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哥教投資》本益比低就值得買?達人教你2策略把關 避免撿到賠錢貨

Money錢

Money錢

  • 2023-10-05 18:36
  • 更新:2023-12-04 09:50

《薯哥教投資》本益比低就值得買?達人教你2策略把關 避免撿到賠錢貨

前陣子有則新聞值得投資人留意,諾貝爾經濟學家羅伯.席勒(Robert Shiller)今(2023)年8月下旬曾以CAPE本益比(週期調整本益比,又稱席勒本益比)來評價美股,目前達到31倍,而過去20年平均也達到26.2倍,評價偏貴,雖不是不能投資,但是要慎選標的。

 

股價是貴還是便宜?2數字就能簡單概算

什麼是本益比(PE)呢?其實,這是投資人在股票市場最常見的基本面評估指標,只是,真正了解如何運用的投資人可能不多。本益比的公式很簡單,就是「每股股價除以每股盈餘的比值」。

舉例來說,假設A股票是在成熟產業中獲利相當穩定的龍頭股,每年大約可以為投資人帶來每股盈餘(EPS)5元的報酬,股價表現也相當穩健,在百元上下徘徊,那麼A公司的本益比就是20倍(股價100元÷EPS 5元=20)。

本益比為什麼常見又實用呢?因為它可以簡單看出投資某家公司能得到的報酬率,所以常被用來作為判斷股票價格是昂貴或便宜的指標。至於要如何看報酬率,其實,本益比的倒數就是股東投資這家公司的報酬率,以前文例子來看,20倍的本益比,倒數就是20分之1,也就是5%的報酬率,如果投資人花10萬元買進1張A公司股票,公司1年可以為股東賺進5,000元盈餘。

當然,公司因為法規(例如要提列保留盈餘)、營運擴充與財務規劃等理由,不太可能把賺的錢全部配發給股東,所以實際上的報酬率要視個別狀況而定,不過,本益比仍然是評價公司股價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

至於前文提到的CAPE本益比又是什麼?相較於傳統本益比,CAPE本益比是以10年平均獲利作為分母,再經過通貨膨脹跟季節因素調整所計算出來的本益比,大多用在衡量整體大盤位階高低,不會用來衡量個股價格。

白話來說,CAPE本益比是進階版的本益比,但是實際上,不論是傳統本益比或CAPE本益比都有共同的原則,那就是本益比過高代表股價有太貴的嫌疑,可能要留意修正風險,本益比低的話則是相對便宜,進場相對安全。

 

2策略評估公司 較易買到好價錢

前陣子台股出現了一波逾千點的拉回走勢,從本益比角度來看,如果一間公司股價拉回,但是獲利表現不變的話,本益比就會變低,理論上股價會比先前便宜。所以,相對低的本益比,就值得投資人買進嗎?

答案是「不一定」。投資人一般都可以在證交所網站查詢上市公司的本益比,但是要注意,證交所網站上的本益比,是根據上市公司最近4個季度的獲利狀況與目前的股價來計算,股價是即時更新,但是財報(獲利狀況)是每季才上傳一次的歷史資料,所以,計算出來的是「歷史本益比」。

在這種狀況下,就算股價已經修正一波、「歷史本益比」也比先前低了,萬一接下來公司獲利衰退幅度更大,股價還是有可能繼續向下探底。

如同投資人買基金時,都會看到「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的警語,除非是像電信龍頭中華電(2412)這類每年股價、獲利都相當穩定的公司,否則一般公司的本益比通常波動較大,因此,投資人不能光看到本益比低,就急著跳進場買股票,而是必須先搞清楚本益比低的原因。

至於本益比究竟該如何運用,這邊提供2個策略讓投資人參考。

 

策略1:一般股票使用「預估本益比」

法人機構與一般投資人的最大差異,就是法人的研究資源與專業較完備,可以持續追蹤一家公司的營運展望與成長動能,這時候法人研究報告就會提到一家公司的訂單狀況、營運展望、獲利結構變化,同時也會提出對這家公司的評價,而評價最常用到的就是「預估本益比」,並且訂出目標價格。

為什麼要用預估的本益比來訂定目標價呢?因為預估本益比是在「推測」未來公司獲利與股價的走向,大部分公司的營運都會受到景氣循環影響,營收獲利表現也會跟著高低起伏,而股價又常反映業績表現,所以,如果不用預估本益比來評價,恐怕就會陷入落後市場表現的局面。

至於如何運用預估本益比呢?投資人可以參考券商報告、專業財經媒體報導等,綜合研判一間公司的獲利展望及預估本益比。

舉例來說,A公司過去本益比區間在9~15倍,一般而言,成長性越好、本益比是向上看;反之,成長性不足甚至衰退,本益比是向下看。當某家券商預估A公司明年成長性優於過往,這時候可能就會給予A公司12~15倍的預估本益比及目標價。

假設A公司過去5年平均EPS為3元,平均本益比12倍,多數法人機構看好明年成長性,EPS有機會挑戰5元的話,這時候可能就會有法人以預估本益比15倍,也就是75元(預估EPS 5元乘以最高本益比15倍),作為A公司未來的目標價。當然,如果投資人比較保守的話,未必要用最高本益比來推估目標價,可以考慮用12、13倍來評估也無妨。

 

策略2:防禦型股票使用「歷史本益比」

除了容易受到景氣循環影響的股票,不少存股族偏好鎖定營運表現穩定的防禦型股票,作為存股的標的,而這類型的股票因為營收、獲利、股價等波動性,都相較一般股票來得小,這時候就可以簡單使用「歷史本益比」來評估股價。

以中華電為例,2018~2022年5年間,中華電的EPS大約在4.23元~4.7元,獲利相當穩定,中華電股價2022年最高來到132.5元,最低則是在2020年一度見到103元,股價波動幅度也相當有限。

中華電在過去5年當中,最高本益比是2022年的28.19倍,最低本益比則是2018年的22.82倍,可以看得出來中華電不止獲利與股價的波動相對一般股票小,就連本益比區間也比一般股票小了不少。

中華電過去5年平均EPS約4.49元,如果以5年歷史最高本益比28.19倍計算為126.57元,5年歷史最低本益比22.82倍計算則是102.46元,對照今年以來中華電股價最高來到128元,最低則是111.5元,兩組價格相去不遠。投資人在這類防禦型股票來到相對較低價區間的位置進場,不論是波段操作或是長期投資,應該都可以享有較低成本的優勢。

《薯哥教投資》本益比低就值得買?達人教你2策略把關 避免撿到賠錢貨

文章出處:《Money錢》2023年10月號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請謹慎為上)

點我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

《薯哥教投資》本益比低就值得買?達人教你2策略把關 避免撿到賠錢貨

 

文章相關股票
Money錢

Money錢

透過《Money錢》月刊深入淺出的內容,投資人可輕鬆掌握投資理財知識和市場脈動,並找到適合的投資工具與社群。

透過《Money錢》月刊深入淺出的內容,投資人可輕鬆掌握投資理財知識和市場脈動,並找到適合的投資工具與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