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迫廠商至東南亞設廠 ,牧德與群翊吃得到商機
在東南亞建廠,會面臨資本支出、人力與物料籌備,以及客戶不願意因生產成本變高而支付高報價等挑戰,而設備廠是少數能受惠的族群,可及早把握 2024 年 PCB 廠向東南亞發展的商機。
自從 2018 年中美貿易戰開打至今已超過 5 年。從剛開始針對鋼鐵、鋁與農產品等原物料訂關稅壁壘,至目前已擴大到半導體與各項電子產品,美國自中國進口商品比例也從 2018 年的 25%下降至目前 16%。
以目前中國在各個領域的技術與規模都逐步逼近、甚至超越美國而言,貿易戰在短期內就畫上休止符的機率並不高,甚至還有進一步升溫的風險。因此,各產業鏈紛紛開始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建廠,這對大多數公司而言其實並不是件好事,畢竟在訂單不變、海外產能增加的情況下,中國廠閒置的產能勢必將增加,無形中增加供應鏈的生產成本。
PCB 廠向東南亞發展,設備廠受惠程度大
雖然貿易戰讓不少台廠受惠轉單效益,帶動短期營運迅速升溫。但長期而言,在海外建廠、擴產將需要花費高額的資本支出,特別是多數企業選在東南亞建廠,當地的生產效率與物料運送便利性大多不如中國,長期的獲利能力勢必會受到影響。然而,仍有少數公司可以受惠企業往東南亞建廠的趨勢,長期獲利也不會被動搖,這些公司就是設備廠。
目前最積極向東南亞布局的產業包含網通、印刷電路板(PCB)與組裝廠,其中 PCB 廠用到的設備產值相對較高。我們將幾家規模較大的 PCB 廠向東南亞建廠與擴產資訊整理後發現,目前約 10 家 PCB 廠已公告的資本支出總金額已達到 120 億元水準,且這還只是初步建廠與擴產的規劃,金額有再進一步上修的空間。
各家 PCB 廠雖未針對設備的資本支出訂定詳細的金額,但以多數廠商訂定擴產 5%~15% 不等的目標而言,預期所需要的設備產值將會達到 96 億元水準。以 2022 年 PCB 設備產值約為 673 億元來看,PCB 廠往東南亞布局所需的設備產值約占整體產業的 14.3%,顯然是不小的貢獻。
在過去幾年 PCB 廠大多有擴產,但今(2023)年受到景氣差的影響,擴產並不積極,對設備的需求也就自然跟著降溫。不過隨著多數 PCB 廠規劃於 2024 年建廠並進駐設備,2025 年會開出產能,代表設備廠在明年的出貨就會開始回溫,並陸續反應在營收上,這個趨勢值得投資人關注。
明年 PCB 設備出貨升溫,可留意牧德與群翊
本文表格中列出相關的概念股供投資人參考,並挑出其中 2 檔受惠程度較高、本業獲利有成長空間的個股進行深入分析,分別是牧德(3563)與群翊(6664)。
牧德:第 4 季出貨升溫
牧德成立於 1998 年,是台灣最大的 PCB 自動光學檢測設備廠,生產的產品包含 PCB、HDI 板、載板的檢測設備與 PCB 鑽孔、成型設備,國內前 10 大 PCB 廠都是公司的客戶。牧德上半年雖然面臨大環境向下的壓力,但基於公司在檢測與線路量測的精準度較高,因此客戶仍優先向其下單,使營收只比去年同期小幅衰退 4%,EPS 達到 7.12 元。
以下半年來看,雖然 PCB 產業仍面臨基期相當高的壓力,客戶大多認為下半年營運會比去年再衰退。不過受惠部分客戶在東南亞建廠與擴產,包含精誠科位於馬來西亞的廠區預計將於第 4 季試產,目前已開始進駐設備,而敬鵬(2355)位於泰國的廠區也持續擴產,因此公司認為第 3 季營運大致與第 2 季持平,而第 4 季則可望受惠客戶擴產,設備出貨有升溫的動能。
技術面週線圖可看到牧德近期股價回落至月線下方,觀察股價在半年線的位置有較強的支撐性,後續若有回測並守穩,則可把握布局機會。
群翊:下半年滿手訂單
群翊成立於 1990 年,設備應用的領域包含 PCB、面板、載板與太陽能電池等產業,其中 PCB 設備占公司營收比重達 70% 以上,主要客戶包括欣興(3037)、景碩(3189)、臻鼎、華通(2313)、AT&S 與深南電路等大廠。
上半年受惠載板拉貨,群翊第 2 季獲利創下新高,上半年累計 EPS 達 6.47 元,比去年同期成長 23%。
展望下半年,受惠景碩大幅提升產能約 50%,帶動群翊下半年訂單滿載,獲利有機會超越上半年水準,並可望帶動全年 EPS 再創新高。
公司認為 2024 年隨 PCB 廠往東南亞布局,對設備拉貨會進一步升溫。而且目前大多 PCB 廠規劃東南亞廠區將優先生產車用、網通、衛星板與 AI 伺服器等利潤較佳的產品,所需要用到的設備規格較高階,對公司的產品組合有相當正向的挹注。
技術面週線圖可看到近期股價處在 5 日線上下徘徊,短線上在量能略顯不足下,有向下回測月線的可能性,屆時可再把握低接機會。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