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歲才開始買 ETF 可行嗎?
最近有學員來信請益,因其雙親曾有親友於股市投資中失利,故對投資充滿恐懼,此學員希望能鼓勵其雙親將閒置資金以定期定額 ETF 方式投入股市,但因其雙親已逾 70 歲,故好奇這種投資法是否還適合年邁長者。
就我的觀點,若為屆齡退休或是已退休者,此階段最需要的是擁有穩定現金流,因此若有此階段家人,應建議他們持有一定比例的現金,以保有他們對財務的安全感。此外,由於長者對金錢的價值觀通常已根深柢固,要改變相當不易,需要有親近且有足夠信任基礎的人,以自己的投資成果作為範例分享,才能讓人安心且有說服力。
而在鼓勵長者投資的過程中,也要依照他們的需求規劃,畢竟投資的目的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若是長者無法理解股市,卻又被迫要將資金投入,成天掛心其資金,反而本末倒置,不如把閒置資金放在定存,需要時再解除並提領出來,才是真正美善的事。
若取得長者信任,並依照其需求投入資金,要切記因為退休族首要目標是建置現金流,故大範圍指數 ETF,如元大台灣 50(0050)和富邦台 50(006208)等要長期參與股市才看得到顯著效果的 ETF 並非最佳選項。
最適合退休族投入的 ETF 是元大高股息(0056)、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等,且要在短時間內快速建置現金流,否則現金也會慢慢流失。
投入方式是先保留半年以上的緊急預備金,再將要投入的資金分成 2 至 3 年期(24 期至 36 期),定期定額投入高股息 ETF,要投入其中 1 至 3 檔皆可,但一定要理解其選股邏輯。等布局完成後,可持續領息到景氣對策燈號轉為紅燈後,再考慮是否分批賣出,若景氣燈號再回到藍燈時,可再重啟 2 至 3 年期定期定額投入高股息 ETF 的循環。
值得注意的是,因快速建置現金流的缺點,是成本分散時間較短,布局完成後若 ETF 下跌,此時成本就會偏高,因此最好是有別的現金流,得以在這筆資金布局完成後,再繼續定期定額投入。而在布局階段可先將資金分批放入定存,需要投入時再解除,至少不會平白地失去時間價值。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