,你所需要繳的稅
可以減少 3000 ╳ 5% = 150 元
填息
股價在除息後上漲到除息前的價錢,稱作「填息」
例如:
億光(2393)除息前為 48 元,配發 3 元現金股利
除息後參考價位為 45 元
數日後股價回升至 48 元,即稱填息完畢
然而殖利率越高,填息的難度也越高
因此若無法順利填息
反而容易上演「賺了股息、賠了價差」的情況
倒頭來等於是一場空,什麼也沒賺到
除息後,變成好買點
股票進行除息的隔日,股價也會跟著下跌
且「領股利要繳稅」的利空消除了
所以對基本面佳、體質好的股票來說
除完息後,會是個進場好買點呢
何謂「除權息行情」?
一般除權息行情可分為 2 種
一種為「除權前行情」
因為對填權填息有期待,或想賺股息
所以在除權前就買進,而股價開始上漲
此情況稱之為除權前行情
另一種為「填權息行情」
因為除權之前股價沒有上漲
但除權後因為股價降低才買進
買進後股價才上漲,稱之為填權息行情
快速結論
受與巴拿馬斷交、聯準會可能升息影響
今日 6/14 台股重挫,加權指數下跌 55.69 點
失守月線 10100.43 點
在亞股均相對偏弱拖累,指數追高意願不高
尤其櫃買指數更是出現日線連 4 黑,短線有轉弱跡象
投資人保持觀望態度
透過除權除息行情,趁此時挑選後市展望佳的個股
不妨逢低進場承接或加碼
尤其透過基本面作為選股的基準
仍是較安全的投資策略
如果您想學習更完整的實戰技巧
馬上報名 ►► 7/22(六) (台中) 股市實戰班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